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前有民生新闻的"冲击",后有网络媒体的"围追"的情况下,电视新闻专题陷入低谷,收视率的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各地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陆续停办或者改版成其他形式的节目,目前全国各省级卫视保留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已屈指可数。电视新闻专题如何看待自己,找准症结,如何在应对新媒体挑战,冲出重围中重塑品牌,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困境及劣势一、速度不快。新闻的生命力在"新"与"快",为了吸引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对于传播媒体来说,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才能够在信息多元的社会站稳脚跟.电视新闻节目也同样面临着多频道、跨媒体信息传播变革的竞争,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打出自己的品牌,就要始终有吸引大众焦点、抓住观众"眼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也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①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观众接受度,关系到收视率.最近,绍兴市柯桥区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柯桥区新闻》和《民生360°》收视率节节攀升,原因就在于节目形态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要强化受众本位意识,内容和形式中真正体现"三贴近",不断根据观众的需求调整、改进、优化节目形态,在创新求异中提升节目品位.  相似文献   

4.
脚底时常沾有泥土, 笔端才能时时吐露芬芳. 如何让编辑记者能够心系基层、 深入基层, 不断创作推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作品, 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一、 开辟专栏承载 "走转改" 专栏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 有影响力的专栏往往成为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亮点和支点.近年来, 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按照上级部门宣传工作指导思想, 紧跟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 立足时代需求和服务群众的节目定位, 充分发挥主题专栏的舆论引导功能, 通过开辟不同类型的主题专栏, 带动编辑记者深入基层, 践行"走转改", 在新闻传播效果和节目影响力得到提升的同时, 也使 "走转改" 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如何办好电视新闻节目,其后期编辑的"再创作"至关重要。本文阐述的电视新闻"再创作",要求新闻编辑以受众为本,通过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策略,学会提炼和升华主题,对电视画面,恰当运用同期声以及后期编辑进行二度创作,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创新意识,提高新闻质量,增加收视率和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门综合艺术,编辑人员正是这项工作的"核心"和"枢纽"。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广大观众欣赏层次的不断提升,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打造出更多的精品电视新闻节目,编辑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编辑技巧,为制作出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电视新闻节目,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新闻,不但内容要创新,形式要创新,电视新闻运作更亟待创新,因为它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发展的支撑点.只有创新运作,才能从根本上创新节目、优化节目,提高节目的效益,发展和壮大电视新闻事业.创新电视新闻运作当前要着力实现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袁侃 《青年记者》2012,(23):35-36
专题类、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舆论中心在节目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对电视记者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从电视新闻发展趋势看,专题类、言论类新闻节目是开掘电视新闻节目思想深度的主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9):23-27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发展困境,也促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革新。央视《新闻1+1》的系列专题节目从结构、语态和传播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平行逻辑"引入到节目内容的结构中,形成了多元的、融合新媒体属性的"碎片化"内容单元,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视听性元素,以人性化的视角和个人化评论,在满足观众收视期待的同时,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都市一时间"看电视新闻节目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骐  张弛 《今传媒》2007,(2):27-28
在湖南地区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有三档节目备受欢迎.一个是将娱乐化特色继续发扬光大的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说"新闻开创了新闻播报的另类形式;另一个是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经视新闻",以全天候滚动实时播报树立了优良新闻品质的口碑;再一个就是倡导"民生视角、本色表达"的"都市一时间",虽然其所在的都市频道同属湖南经视,但后者侧重报道百姓关心的社会新闻,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胡丹 《新闻界》2006,(2):75-76
在频道资源和节目资源[花缭乱的今天,电视节目的竞争可谓如火如荼,不少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凭借新颖的模式、独特的风格、精致的制作在同类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拥有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面对面》、《法制在线》、《新闻调查》这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何以能在传媒市场中取得市场成功,在杂志型栏目不断出现的今天,中国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为何走过二十多个春秋后,还能受到观众的青睐呢?在成功的同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构思策划中又存在哪些遗憾和缺陷呢?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又怎样才能立足创新,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类作品是历年广电节目评奖中的"重头戏",本年度依然按照短消息、长消息、系列报道、新闻评论、新闻专题和现场直播进行分类,并且评选出全省电视新闻的十佳栏目。总体而言,电视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生活、敏锐体察,贡献出了一批富有时代感、责任感和强烈情感的优秀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传播技术和制作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尤其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更能体现到他的发展速度,虽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拥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在节目特点、新闻资源、新闻观点及新闻深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关注度,我们应该创新思路、谋求其发展趋势、加强观众的参与互动及专题节目的深度,提出有建议性意见,把新闻专题节目编排的更有价值,吸引更多观众收看节目。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访谈以对话为节目的主要元素,难免会让受众感觉枯燥.为此,它必须做好"看的文章",即通过营造访谈空间、使用相关道具、连接访谈现场与资料影像、使用后期编辑手段等方式强化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文雨 《东南传播》2012,(6):154-157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这一期为案例,分析该类型节目中媒介与公众、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双重符号互动模式。探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利用新闻议题的引入和面对面的访谈中的符号互动,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条路径来形成互动双方"共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杂志曾是大众传播媒介应对娱乐化趋势的产物,一度又因相对严肃的内容受到娱乐化浪潮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央视《新闻周刊》成为国内电视新闻杂志的典型。节目通过使用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丰富节目的呈现形式、彰显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来营造轻松氛围,满足受众需求。在娱乐化语境下,掌握好电视新闻杂志做出调整的"度",打造观点至上、优质的节目内容,在坚守中尝试探索与创新,将是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新闻专题节目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剖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缺乏深度、枯燥无味等问题,指出讲好故事是做好新闻专题节目的灵丹妙药,并从故事选题、真实、悬念设置三方面给出如何讲好故事的对策,为电视专题节目未来故事化发展之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刚 《新闻窗》2009,(4):126-126
纪实性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指的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使用摄像机进行追踪目标人群、真实再现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大量真实场景,以此引发观众思考,让观众自己做出对此新闻事件的评判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纪实性新闻专题节目中,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的是纪实性的跟踪新闻报道。在报道的整个过程中,节目通过大量的镜头跟踪,进而引导观众对某个新闻事件的评判。由此看来,纪实性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的新闻事实采集才是整个节目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唐定  毛江红 《新闻界》2008,(1):118-119
电视新闻娱乐化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而电视新闻泛娱乐化削弱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降低了观众思维和行为能力,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为了避免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消极影响,应该把握好三个"度",即专业度、品位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