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真实电视"逐渐成为欧美的电视文化新宠之时,国内也于去年掀起了一股"真人秀"节目浪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真实电视"的出现无疑使人眼前一亮,但相伴而生的许多问题也促使理论界从多角度、多层面观照这种节目形态,以便不断改进和调整,走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一五"普法宣传的提出,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开始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之后,伴随着我国的法制进程与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法制节目从节目形态到节目内容和时段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从电视法制节目诞生到现在,法制节目始终是电视观众的收视热点。但是综观其节目形态、内容、采访、编辑、表达方式、镜头的设计与运用等,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现状,指出建立综合多元的节目评估机制,注重节目的社会效益,是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电视文化节目的本质,将"文化"与"节目"对接,在保持节目内容严肃性前提下追求形式的变化,实现节目转型,则是电视文化节目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4.
苏红 《今传媒》2011,19(3):79-81
情感类谈话电视谈话节目满足了人们的感情诉求,是公众强烈精神需求的产物,从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谈话节目的出现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情感谈话节目经过"螺旋式"的上升,达到成熟阶段。本文试图从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跌宕起伏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在当今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介产业化的层层推进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介已经逐渐实现由"做节目"到"做活动"的转型.这种显著的变化为电视媒体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于扩大电视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和增强电视媒介与其他类型媒介之间的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武军 《声屏世界》2014,(12):41-42
<正>一在电视领域中,电视文学节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节目类型,似乎有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涵盖着它,又有"电视散文""电视艺术片""文艺专题"等诸多化身,还有"电视文学"和"文学电视(LTV)"这两个形态困扰着它。电视的定义是清晰的,文学的定义也是清晰的,然而电视与文学相交叉相融合,竟造成了"电视文学节目"复杂的混沌性。自电视诞生之日起,古  相似文献   

7.
所谓不破不立,打破已有的既定元素,注入新的细节点,有时候会达到整体创新的目的。一种存在已久的"现场追述"电视艺术手法,将会随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而更多的被采用。既然属于存在已久,那又为什么迟迟未被我国节目广泛才用,成为了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它本身的特性能赋予电视真人秀节目怎样的灵魂?成为了最关心的问题。不管如何它履历了时间,服从于一种可理解的"节奏演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从初期的单一化淘汰制选秀比赛逐步转变为了多元化个性展示、包含丰富情感冲突的选秀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其中,电视选秀节目对于"情感维度"的有效把握就是选秀节目在自身摸索成长过程中获得的一个成功的经验。本文以"情感维度"这一角度对电视选秀节目进行简要分析,以期通过这一角度透视电视选秀节目是如何抓住观众、掀起如此轰动的收视热潮的。  相似文献   

9.
刘霞 《今传媒》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10.
吴筠 《新闻传播》2012,(3):226-227
"倾听"是电视谈话节目内心的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倾听"的态度便决定了节目日后发展的一切可能性。有倾听,节目才有灵魂;而倾听没有捷径,在每一档优秀电视谈话节目的背后,一定会有无数双优秀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一起"倾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打造一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将结合电视谈话节目的实际制作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中倾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限娱令"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电视娱乐节目和道德建设类节目。笔者从青年亚文化角度出发,为"限娱"后的电视娱乐节目和道德建设节目在青少年教育和社会公德传扬等方面的突破性发展探路,提出两个类型的节目今后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波士堂》到《咏乐汇》——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毅 《传媒》2009,(2):72-74
从2006年开始,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技术平台的出现,新老媒体的演进、整合,WEB2.0传媒语境的开拓,以及西方先进电视理念、优秀节目形态与本土化特色的糅合,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姿态尽显,而且一批新颖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涌现出来。其中2006年开播的《波士堂》和2008年开播的《咏乐汇》无疑是这批新节目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  相似文献   

13.
冯琼 《现代视听》2013,(7):41-45
近几年在愈演愈烈的电视大战中,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迅速侵占电视资源。特别是2011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了"限娱令"之后,各大电视台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与生存,都在谋求节目的转型。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探讨《中国好声音》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从中对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转型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梁波 《视听界》2015,(2):42-44
在经济发展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外部环境下,电视呈现出新的业态和理念变化。本文从节目形态、制作理念、存在形态、生存形态四个方面阐述了电视"新常态",并进一步分析了电视"新常态"的实质,即品质化生存和重视受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7):4-9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著名电视理论家阿曼达·洛茨的学术思想进行探析,探讨过去十年间,随着世界进入"后电视网时代"和"多频道切换期",电视行业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电视研究实践的启发。洛茨认为:一方面,数字化的浪潮对电视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发行和使用环节,使观看行为能够打破原有的线性节目时间表,让电视突破家庭限制,给受众更多的选择权和互动性;另一方面,尽管电视有了新的观看方式,但是原有的文化惯例并未瓦解,理论界亟需新的研究范式重新对"电视"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6.
杨琳 《新闻窗》2009,(3):68-69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但随着这种节目形式的异军突起,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便已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各大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强档节目。然而在各种谈话类节目铺天盖地的情形下,需要电视工作者静下心来,理性审视该类节目在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寻找新的出路,以促进电视谈话类节目向着更健康,更繁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读报节目近两年可谓异军突起,成绩不俗。有人用“荧屏传来朗朗读书声”来形容时下电视读报节目在各地频道的频频亮相。网罗报刊精华,聚焦尖锐话题,将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电视媒体的大众化、形象化结合起来,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电视读报节目。然而,电视与报纸一窝蜂式的速配,泛滥式的克隆,又让人不得不忧虑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从新千年《千禧之旅》开始,凤凰卫视不断推出大型电视考察行动,以边走边播的"连载游记"形式,将文化考察活动与现代电视媒体结合起来。以节目带活动,再以活动进程推进节目进展,在行走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也创造了凤凰卫视所独有的"行走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呈现出从婚介到速配再到"真人秀"的典型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第二是娱乐至上以致娱乐至死,第三是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放弃社会责任。节目有创新,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电视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受众的首选媒介,但是,我国电视传播中涉农节目与农业受众人口极不相称。造成农业受众在信息传播领域资源配置处于边缘化位置的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和广告市场的分布。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拥有广大的受众基础,届时,"三农"将成为电视传播的新的生长点。但是,电视媒体在竞争的同时不可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当下的经济危机语境下,电视媒体从业者要为"三农"走出危机提供资讯支持和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