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波 《文教资料》2009,(19):47-49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过程的进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文学翻译.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翻译动机和译者能力等都会对翻译活动的展开和进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就国内对日本文学译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实现法律翻译目的前提是译文的可读性。影响译文可读性的因素有译语语法规则、习惯、语体、含义明晰性以及条理性。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拟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法律翻译中的可读性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探讨提高法律翻译译文可读性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3.
朱娜 《大学时代》2006,(7):70-71
传统翻译教学存在的某些弊端使得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翻译基本原则的再认识、任务型教学法的引入、翻译教学实践领域的拓宽和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介入四个方面对翻译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有关翻译理论的研究成为了翻译界关注的热点。而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也成为了各位专家、学者研究的起点。同时,随着翻译能力的发展,作为连接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纽带,即翻译质量评估也成为了当代翻译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对翻译能力及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过程中,却很少有学者注意到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并对其在翻译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翻译能力及翻译质量评估进行研究后,旨在以其为基础构建一种翻译自我评估模式,从而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叶林 《海外英语》2011,(11):197-19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影响翻译的诸多文化因素,作为其中因素之一的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反叛,这也体现在对切斯特曼提出的基本翻译伦理上。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分析,阐述了其对翻译伦理的反叛及原因,从而证明女性翻译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论高职翻译教学之翻译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转变新阶段,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翻译能力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研究,认为高职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应涵盖双语信息交流的能力、电子工具的使用能力、从事初级翻译工作的机械转换能力和灵活处理翻译问题的变译能力以及翻译工具的使用能力,因此,应注重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7.
论翻译专业能力与外语专业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翻译能力的构成成分,尤其是核心成分,能够为翻译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翻译专业能力是翻译能力成分中的区别性核心成分,包括翻译专业知识、翻译策略能力和翻译专业操作能力三个次成分。外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应充分考虑教学的“条件范畴因素”和“决定范畴因素”,以培养翻译专业能力为取向,有效贯通整合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以提高翻译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的文化因素影响,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考虑,进而提升翻译水平。本文首先探讨了翻译过程的文化信息处理,进而从文化翻译与等效翻译两个角度分析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最后给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潘子文  丁岚 《英语广场》2023,(16):119-123
长期以来,我国的翻译研究主要聚焦在跨语言对比、跨文化比较、翻译方法、翻译文本评价、翻译哲学等方面,较少关注情绪这一因素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影响。然而,随着跨学科融合的发展,积极心理学与翻译心理学逐渐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论域。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主要探讨焦虑情绪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翻译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概述了翻译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情绪智能与焦虑的概念以及其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影响,最后结合情绪变量对译者翻译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合格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字幕翻译作为翻译教学媒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琴 《文教资料》2010,(1):37-39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类型具有其自身限制因素带来的特点。翻译教学将外语能力视为获得翻译能力的前提条件,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理念、技能和方法,是自成体系的翻译职业培训。本文将字幕翻译引入到翻译教学中,探讨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所能获得的益处.旨在说明字幕翻译的训练对于培养职业译员确是一条有效提升语言和翻译技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