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微创、精准医疗及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普及,脊柱微创手术飞速发展。精准安全的椎弓根置钉直接影响到脊柱手术成败。传统徒手置钉的准确率不高,C臂透视时间长,多次反复穿刺易破坏椎体正常骨质。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拥有无限想象前景,不仅提高了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度和手术安全性,也可以节省医师培训时间,缩短操作熟悉过程。同时,ERAS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的运用,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术后恢复率。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加快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进程,与ERAS理念不谋而合,目前已经成为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手术机器人是实现外科手术伤口微创化、器械微型化、设备智能化和信息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主题为“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器械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讨会研讨成果的基础上,对微创与微创外科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优先资助领域。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10,(8):34-34
国内首台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妙手A”(Mcro Hand A)系统,近日通过了天津市科委主持的成果鉴定。这是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椎板减压开窗术是脊柱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术式之一,为了改善过去医生单凭主观判断和手术经验来完成手术操作状况的不稳定性,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适合椎板开窗减压手术的椎板磨削手术机器人,首先对椎板磨削手术机器人进行了结构设计,然后对其中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校核,为椎板磨削手术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医用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有利于实现微创手术,让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好,而且术后的感染几率也小了很多。它不怕疲劳,也能帮助医生更好的找准手术部位。  相似文献   

6.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eme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ELLDH)的医治措施有很多,由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较严重,保守医治改善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以往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类型以开放性为主,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相关器械的不断研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我们主要从手术切口范围、椎体节段数量、是否为自然间隙方面,区分是否为腰椎微创手术。社会的人文心理也渐渐地接受微创理念,人们对微创技术的认可,更加推动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的发展。脊柱微创治疗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9,(10):5-6
近期,第9届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年会在日本大阪召开,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主任周跃教授5次登上讲台,介绍他们开展的多项引领世界微创脊柱外科前沿的技术,受到国外同行高度关注。周跃教授成为此次大会发言最多的专家。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作者通过对35例患者在MED手术治疗后,必须做好5个方面的护理:密切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促进神经根功能恢复、减少尿潴溜、早期带腰围活动、腰背肌锻炼。总结了微创手术优点,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半自主机器人足球比赛(MiroSot)中,机器人色标是机器人身份的标识,设计的合理色标可以使识别准确,不会相互干扰、出错,识别快速、计算量小。在比赛中,机器人视觉子系统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识别机器人并快速准确获得机器人的实况信息对机器人策略的执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分析了足球机器人视觉系统中色标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些提高视觉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机器人发展和趋势的了解,擂台机器人是一种综合利用自动化,电子技术,计算机的智能机器人,所以设计出滚动式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主要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PID技术,传感器控制、模糊控制等完成自主识别、自主决策。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05,(9):46-46
7月24日,姚福生院士等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球形机器人颁发了“出生证”,从此它成为世界机器人大家族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历程     
正2001年8月9日——我国首次完成远程脑外科手术2001年8月9日,一条修长的机器人手臂将一根纤细的手术针刺入一位脑肿瘤患者的头部,20分钟后,病变组织被完整取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机器人进行远程脑外科手术的场景。这例手术使用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海军总医院共同开发的远程医用机器人系统。医生面对电脑轻点鼠标,遥控手术室的机器人动作,这意味着手术治疗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疗效。方法:将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两组,传统组42例,采用开窗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微创组42例,用Quadrant微创系统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对术后患者的腰痛情况进行VAS评分。结果:微创组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VAS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微创手术比传统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赵娟 《西藏科技》2013,(9):60-61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2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体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本组420例脊柱后路俯卧位体位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躯干皮肤压红3例,颜面部肿胀1例,术后若干小时均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科学的安置手术体位,不仅能够满足手术需求,还可有效避免体位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医生用鼠标操纵着电脑,指挥着机器人对人脑施行手术,这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现在却是活生生的现实。我国第一个用于脑外科手术的医用机器人已经研制成功,医生应用中国机器人施行脑手术,是开天辟地第一回。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0,(3):54-55
说起医用机器人,或许大家已经不再陌生:1998年5月,德、法两国的医生共同合作,用遥控机器人系统成功地为一位心脏病人进行了瓣膜修复手术;2001年9月,法国医生通过超远程控制医疗机器人,在美国纽约为远在法国的病人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实现了世界上首次跨洋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为未来外科手术描绘了美好蓝图。以下是9款最先进的医用机器人。  相似文献   

17.
在医院的手术台前,机器人在为病人做开颅手术;在远离地球的火星上,机器人正在漫游火星,采集标本……这些原本只出在科幻小说里的情景,都将要或者已经变成现实。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研制机器人,机器人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同样式、功能的机器人层出不穷。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些近两年研制的机器人,让你了解最新的机器人动态。  相似文献   

18.
运动控制作为自主水下机器人进行自主作业的基本保障,是水下机器人不可缺少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在水下机器人在海洋能源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的今天,利用少于位形空间维数的控制输入控制欠驱动系统的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欠驱动控制技术由于在减轻系统质量、节约成本和能耗以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优点使其广泛地应用在自主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中。  相似文献   

19.
初铭宇 《今日科苑》2010,(11):117-119
机器人显“神威” 前不久,国内首例运用达芬奇机器人切除子宫内膜癌手术在二炮总医院进行,接受手术的是一位51岁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1.0时代和2.0时代我们已经经历了,现在处于机器人3.0的时代,包括现在讲人机协作等,都属于机器人3.0时代的产物。而我们即将进入机器人4.0时代,将在包括自主学习、场景自适应、知识图谱应用等方面拓展更多可能。机器人4.0机器人4.0时代是需要数字孪生的,机器人数字孪生可以与物理实体机器人在数字虚拟空间和物理实体空间实现双向映射、动态交互和实时连接。它要体现闭环性--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控制。共生体现在机器人设计开发阶段,也体现在机器人运行阶段,就是数字孪生结合机器人实体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