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研究的新发展.该文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的概念出发,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回收等各个阶段成本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并相应探讨了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将工程造价管理与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通过对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信息流进行分析,设计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指标和参数,建立一个基于信息管理平台的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实现各参与方之间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创建工程信息管理平台,解决工程造价信息共享的问题,并通过全员、全过程、全面工程造价信息动态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项目各阶段的费用,确保达到建设项目系统的整体目标:质量优、花费省和工期合理。  相似文献   

3.
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企业落实管理提升、深化"两个转变"的重要举措。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关键是打破职能管理,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流程衔接和信息共享,在业务信息集成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基础数据标准的统一或建立对应关系,从而为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业务流程贯通和信息集成打好基础。本文探讨了从信息化角度建立一个辅助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系统工具,支撑各业务部门对基础数据标准和对应关系的结构化、版本化、集中管理,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标准和转换服务,有力支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提升。  相似文献   

4.
冯佳伟  叶翔  杨成  包胜 《科技通报》2021,37(9):41-45
近年来,建筑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BIM技术应用于机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其独特优势.BIM模型作为机电工程信息集成中心,在机电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均可进行便利的信息输入输出及修改.同时,借助RFID、GIS等先进技术,BIM技术与传统管理相融合,针对传统机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化技术提升,可有效提高各个阶段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机电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论述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对节能建筑过程中的决策、设计、实施、运营维护等各阶段的合理规划和安排,以期在确保质量及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降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目标。着重分析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建筑项目决策阶段的应用,阐明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最优。  相似文献   

6.
浅析了国内输变电资产管理情况、设备管理演变过程和资产管理发展趋势,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存续期间各阶段的管理短板,提出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因素分析,阐述了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同时明确了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对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大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四阶段划分法,探讨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大型建设项目集成风险管理模式,并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框架结构的实现载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防工业科技信息用户需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新时期军队武器装备的建设,建立军工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有必要依照军工产品和民品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流程,集成建设具有协同保障能力的信息资源体系,以便做好国防工业以科技信息用户服务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下,企业若不注重施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不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就不可能赢得市场,而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成本的最小化却是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通过探讨对建筑施工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以期为建筑施工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4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互联网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应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本文采用1984年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实证表明:(1)无论从专利数据还是城市创新指数来看,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2)互联网发展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3)互联网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提升了专利的国内外引用,显著增加了创新知识的溢出。本文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杨波  孙白朋 《现代情报》2019,39(11):30-37
[目的/意义] 为降低企业信息泄露的危害,解决信息泄露风险管理问题,进而构建基于风险生命周期的企业反竞争情报机制模型,为企业处理信息泄露问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运用文献研读和理论推演的方法,系统讨论风险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反竞争情报流和反竞争情报工作过程,构建基于风险生命周期的企业反竞争情报机制模型。[结果/结论] 在风险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反竞争情报能够为信息泄露风险管理提供情报支撑,并有效提高信息泄露风险管理效率,本研究也为未来构建面向企业风险管理知识服务模型与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视角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雅洁  马树强 《科研管理》2021,42(12):125-134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其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何影响?影响路径又是什么?本文基于2008年—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全要素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有显著提升作用、创新开放广度具有全部中介效应、创新开放深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互联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东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提升中西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并且,创新开放广度、创新开放深度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王莉 《科研管理》2019,40(7):182-191
通过虚拟顾客参与平台(Virtual Customer Environments, VCE)来吸引顾客参与创新、利用顾客大数据、创建顾客中心型组织成为企业的重要策略,但VCE的运行机制并未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以VCE功能为主线,将VCE分为信息展示、需求收集和深度互动三个子平台。基于刺激-机体-反应模型,分析每个子平台的运行机制。具体而言,IT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发展构成VCE的运行基础,企业和顾客之间的交互关系构成VCE的运行动因,企业吸引行为和顾客参与行为构成VCE的运行过程。进一步运用内容分析法,本文检验了中国500强企业网站中VCE子平台的运行,实证研究结果支持理论模型所提出的运行机制。但同时也发现,大多数中国500强企业尚未充分构建需求收集和深度互动这两个子平台,表现为在实际运行中未能有效吸引顾客参与。本研究不仅推动了VCE理论的发展,对顾客参与理论进行了拓展,并且有助于指导企业完善VCE平台的构建,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塑造顾客导向型组织,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质量成为企业求得生存、赢得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能否做好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有效提高质量信息反馈和分析的处理速度,实现质量信息的集成共享,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反应与竞争能力。论文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企业质量信息的内容,提出了质量信息集成的结构模型,目的在于为实现质量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作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6.
董洁林  陈娟 《科研管理》2014,35(12):76-84
作为企业商务模式的重要部分,产品创新模式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呈现出了崭新的特点。本文以快速成长的智能手机公司小米为案例探讨互联网环境中的产品创新模式,有三个主要发现:1)小米充分利用互联网生态环境,聚焦互联网的客户群特征并采用最新互联网工具和平台激励客户参与小米研发;2)与传统开放式创新不同的是,小米不仅创新思路来自客户,并且在产品创新全过程都深度把客户卷入进来,在产品研发各阶段用众包方式与客户无缝合作,充分利用客户的认知盈余;3)与传统创新管理分阶段线性流程不同的是,小米创新过程采用小团队全程负责,每个创新阶段无缝对接,迭代开发、循环往复。我们认为这个模式呈现了独特性,可称为为"无缝开放式创新"。小米模式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对这种模式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对进一步夯实理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电力科技是面向电力产品和市场的一整套科技体系,电力企业研发投入的合理布局和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构建先进科技体系的核心原则和目标,而通过科技规划和管控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科技成果数量、质量及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此,为保证电力科技成果培育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及TRL技术评价等方法,结合科技成果的概念及培育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对企业内部科技成果培育周期采用技术调研阶段、技术研发阶段、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市场化阶段的四阶段划分方法;同时,利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企业科技成果培育的外部技术环境,通过内外部双周期理论模型及相关周期评价方法,引入面向电力企业重大科技成果的技术域概念,提出通过构建动态技术域地图支撑面向重大科技成果精准定位和培育策略制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品创新是科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然而,如何激发科创企业产品创新却尚未明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型观与权变观为这一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路。本文以400余家科创企业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动机、能力、机会三个层面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为条件,从生命周期视角构建了产品创新的实现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初创期科创企业存在驱动高产品创新的一种路径;发展期科创企业存在五种路径,并分布于三类科创企业中;成熟期科创企业存在四种路径,并分布于两类科创企业中。(2)机会层构件是成熟期科创企业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而在初创期与发展期,任何构件均不能成为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3)在初创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并不能对高产品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发展期与成熟期,机会层与动机层的交互效应对驱动高产品创新更加重要。(4)从企业生命周期纵向对比来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的核心作用发挥主要遵循着从无到有、从动机层到机会层的发展逻辑。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科创企业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组合的重要性认识,并为寻求多种更佳乃至最佳的产品创新驱动路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惠娟  谭清美  王磊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204-211
从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盈利模式、关键流程四要素入手,探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趋势如何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分析制造业企业新型商业模式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服务化综合水平测度为基础,定量设计企业新型商业模式选择基准;最后,以江苏3家无人机制造企业为例,分析服务化转型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选择,从而检验新型商业模式构建及选择的合理性。研究发现:(1)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客户价值主张以客户为导向,由产品需求向服务需求转变;关键资源由产品、产品质量向服务、服务质量转变;盈利模式由产品利润向服务利润转变;关键流程由产品售出为终结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2)企业服务化水平、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特征不同,衍生出服务配套、服务均衡和服务主导的3类新型商业模式,受外界因素影响,企业新商业模式四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敏感、高效;根据测算结果,企业服务化综合水平属于[0.75,1]的应选择服务主导商业模式,属于[0.50,0.75)的应选择服务均衡商业模式,属于[0,0.50)的应选择服务配套商业模式。(3)案例分析表明,案例企业分别依据其服务化综合水平测度结果选择的商业模式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新型商业模式及选择基准的合理性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王山  谭宗颖 《现代情报》2021,40(11):144-153
[目的/意义] 技术生命周期的精确判断有助于国家和企业对技术进行前瞻性管理,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规划问题,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动态,决定资本投资方向。[方法/过程] 文章基于文献综述法回顾了技术生命周期的发展历程、概括了当前技术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主流观点,梳理了国内外技术生命周期判断方法相关研究成果,根据不同判断方法的技术特点与分析结果的特点将其划分为模型法、计量法与描述法3类。[结果/结论] 未来预测技术生命周期的判断继续以定量分析为主,将更加注重深层次的内容挖掘,尤其是深入文献内部所提取的一些能够体现技术生命周期阶段变化的指标信息可能会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