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斌 《传媒》2017,(24):37-3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信息传播打破了媒体刊发版面、播出时段的界限,也不再有空间阻隔,信息在浩瀚的网络里交互、在一个平台共享.在这个信息海洋中,即便传统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在网络世界里也只是微小的存在,甚至很可能激不起半点浪花."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舆论场中,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源,一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发出的声音,影响力很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在全民加入自媒体行业的潮流下,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应坚持创新意识,借助融媒体平台拓宽发展路径,争做"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电主持人在能力上不断提高,提升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守护好自己的新闻主阵地.本文分析广电主持人的职业发展困境.通过少数广电主持人转型"网红"的成功案例,探索广电行业打造"主流网红"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传播方式带来影响,同时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新媒体对突发新闻进行话语建构的方式和内容有利于了解新型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行为.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三家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三家主流媒体就2019年3月30日四川木里森林火灾事件中发布的相关文章(总计71篇)将新闻内容主要分为"致敬英雄""科普辟谣"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以此来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对于突发新闻舆论引导的特点和影响力,并尝试提出从内容深化、新媒体技术加持等方面来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在大踏步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给媒体生产和传播新闻,给受众获取和阅读新闻,都带来了深刻变化.急速改变的传媒大环境,不断涌现的新兴媒体,对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各党报集团多年形成的影响力形成了很大冲击.在全媒体条件下如何构建并提升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于淑香  李桂童 《声屏世界》2022,(4):19-21,26
随着媒体融合的步伐逐渐走深,网络"两微一端"成为了传统主流媒体新闻生产的主战场.入驻新媒体的主流媒体更加倾向于轻松欢快的表达,无论是日常的新闻发布还是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主流媒体都少不了"卖萌",党媒不再"板起脸"说话,新闻小编也变得"萌萌哒".文章从主流文化价值传播的视角出发,探究主流媒体"萌"传播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6.
张垒 《现代传播》2014,(4):50-54
本研究探讨当"公民记者"或"自媒体"所具有的朴素伦理标准进入新闻传播流程时,对传统新闻伦理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追溯了新近发生的若干热点事件产生、演化的传播链条,分析了"公民记者"、传统主流媒体、市场化媒体以及资本化网站在其中的角色及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传统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避和忽视、都市类媒体和网站片面市场化取向,都使新闻伦理面临解体的窘境,"公民记者"的加入事实上加剧了这种解体的趋向,并使之变得更加破碎和混乱。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及其传播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公民新闻"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却对新闻伦理问题产生了威胁,在新闻专业主义和自由多元之间产生了较量.以里约奥运热点事件为例,从"公民记者"在里约奥运会中的表现,参与的新闻报道与传播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论述了"公民记者"在重视新闻伦理的基础上,做好新闻生产与传播,从而促进新闻舆论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茜 《当代传播》2007,(6):111-112
近几年,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读报之风,为电视媒介增添了一些活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为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电视节目形式,一方面,"电视读报"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视读报"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视读报"现存缺陷的基础上,探究其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9.
如今,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经过近十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重点建设的几家中央新闻网站和各省级地方新闻网站,已经成功改变了网上新闻传播无序的局面,成长为主导网上新闻舆论的网络"主流媒体".而当前,各地市新闻网站也如雨后舂笋般不断涌现,但是,对于地市新闻网站来说,在规模、影响力,竞争力上都无法同人民网和新华网等中央级的新闻网站相比.  相似文献   

10.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有一种积极的主流."正面宣传的意义就在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正面宣传,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一论断为当前新闻工作者做好正面宣传指明了方向.江苏省淮安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淮安广电")是当地最具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拥有自办新闻栏目近20个,受众群体多达1300万人,长期以来积累了较强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这使淮安广电在正面宣传上既有先天优势,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当前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淮安广电准确把握了"时度效"的内涵,弘扬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以网络热词"高富帅"为例,从用户搜索行为、媒体报道、学术研究三个维度对该词的传播特征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热词的传播存在自媒体向主流媒体和学术界逆向传播的现象;同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使得我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话语权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韩国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Nowpublic在2005年诞生后的短短12个月中.上Nowpublic注册成为"平民记者"的人数每月以35%的增长率扩展,到2007年8月,该网站在140多个国家的近4000个城市拥有约12万名"投稿记者",俨然成为"公民新闻"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从1998年1月的"德拉吉报道"到今天数以万计的"公民新闻"网站,说明"公民新闻"时代已到来.  相似文献   

13.
"受众"身份历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对象,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就有过大众、受众、公众等不同概念的争议,但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这些概念的阐释功能逐渐体现出局限性.本研究将"公民"身份作为受众研究的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公民"的概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媒介公民"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第三代传播权"理论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欣  丁苗苗 《当代传播》2011,(3):24-26,29
本文针对网络媒介扩张了公民参与公共传播的可行渠道,但同时又陷入信息混沌这一现状,认为西方学者的"倾听"伦理与"被理解权"概念作为对公民传播权新的诠释,即"第三代传播权"的提出,对网络传播的发展方向有着重大启示意义.本文阐述了"第三代传播权"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以美国公共新闻运动以及网络"选择性媒介"的兴起为例,为传...  相似文献   

15.
李鹏 《传媒》2017,(15)
今年5月4日,封面新闻3.0迭代上线,自主开发的"小封机器人"1.0版与用户见面,成为国内报业集团中首家拥有聊天机器人的APP.与此同时,封面新闻的算法推荐更加成熟和优化,机器人写作技术不断完善,朝着"AI+媒体"的前沿领域进军.封面新闻上线一年来,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与《华西都市报》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朝着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流舆论阵地和新型主流媒体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6.
"独立调查人"不同于"新闻线人",也不同于媒体记者,是活跃在网络中的民间新生力量.他们不依附于任何机构,有自己的网站或博客,根据自己的意愿从事调查事实的活动,他们充分了解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性,及时在网络中进行舆论监督."独立调查人"所进行的调查报道活动,属于草根调查报道,它的主体为草根民众,它没有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大,但它与公众的喜好更贴近.  相似文献   

17.
面对媒介环境变迁带来的电视传播形态的改变,主要由收视率和满意度为主构成的传统评价体系既不能完全反映电视内容传播的全貌,也不能全面反映电视内容的真实影响力.为了弥补当前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2007年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组正式提出了"网络影响力"的概念,企图对电视内容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效果进行重新评估.本文将在梳理电视节目传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并发布2008年度最具网络影响力的中国电视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互联网逐渐得到普及,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传统的新闻生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传统新闻业发展状况不佳的同时,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度却是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新闻业带来了一场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数据新闻和可视化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无界传媒的数据新闻报道,分析了数据新闻的应用特点以及对于传统新闻生产的变革;媒体开展数据新闻报道的流程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兴起与发展给当下新闻从业人员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赵耘曼 《传媒》2018,(12):65-66
"现场新闻"是融媒时代一个重要的创新产品.与传统现场相比,这种现场是真正的现场、全面的现场、受众的现场."现场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产生模式,提升了受众的体验,提高了传播效果,对媒体、受众和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新闻"的发展,需要在互联网规律下,提高这种产品的理论化水平、提高现有媒介技术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用户参与互动的水平,朝着融合新闻生产平台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开始,公民新闻的概念逐渐进入中国,继公共新闻之后,公民新闻再一次引发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关注。①随着公民新闻网站Ohmynews提出的"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观念的散播,在web2.0时代的中国语境下,业内外都在寻找公民新闻从理论到实践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