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唇冠芒毛苣苔 Aeschynanthus hildebrandii Hemsl.ex Hook.f.在中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Hemiboea一新种,即红苞半蒴苣苔H. rubribracteata Z. Y. Li & Yan Liu。该新种叶形与贵州半蒴苣苔H. cavaleriei Lévl.相近,不同在于茎较粗且坚硬,总苞红色,萼片较长,花冠外面白色,无毛,下唇3裂至中部。  相似文献   

3.
4.
报道了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即方鼎苣苔属Paralagarosolen Y. G. Wei 和一新种方鼎苣苔P. fangianum Y. G. Wei。方鼎苣苔属与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 W. T. Wang近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花筒细筒状,不肿胀,柱头2;不同点是方鼎苣苔属叶基部有时盾状,聚伞花序具1朵花,花冠裂片顶端圆钝,蒴果宽卵状椭圆球形。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和一新种,即文采苣苔属Wentsaiboea D. Fang & D. H. Qin及文采苣苔W. renifolia D. Fang & D. H. Qin, 并提供墨线图。文采苣苔属的柱头外形略似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 D. Fang & W. T. Wang, 不同在于前者叶肾形,基部心形,具掌状脉,花冠斜钟状,裂片圆形,雄蕊和退化雄蕊着生于冠筒近基部。新属在体态上还接近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 W. T. Wang, 但前者叶具掌状脉,冠筒钟状,远轴侧膨胀,柱头马蹄形;在后者叶具羽状脉,冠筒筒状,不膨胀,柱头下唇倒梯形至线形。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异裂苣苔属一新变种,即粉绿异裂苣苔Pseudochirita guangxiensis (S. Z. Huang) W. T. Wang var. glauca Y. G. Wei & Yan Liu。它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茎和叶背、叶面密被近贴伏的绒毛,花冠外疏被腺毛。  相似文献   

7.
记载了广西苦苣苔科一新变种——翅茎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 Clarke var. pterocaulis Z. Y. Li。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茎具翅,花期较早。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异叶苣苔属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该属所研究种类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18,染色体长度在2.0µm以上,在尖舌苣苔族所报道的染色体中显示出较原始的性状。尖舌苣苔   族的染色体基数可能是x=9。异叶苣苔属的间期核均为复杂型;前期染色体呈渐变型。核型从对称型   向不对称型的演化主要表现在近中部着丝粒,尤其是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比例的增大。毕节异叶苣苔   W.bljieensis和峨眉异叶苣苔W.tsiangiana var.wilsonii的核型分别为2n=2m+8m+8sm(1sat)和   2n=2m+8m(1sat)+8sm(2sat),较为对称。紫红异叶苣苔W.purpurascens和白花异叶苣苔W.   tsiangiana var. tsiangiana的核型分别为2n=4m+6sm+8st(1sat)和2n=4m+8sm(2sat)+6st,比较   特化。河口异叶苣苔W.hekouensis的核型是2n=4m+10sm(1sat)+4st,处于二者之间。峨眉异叶苣   苔和原变种白花异叶苣苔的核型差异较大,在外部形态方面二者之间的性状变异也间断较大。本文建  议将该变种从白花异叶苣苔W.tsiangiana中移出自成一种,并和毕节异叶苣苔近缘。  相似文献   

9.
对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形态发生过程的观察旨在揭示该属地上茎的生长式样。该研究发现异 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简单顶端生长。该属植物的顶芽已完全受到抑制。其地上茎实际上是萌发于小型叶叶腋的侧芽替代顶芽生长所形成的各级侧枝系统,即合轴分枝系统。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不分枝情况是位于大型叶叶腋的腋芽受到抑制所致,纯粹是一种次生现象,并不是尖舌苣苔族植物原始祖先的孑遗性状。尖舌苣苔族其他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均是从异叶苣苔属植物的生长式样演化而来。出蕊苣苔属和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可能来自同一个不太远的祖先,但已经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独叶苣苔属植物复杂的圆锥状对花聚伞花序并非从异叶苣苔属地上茎上部,即生殖生长部分退化而来,乃幼态成熟的复化过程所致。尖舌苣苔属的总状花序可能更接近尖舌苣苔族的原始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采自中国西藏的苔类植物新种片毛合叶苔Scapania macroparaphyllia T. Cao, C. Gao & J. Sun。新种与腋毛合叶苔S. bolanderi Aust.相近,区别特征为:植物体小,叶腋内假鳞毛状附属物大,呈长片状;叶缘齿细胞单列,通常1-3个细胞长;叶表面角质层粗糙,具圆密疣,疣大,直径达6-7 μm。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云南西北部毛茛属一新种——文采毛茛R.wangianus Q.E.Yang。该种与云南毛茛 Ranunculus yunnanensis Franch.十分相似,但在叶的质地和形状以及染色体数目方面明显不同。与扇叶毛茛R.felixii Lévl.也相似,但后者为四倍体,须根基部肉质肥厚成纺锤形,基生叶通常1枚,叶片肾状圆形至扇形而易于区别。首次报道了云南毛茛、扇叶毛茛和文采毛茛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的荨麻科的一新亚族——球隔麻亚族,一新属—— 球隔麻属及其模式种球隔麻。它被认为是苧麻族较原始的一个类群。其环状柱头及球形药隔 在荨麻科中至今还是首次发现。  本文还论述了荨麻科植物的柱头特征、类型及其分类学意义,并探讨了它们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对枝铁线莲组sect. Brachiatae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24种和4变种(包括2新种),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对其在铁线莲属中的系统位置和起源以及组下分类进行了讨论;还写出了组下分类群检索表,以及每系和每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本组各种的花构造相当一致:萼片4,镊合状排列,水平开展,白色,通常呈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只在2进化种呈宽椭圆形,外面边缘上密被短绒毛;雄蕊花丝狭条形,被柔毛,花药通常长圆形或狭长圆形,无毛,药隔顶端通常不突出;心皮密被柔毛。上述花构造与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的花构造极为相似,与后者的区别仅在于本组被毛的雄蕊花丝。本组是在1992年由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 (萼片4,通常向斜上方开展,黄色,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花丝由于下部变宽而呈狭披针形,被柔毛)中分出建立的,可能与黄花铁线莲组有亲缘关系,并可能同自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演化而出。本组的叶变异较大,自单叶至三出复叶、1-3回羽状复叶,最后到3-4回羽状细裂,表现出一明显演化趋势。根据叶的上述特征,以及萼片形状,本组被划分为2系。第1系,对枝铁线莲系ser. Wightianae: 叶为单叶、三出复叶或1-2(-3)回羽状复叶,萼片呈长圆形至披针形,含22种,其中20种分布于科摩罗、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另2种分别分布于印度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西部。第2系,细裂铁线莲系ser. Dissectae: 叶3-4回羽状全裂,萼片呈宽椭圆形,含2种,特产马达加斯加。本组各种植物中具单叶的只有1种,即盒子草铁线莲C. actinostemmatifolia (特产科摩罗)。特产马达加斯加的伏毛铁线莲C. strigillosa和特产毛里求斯及马达加斯加的毛里求斯铁线莲C. mauritiana的叶全部为三出复叶。特产非洲大陆中部的扎伊尔铁线莲C. zaireensis的叶多数为三出复叶,有少数叶为具5枚小叶的羽状复叶;此种与产马达加斯加的伏毛铁线莲相近缘,但比后者进化,可能系由后者或后者的近缘种演化而来,并代表了非洲大陆对枝铁线莲组的原始类型,因为非洲大陆该组的其他13种均具1-2回羽状复叶。此外,特产印度南部的怀特铁线莲C. wightiana具1回羽状复叶,特产喜马拉雅山区西部的浓香铁线莲C. graveolens则具2-3回羽状复叶。根据上述,推测科摩罗、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这一群岛地区可能是对枝铁线莲组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terials for Chinese  Galium Linn. (Rubiaceae).  Thirteen species and eight varieties are recorded in the  paper. Among these, two species and two varieties are new, eleven species and five varietiesare new to China, and one variety is a new grade.  相似文献   

15.
16.
描述了贵州卷柏属一新种,即习水卷柏Selaginella xishuiensis G. Q. Gou & P. S. Wang。新种与蔓出卷柏S. davidii Franch.在体态和大小方面相近,但叶缘具睫状毛而不同;新种在体态上也与地卷柏S. prostrata H. S. Kung相似,但孢子叶一型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