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小鹂 《文教资料》2008,(19):23-25
<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用来演示后现代叙事理论的一部杰作.卡尔维诺在该书创作中进行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中嵌入十部不同类型的未完成的小说片断,形成多维叙事视觉的元小说框架.卡尔维诺通过设置作家、读者等一系列人物来展示并讨论作家、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表述了小说阅读与写作理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小说中的小说",即元小说.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2):34-37
《到灯塔去》中语象叙事主要指年轻画家莉莉·布里斯科给拉姆齐夫人画像的叙述,以及现代主义、抽象绘画与女性化的符号性语言的融合。小说中的语象叙事主要是就视觉再现的过程,而非一般意义上对结果进行的再现。这种过程再现,拓宽了语象叙事的范畴,使得它能以动态的叙述过程来展示语象关系。莉莉的抽象绘画更能体现现代生活中的真实。而且小说中的符号性语言主要是女性化的,这种女性化的符号语言是对男性语言的反抗和纠正。抽象绘画艺术与符号性语言的有力结合,不仅更好地反映了生活中的女性现实,而且也在文章最后为以灯塔为代表的死亡世界提供了灵魂的解药。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小说的叙事过程中,真实性不再是作者写作追求的最高目标,作者有意消解小说的情节与时空的既定框架,而致力于在语言上建构精致的修辞与自我表达。许多现代小说呈现出一种“不合理”的叙事效果,以致面临读者对小说真实性的质疑。但“不合理”的叙事并不意味着小说本身的非理性和无逻辑,相反,它实现了更加自由的表述与更有深度的思考,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所以,关于现代小说真实性的评判标准需要有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宁新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28-129,136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巅峰之作,整篇小说的写作风格在传统文学中独树一帜。劳伦斯以图像化的叙述风格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文字来营造虚拟的图像化世界,使读者将文字与视觉感应相关联。他分别通过色彩搭配为图像化的叙述做铺垫,又通过图像化的叙述暗喻深层次的意境,再加之劳伦斯印象派画家的功底,成功地挑战了读者的视觉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5.
恰当地运用叙事手段能够弥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张力空隙,诱导读者的阅读兴趣。叙事手法中,信息的延迟与压制能够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弃妇》是这一手法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6.
洪峰的叙事策略关注读者体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得到提示和解释,认识到阅读本身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快乐而轻松地与作者交流的过程。这种"关注读者体验"的叙事策略在小说叙事的创新领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鉴赏视角。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视觉文化的风生水起给面临生存困境的文学期刊以启示和借鉴。文学期刊的图像化成为纯文学期刊在“视觉文化时代”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尝试。视觉元素的外在包装和视觉艺术栏目的内在设置是图像化的主要策略。文学期刊的图像化美化了杂志的外观形态,拓展了文学的叙事空间,为文学期刊赢得了更多的市场资本和象征资本。但同时也应注意:“图”与“文”之间既要形成一个互相阐释的张力场,也要保持一种适度平衡,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8.
赵晓芳 《培训与研究》2009,26(7):31-33,69
世纪之交,视觉文化的风生水起给面临生存困境的文学期刊以启示和借鉴。文学期刊的图像化成为纯文学期刊在“视觉文化时代”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尝试。视觉元素的外在包装和视觉艺术栏目的内在设置是图像化的主要策略。文学期刊的图像化美化了杂志的外观形态,拓展了文学的叙事空间,为文学期刊赢得了更多的市场资本和象征资本。但同时也应注意:“图”与“文”之间既要形成一个互相阐释的张力场,也要保持一种适度平衡,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9.
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记录与传播信息的语言符号,还可以作为一种蕴藏文明与历史的图像符号进行研究。从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图像化的表达将汉字本身的内涵和文化在图像叙事中转译出来,探讨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呈现维度。深入研究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图像叙事方式,从符号转译、异质同构、图像化文字,到文字编排,结合案例分析为呈现出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多种表达方式。以此来推动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升汉字文化的视觉表达效果,促进汉字在民族文化与艺术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小说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样式,作者创作之时,必是苦心经营,百般雕琢,甚至常要突破固有不断创新,以便借故事更好地诉说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使作品别具风格,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所以作为学生阅读文本的引导者,除了指导他们对文本的内容意蕴进行赏析,还要去引领他们去探究分析作者是如何去叙述这个故事的,发现小说的叙事美。文学评论界对叙事与小说的关系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作为表述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阅读不仪能教给人们有用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使读者感受到可感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由此看来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2.
唐代变文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讲唱文学,讲唱文学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与主要依靠读者视觉阅读的叙事文学不同,它是一种诉诸于观众听觉的艺术,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读者听的效果,因此其叙事艺术有诸多个性。本文尝试以《秋胡变文》为例,来分析考察其叙事艺术的特色,以及其叙事艺术所表现的宽度与限度。  相似文献   

13.
金庸小说大部分采用全知视角来叙事。通过全知视角作者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瑰丽无比的武侠世界。利用全知视角的叙事特点,作者全面掌控故事,或向读者做出详尽的解释和评价,或留有伏笔做铺垫,予取予夺,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种叙事策略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上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短篇小说《一则新闻》中,美国作家尤多拉.韦尔蒂采用一系列的叙事手法使全文充斥着不确定性和未知点。通过深入剖析作者的叙事策略,读者的解读潜能得以拓展,在阅读中自觉为文本建构多层意义,从而体会叙事结构中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交流,是读者获得信息或知识的过程。阅读英语同阅读其它语言一样,其首要任务是难确地理解。所谓准确地理解要求读者能读懂作者所要传递的文字信息或思想观点。而准确文字的理解建筑在对词汇的正确理解之上,思想观点的理解在于从作者所表述的文字中来推断出作者的思想和意图。在此前提下,还要注意阅读速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提高要依靠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指导。阅读理解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所谓对个别词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句子在文章上下文中的意义以及文章作者自己所要表述的意图的理解。对词的理解是最基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安德鲁斯的论著《讲述自由的故事》,将黑人自传研究纳入一个内含三重关系框架的大系统:黑奴作者与白人中介(白人速记员、白人编辑,白人出版商)、黑奴作者与白人读者、黑奴作者与废奴主义社会大环境。通过研究黑奴叙事的写作与阅读,安德鲁斯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白人读者因为采用了双重阅读策略而导致黑奴叙事长期以来被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读者对由视觉或听觉输入的文字、符号、图形信息进行解读,从中获取作者原意想表达的信息的过程。即:作者通过编码将意义变成文字、符号、图形,读者又将书面语言变成意义。按照交际语言教学的观点,阅读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一位作家,我们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投注于他的全部作品。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是语象,研究作品的语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文学作品的语象实际上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层积淀的附着物,同时,作者选择什么语象来表情达意和作者心态有着内在的联系。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秦观词中一些出现极为频繁的语象,试图挖掘这些语象中所积淀的民族心理,并与作者的特殊心态、特殊境遇挂钩,从而对秦观词的总体风貌有一个总的观照。  相似文献   

19.
冰心的《冬儿姑娘》从"冬儿妈妈"的角度,以"冬儿妈妈"的独白来叙事。这种独特的叙事角度将浓浓爱意蕴含在其中,并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保罗·利科曾经说过:"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可见,时间对于小说叙事的重要性.而小说叙事时间的变形又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作品中的时间顺序,使作品产生特殊的叙事效果,体现出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识,从而使读者转换思考和感受的角度,关注叙事的不同侧面,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本文将用叙事的视角,透过时序的变形,探讨叙事文学中叙事时间为叙事带来的明显的叙事效果上的增强与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与生命感受的不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