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多模态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下,基于口译与演讲的共通性,构建了交替传译与公共演讲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对比实验教学,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表明,该交传与演讲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改善口译学习体验,降低口译焦虑,提升学习自主性,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口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篇论文介绍交替传译和英汉交替传译的工作特点和翻译标准,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以及英语长句的特点,并试图结合笔者在奥巴马演讲中的总结口译练习经验找到英汉交传中英语长句的译法。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理论回顾和实例分析探讨了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文介绍了Daniel Gile的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和口译忠实性研究,指出在保证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必要时应省略次要信息以降低译员总负荷,从而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如果不能省略原文的冗余信息可能会产生中式英语,阐明了汉英交替传译中贯彻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随后进行了一个实例分析,阐述了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可行性。信息选择策略是交替传译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策略,应该在口译教学中加以贯彻,教导学生在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时,不应舍本逐末,而应抓住主要信息,适当省略和压缩次要信息,以降低任务总负荷,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市场对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口译的两大基本形式之一的交替传译,则与同声传译一道撑起了口译的半壁江山。本文笔者将以交替传译为切入点,对交替传译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指导的交替传译中笔记和脑记的协调和平衡,目的在于寻求有效方式攻克口译过程中精力分配失衡这一口译难点,以此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揣摩和掌握脑记与笔记的协调性,从而不断提升口译质量和译员水准。  相似文献   

5.
目前口译质量评估主要是以口译初学过程中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中的评估等形式展开,很少涉及口译质量自评研究。以MTI口译方向初学者的交替传译为研究实例,结合口译质量评估的量化评估和质化分析,根据口译质量量化评估标准,对研究对象交替传译的质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口译发展动态,总结口译失误的原因并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对口译质量评价体系的认识,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巍 《海外英语》2016,(4):114-115
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是口译的两大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发展,交替传译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与日俱增。交替传译具有即时性,要求译员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进行双语之间的转换。传统上经典的翻译学理论和技巧往往是以笔译文本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分析。但由于口译的即时性,译员的思考和反应时间极其有限,这就使得传统的翻译理论对于具体交替传译的实际指导意义十分有限。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是在技巧层面,更多的是对交替传译经验的总结。而句子重构技巧又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在此予以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7.
黄贵燕 《广西教育》2023,(6):141-143+147
本文分析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口译笔记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论述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口译笔记教学质量提升策略:重视译前准备,强化专项训练,完善笔记方法,加强实战演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一篇时长为63分钟的模拟会议交替传译语料,寻找汉英口译中的非流利译语产生的原因。对比源语及译语文本发现,造成非流利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语言能力不足和口译策略使用的不熟练。为提高口译流利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演讲技能训练,提升双语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强口译策略训练,认识汉英差异、配备教材师资并注重原则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会议口译的一种主要形式,交替传译广泛用于各类国际会议。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从非流利性产出、错译和漏译三个方面对译员在交替传译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译员口译错误的根本原因以及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新年讲话分析发现受训译员在汉莫交替传译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特征,试图探讨汉英交替传译提高交替传译质量的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分听辨、笔记、表达诸方面相关因素与口译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交替传译质量受到听辨能力、记笔记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相异之处、了解二者差异的基础上,以错误分析为理论基础,对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辨识并分析传译过程中译员犯得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而提出一些可实施性的解决策略。此研究结果将有助向职业译员迈进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常见错误、掌握口译策略、提高纠错能力,并为今后口译方向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珍珍 《学子》2014,(9):93-95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加深,交替传译工作在所有领域都成了一个方便的交流工具。“交替传译亦称连续传译,是指口译员在讲话人讲完部分内容停下来后立刻将其翻译给听众、译完后讲话人再继续讲,译员再译。讲话和口译交替进行,故称交替传译。”(林郁如2006)。交替传译笔记符号在交替传译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视译作为口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口译的传译机制和训练技巧,对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有基础性作用.但是在我国,由于口译理论体系及教学体制还不够完善,视译训练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本文从视译训练模式和技巧分析等方面提出了视译学习和培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口译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是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二者对译员的记忆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口译训练中的"记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指出了提高译员记忆力的几种途径,同时也针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语篇分析及政论语篇的特点,界定了交替传译中的忠实度标准,继而以"忠实"为标准从文化载体、信息单位、语言结构等角度初步进行了政论语篇在交替传译中的口译质量忠实度评估.  相似文献   

16.
交替传译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译方式,广泛运用于各国领导人的会谈、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在交替传译中,脑记起主要作用,笔记辅助记忆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颜君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46-447
交替传译是口译人员通过短时记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等步骤所完成的信息接收及传递的过程。在信息接收和传递过程中,信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信息处理对交替传译的有效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译员在平常的训练中需要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逻辑联想能力的训练及口译笔记的摸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可接受度是口译质量评估中非常关键的标准之一。以译员的一次现场英汉汉英交替传译任务为一手材料,探讨口译产出可接受度的标准。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四个有效性诉求,作为讲者在任何以达成互相理解为目的的交流中必须提出的诉求。该文通过对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四个有效性诉求的实例探讨与案例分析,尝试提出了评估口译可接受度的具体标准,并以此标准对口译项目所涉及的交替传译产出进行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19.
交替传译作为外事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随着外事活动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口译要求的提高,其译文质量以及效果逐渐受到多数学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由于其原则对于研究话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对于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也逐渐被学者们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关联理论的内容以及交替传译的性质,旨在证实关联理论对于交替传译质量的优化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同声传译的关键在于保持‘同时性’。但是同声传译的速度取决于演说者,口译人员只能适应,因此同声传译与笔译和交替翻译相比易受时间制约。而且口译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演说者内容进行整理,易受源语干涉。因此同传与笔译相比连贯性破坏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