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久,夏红兵成了班长。每天,他要帮杜老师检查是不是每个同学都带了手帕。乡下孩子原本都是用衣袖擦鼻涕的,杨瑞清校长给每个孩子发了手帕。把干干净净的手帕放在口袋里,讲卫生,这多好啊!但是杜斌斌总是会忘记带。夏红兵就会到老师那里报告:"报告老师,杜斌斌不带手帕。"  相似文献   

2.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发现班里小朋友改变了一个习惯:原来带手帕的孩子,现在只带一包餐巾纸。也许家长们觉得每天给孩子洗沾满油腻和鼻涕的手帕,是一件麻烦事,所以就用了餐巾纸这个既方便又实用的东西。 可我发现,小班幼儿使用餐巾纸并不太合适,原因有三:一、孩  相似文献   

3.
幽默七则     
吃面条同桌感冒流鼻涕,但他忘记带手帕了,就不断地把鼻涕用力吸入鼻子里。在黑板上写字的语文老师突然转过身来大嚷:"够了!给我停止!吵死了!"  相似文献   

4.
镜头一: 妈妈在炒菜,辣椒味钻进小洁的鼻子,痒痒的,她忍不住连打了几个喷嚏,顿时,眼泪鼻涕全流出来了,她连忙去掏口袋。咦?手帕不在了。妈妈赶忙又找出一条毛巾手帕给了小洁。王老师的话: 毛巾手帕又厚又大,孩子的衣袋小,放不下,所以会经常掉在地上.拣起来再用很不卫生,  相似文献   

5.
独立能力强的人往往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自信又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奠基石,因此独立能力的培养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独立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培养独立能力的方法有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从小事开始,持之以恒,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笔者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块小小的手帕,就能助你一臂之力,但要看你是如何用它。一、激发孩子喜爱手帕的情感“手帕四方方,我的好朋友,帮我擦鼻涕,干净又卫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可以一边帮孩子擦鼻涕一边念叨着自编的顺口溜,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萌发他们喜…  相似文献   

6.
手帕     
十多年前,人人的口袋里几乎都有一方手帕,手帕是人们随身必带之物,人们用它主要是来擦拭鼻涕和眼泪。而今天,你已经很难看到那些红男绿女们口袋里装手帕了。擦鼻涕,擦眼泪,吃饭后擦油光光的嘴。  相似文献   

7.
某幼儿园举行了这样一次“整体教育实践”的观摩活动:先是教师组织幼儿早锻炼,跑步,做操,自由活动,这时不少幼儿出了汗,个别还流着鼻涕,就自然地用衣袖、手去擦汗和鼻涕。但老师没有去理会。接着是主题综合活动——“认识手帕”。老师运用谜语、提问、示范、儿歌、图画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手帕的形状、颜色、用途、用法等作了详、尽的介绍,并对擦汗、擦鼻涕的手势以及手帕的放置  相似文献   

8.
“洗手帕”这件事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很难——玩水,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也可以说很容易——乱洗一通,高兴时洗洗,不高兴就不洗。可是,如果把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有目的地使用,对孩子们独立性的培养极有用处。“哟!这块手帕多脏呀!”当我在孩子们眼前展示一块脏手帕时,孩子们都叫了起来。我说“老师把它洗洗干净。”于是我一边洗,一边讲述洗手帕的步骤,最后用水把肥皂洗掉。小朋友们看到一块脏手帕变得干干净净,就说:“老师,我也想洗。”看来孩子们对洗手帕这件事产生了兴趣,我趁热打铁,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洗手帕,他们很愉  相似文献   

9.
江宁县靖明乡花园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最近由十九个小社合并而成的一个高级社。该社为女社员参加生产的需要,在转高级社的筹备工作中,同时也考虑了建立幼儿圆的工作。根据该社的生产组织情况,幼儿圆共有三个班,分设在三个耕作区,暂收入圆儿童120名,于2月17日开学。在社的领导和妇女干部的具体帮助下,教养员都能各级的工作,很耐心地教育儿童,对儿童也发生了感情,每天都亲自接送儿童,还给儿童洗手、洗脸、梳头、吃开水,培养儿童的卫生习惯。因此,开学不久,儿童对幼儿圆生活逐渐习惯,有的已能自己来園,有的已会说“老师早”、“老师好”、“再会”,有的已会使用身上佩带的手帕(或一快干净的布)揩鼻涕,有的已学会一二个简单的唱歌和儿歌。儿童回家后,爸爸妈妈听到自己孩子说在圆里有玩具玩,有开水吃,有老师讲故事,还给他们洗手、洗脸、梳头,都非常高兴,认为幼儿圆真是孩子的乐圆。  相似文献   

10.
笔者因工作之需,到过一些乡村的幼儿班,发现在这些幼儿班中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很成问题。有个村办幼儿班有30名幼儿,上课时竟有10名幼儿吃手指,好些孩子拖着鼻涕,有的用手背擦鼻涕,不带手帕的25名。笔者所到的其它几个村幼儿班情况也几乎如此。幼儿形成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主要是在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农村有的地方生活卫生设备差,如没有自来水、厕所是几只露天粪桶。有的幼儿家里成人生活习惯也差,孩子耳濡目染,影响很大。重要的是不少农村幼儿班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对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为此,建议农村幼儿班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应很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祝你健康     
长大了自然会好吗我从小鼻涕很多,每次出门必须带上一大叠卫生纸,因为鼻涕刚揩掉又会很快流出来。我成了一个人见人皱眉的人,因此很苦恼。妈妈曾带我看过医生,药也吃了不少,但不见效。医生说,长大了会好的。陈大夫,是这样吗?您有办法治好我的顽疾吗?  相似文献   

12.
几个衣衫褶皱的孩子,也许将是守卫边疆的卫士;几个拖着鼻涕的孩子,也许将会坐在北大、清华的教室里……他们,都以老师的吐哺之心成就了父母的成龙之望,而老师对他们自己的孩子却缺少那必要的耐心,也许因为他讲得太累了,因为他们是老师。因为他们是老师,卧倒病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计算教学与其他教育的横向联系谈点做法与体会。一、计算与生活卫生习惯的联系如在小班教幼儿学会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点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取出相等的物体时,我们不妨以幼儿身边携带的手帕为计算对象。教师设问:“当小朋友流下了鼻涕该怎么办?”小朋友一定会说:“拿出自已的手帕来擦去鼻涕。”接着问:“那么今天小朋友有没有带上手帕?带来了几块?请数一数。”小朋友会天真地告诉老师:“今天我带来一块手帕(或者两块手帕)。借此通过数数,认识数1和数2,并教育孩子们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还可让孩子们计数一块手帕有  相似文献   

14.
刚参加工作时,有人问我:幼儿园老师为孩子擦鼻涕、揩屁股吗?当时我回答:我是老师,是教孩子们学习的,擦鼻涕、整理教室、搞卫生统统是保育员的事。事隔多年,如果现在再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那我的回答与当时正好相反,因为今天的我已经真正明白幼儿园教师也同样肩负着幼儿保育的重任。其实那时我也知道幼儿园应该保教结合,幼儿园教师要同时挑起保育和教育两副担子,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轻视保育工作,觉得年纪轻轻的管这些婆婆妈妈的事很掉价,有失教师的身份,同时我也实在不知道保育工作到底指哪些方面,应该怎么干好它。因此带班时往往只注重教育而忽视了保育。工作没做到家,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班里有的孩子反复感冒,经常请假,我认为这是家长的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16.
多可惜约翰:“老师,我要上厕所!”老师:“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刚才下课怎么不去?”约翰:“下课时间那么宝贵,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找不到“老师,您给我们讲过‘太平天国’吧?”“是的,讲过。”“那我在地图上怎么找不到呢?”课堂上初二时,同桌感冒流鼻涕,但他忘记带手帕了,就不断把鼻涕用力吸进鼻子里。往黑板上写字的语文老师突然转过身来大嚷:“够了!给我停止!吵死了!”全班同学一片安静。老师又说:“到底是谁上课时偷吃面条这么大声?”最后悔计算机专业课。开考10分钟后,我正低头做卷子。突然班主任脸色铁青冲了进来,收走了所有人的卷…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朋友,在家里是外公,外孙读高中,体育有几个项目的成绩不合格,担心影响高中毕业,经人介绍,去一体育学校,请一位老师指教。朋友带外孙来到学校。老师打量一下孩子的身材,觉得他有点胖,就带他们来到田径场,让孩子跑一圈看看。孩子没有动,反过来用质问的口气对老师  相似文献   

18.
Case 阳春三月的一个晴天周末,张老师一家去踏青,两岁的儿子不小心着凉.晚上开始流清鼻涕水.咳嗽较厉害.但没有发烧,在家服"感冒"药和"消炎药"也未见效。次日起孩子呼吸气促.口唇发膏,带他到市儿童医院就诊.经胸部听诊和胸部X光拍片检查,确认患上支气管肺炎。张老师感到纳闷,孩子不发烧怎么会患上肺炎?如何早期发现肺炎?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要求幼儿天天带干净的手帕,那么,幼儿的手帕放在什么地方好呢?许多幼儿将手帕用别针别在胸前的衣服上,我觉得这样既不安全又不卫生。因为尖尖的别针一不小心就会刺痛幼儿身体,万一刺到眼睛里,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幼儿活泼好动,不易保持衣服干净,别在上面的手帕也容易弄脏,用不洁的手帕擦眼睛、擦汗很不卫生。因此,我总觉得让幼儿把手帕放在口袋里为好,当然还要提醒幼儿保持口袋卫生,手帕用后要叠平整放好。凡是没有口袋的衣裤,要请家长为孩子在裤腰靠里面处缝一只袋子,  相似文献   

20.
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穿戴干净。长得也漂亮。不像农家子弟即使是大冬天也敞着怀.鼻子下常常挂着鼻涕:他们还能给老师捎一些在地方上买不到的东西。自然就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