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地货源争夺是港口竞争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随着集装箱运输日益成为国际航运的主要方式 ,相邻港口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共同腹地的集装箱货源的争夺。本文运用区位商的概念与方法 ,以上海港与宁波港的共同直接腹地———浙江省为例 ,通过对其国际集装箱生成及流向的调查与研究 ,对两港的腹地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减少各港口彼此间的资源竞争,基于雁阵模式理论对环渤海港口的规模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拓展雁阵模式的内涵和预测范围,对环渤海各港口的规模进行雁阵排名;然后将环渤海各港口划分为3个梯度,基于政策分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对环渤海港口的升级和优化顺序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不同梯度的港口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该方法可为我国港口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基础,为港口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港口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1985—2012年间我国港口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局部莫兰指数所作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显示,由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港口群形成我国港口空间格局,其中渤海湾港口群表现为由单个高低集聚向多个高高集聚的演变、长三角港口群是在单个高低集聚向高高集聚转变的同时出现新的高低集聚、珠三角港口群则维持相对稳定的高低集聚状态.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获得的结果,不仅能从数值角度为港口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提供参考,而且可将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通过地图直观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港口与城市经济的空间效应,选取2007—2019年广东省16个港口及其所在城市的数据,在用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时间维度上,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较为稳定,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呈上升趋势,港口硬件规模的空间相关性呈上升趋势;城市经济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对城市经济有正向的直接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而港口硬件规模对城市经济只有正向的短期效应;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对城市经济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而港口硬件规模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港口群内港口间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避免邻近港口间的过度竞争,为港口群内港口间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梳理港口集群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选择货物总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煤炭吞吐量、矿石吞吐量和油品吞吐量等6个指标,对中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的发展规模和货类结构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我国港口群内港口间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合作与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现状与将来的分析,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大港口集群的合作与竞争两方面对中国沿海港口的合作与竞争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以长三角港口群为例从自然资源优势、经济腹地和港口服务优势3个方面重点分析中国沿海港口群内的港口竞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中国沿海港口合作和竞争的策略,以期能为中国沿海港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港口是珠海核心战略资源之一,是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重要抓手。作为珠海港主体的高栏港区,地理位置优越、水深条件良好、岸线资源丰富、腹地十分广阔。论文主要对高栏港区经济和物流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对高栏港区的规划建设应重点放在这四个方面:一是发展临港工业:二是形成产业集群,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三是有效规划整合市内交通资源优势;四是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对高栏港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规划,通过合理快速建设高栏港进而带动珠海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把我珠海的区位和港口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建立港口腹地空间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针对实际应用中的分析数据量大的情况提出了包括概要腹地确定、定位性经济分析和特定元素空间经济模型建立的渐进的分析模式,提高了方法的适用性.以大连港为例进行了实例建模,表明空间经济模型在港口腹地服务潜力评估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多重因素影响下集装箱港口的合理腹地范围,基于运输路径优化模型和配流模型对不同类型集装箱港口的腹地范围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集装箱港口的地位、集疏运方式是影响腹地范围的重要因素。现代理念下的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已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的约束,为多重因素交织竞争作用下的结果。集运输成本、运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增值服务于一体的货源集聚综合能力在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与威海等港口组成的山东半岛港口群联动发展,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港口群联动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路径,将实现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沿海港口经济发展过程,运用动态熵权TOPSIS法和GIS研究2000—2018年港口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并采用Jenks自然断裂法进行空间层次划分。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港口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近年来环渤海港口发展减缓,东南和西南沿海港口发展良好,呈南强北弱特征;港口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整体分散、局部连片集中的分布格局,港口群内核心港口发展放缓,边缘港口发展势头强劲。根据港口经济发展综合值和指标体系各子系统对港口发展的贡献度值,将港口划分为5个层次和5种类型;将两种划分方式加以组合来识别各港口所属的层级地位和最优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长江三角洲港口及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分析了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自然条件、发展状况及其主要功能,并根据腹地经济发展规划,应用弹性理论预测其2000-2010年港口吞吐量。最后,笔者还就长江下游主要港口今后的发展战略,及其在未来“东方大港”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进行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采用逐步递归的方法,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某港口货物吞吐量,结果表明:对于小样本的短期预测,该模型具有适应性好、误差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评价生态港口群发展现状,利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构建生态港口群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求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对辽宁省生态港口群建设状况的分析得出影响辽宁省生态港口群建设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DPSIR模型的应用完善了生态港口群评价方法,可为生态港口群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列生成算法的集装箱班轮运输网络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在相对较为稳定的航运网络上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以适应航运市场的变化获得最大利润,以CKYH联盟为例,将联盟利润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将每段航线和港口货物运量、船队运能、运输需求以及承运人船舶数量作为约束,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对联盟在亚洲-地中海的航运网络进行优化,得出需要挂靠的港口、挂靠港口顺序以及每条航线单次货物运量.对于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运用列生成算法对模型进行分解,然后运用CPLEX软件进行编程求解,得到航运网络优化的最终结果.该解法提供了一种航运网络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港口竞争与互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生态学中模拟种群动态关系的LV模型,构建同一港口群内港口间的竞争与互利模式,通过对其定态的稳定性分析,得到非均衡市场下港口市场结构状态和港口竞争双赢、互利双赢的形成条件,并就港口竞争、互利关系的历史演变作相关探讨分析,以期为港口的健康发展和规划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响应国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个世界级港口群的目标,对港口群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协同运作机制展开研究。从港口气候变化风险源、港口气候变化风险与适应性对策评估、港口群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等三个维度进行全面概述,揭示气候变化与港口发展的内在关系,为港口群提供从“气候风险识别”“适应性策略选择”“适应性策略实施、监控和评估”到“适应性规划经验分享”等4个阶段的气候变化适应性方案。结果表明,交通运输部门制定港口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对策指南并建立有效的区域港口群协同运作机制至关重要。研究成果可为港口群应对气候变化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投资规划、环境政策制定和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需求不确定情况下多港口地区的多期港口投资决策问题,从政府规划角度考虑港口利润、港口经济溢出效益和消费者剩余等因素,从港口发展角度考虑港口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社会福利和区域港口资源利用率最大为目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以某沿海地区港口投资决策为例进行分析,得到区域港口的多期投资方案。结果显示,利用所建模型能够有效得出综合考虑多方利益的港口投资方案,为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的区域港口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根据规划,我国沿海港口今后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并将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1982年上半年于上海港第七装卸作业区卸货的327艘煤船在港停泊时间与作业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船型、货物、泊位装卸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港口吞吐能力的影响;肯定了专业化高效率码头泊位的经济效益;提出了有关提高港口吞吐能力的途径与措施。文章提出:港口吞吐量的预测对港口发展规模的确定至关重要,港口的装卸工艺又随货类有异。因此,结合腹地经济发展,按主要货类进行预测是十分必要的;在港口建设与原有码头改造时,在货源稳定,吞吐任务量适当时,散货码头应采用高效率的专用配套设备,装卸工艺应力求先进;船型结构是影响泊位吞吐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分析:同一艘船舶在非专业化低效泊位与专业化高效泊位卸煤效率相差2~3倍,不同型船舶在同一泊位卸煤的效率也相差一倍有余。为此,作者建议:结合港口装卸工艺,采取增添优良型船,淘汰装卸效率低的船舶,以及合理指泊等措施,可以充分挖掘泊位生产潜力,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水运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