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参与度这个话题是很多老师在备课时每个环节都会 关注到的一点,同时这也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是高效课堂的重要 指标,这是很容易被老师们忽视的。新课标倡导要把课堂交给 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 不能只与部分同学互动,尽量做到人人参与,当一节课中的每 个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操练,这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在多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多媒体辅助工具出现在课堂 上,这对教师们的帮助很大。我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利用这 些工具有效扩大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李上贵 《考试周刊》2014,(7):127-127
课堂教学方法很多,但哪些方法能使课堂更高效呢?一节课中如果能恰当应用一些方法,使学生乐意参与到学习中,则能显著增强对课堂教学效果。作者认为陈立冰老师的《看我七十二变》这节课是堂高效的课。  相似文献   

4.
牛学文 《中学教育》2006,(10):24-25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一节课是否是优质课,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判断。从理念层面看: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相似文献   

5.
雪浴     
我奉命去代郑老师的课。郑老师五十多岁,和学生的关系很僵。据说昨天上午最后一节课因学生在课堂上玩雪,他和学生“开了火”,生了一肚子气。在回家的路上,天冷路滑,摔了一跤,腿受了伤。领导看他时,他说他心中憋的气比腿伤更厉害、更难受,但他还是执意要来上课。在领导的再三劝说下,他决定休息几天。领导派我给他临时代课,并嘱我妥善处理好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呢?1.利用条件反射。每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就会密切注意老师并期待老师宣布该节课的主题是什么。许多次我发现,在我说话之前,很多学生已拿出笔记本等待着记录我即将宣布的课堂主题。这实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的结果,因为他们懂得我每一节课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向他们宣布该课的主题,于是他们在看见我走进教室时就主动把笔记本准备好,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要做的首要大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有时间、有动力去学习、去思考.至于如何操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备课备出差异,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来上课,这主要还是看教师在备课时的功夫.备课太简单,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出现上课无聊、不起劲的现象;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根本听不懂,跟不上.这就要求备课备出差异,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刻.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看老师1.看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这一点又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即这一节课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得到能力的发展。教师只是课堂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满堂灌的课,教师唱主角的课,不管教师讲得如何好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2.看教师的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即要看教师设计了什么样的活动来使大部分的同学有体验、参与和探究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实质上就是面向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让…  相似文献   

9.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刚上了一半,教物理的王老师就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进来!”他一边喊站在门外的学生,一边重重地把教案摔在了办公桌上:“江老师,你看这课怎么上?我正讲得起劲,教室里手机铃声大作,弄得全班乱哄哄的。”我抬头一看,进来的是我班的小刘。我赶紧走过去,给王老师倒了一杯水,拍着他的肩膀说:“别着急,这件事由我来处理!”王老师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遇到这样的事难免会发火。我领着小刘往教室走去,原本闹作一团的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我让学生们先自习本节课的内容,一切事情等下午班会再处理。中午放学时,我特…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节课的优劣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看:①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②要看学生是否亲身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③要看学生是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同时得到了进步和发展。这三方面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是衡量一节课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一些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气愤地说:“这节课我原来设计得挺好的,但课堂上学生偏偏不配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真是节外生枝,让我恼火!”是学生不配合老师,还是老师不关注学生?笔者根据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都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上好语文课 ,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也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一、上好一节课 ,关键要理清文路、思路、教路和学路。当老师的都希望自己能成功的上好每一节课。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首先要备好课。每遇到一篇文章 ,不仅要吃透教材 ,理清文路和思路 ,关键还在于如何将文路和思路变为自己的教路 ,并将自己的教路进而变为学生的学路。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我以第二段的教学为突破口 ,让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更注重教师的讲解,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节课,学生往往还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真正体现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新课程理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这是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节课。那天,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嚷成了一片:“老师,你看黑板上。”我转头一看,不知是谁在黑板上给我画了一张像,旁边写了字——毛老师,我把你画得帅不帅?我先是一愣,又是一怒,然后一想,笑着对学生们说:“看来你们对我很感兴趣。”“哈——”学生中传来一阵笑声。班上大部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但是,从笔者近一年所听的初、高中各科近50节课的情况看,不少的课堂教学,老师眼中盯着的还是少数尖子,而不是每一个学生。大体情况是:年级愈高的课,学生的活动愈少,教师的表演愈多,少数尖子生与老师的配合越来越突出,而不是全班或大多数学生的广泛参与。一节课中学生个别回答或动手的机会有多次,却有五六次甚至更多地落在某一二个尖子生身上。相反,在50多节课近800次学生个别表现的机会中,后两排学生得以独立参与的只有十多回…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更注重教师的讲解.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节课,学生往往还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真正体现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新课程理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又一次参与和享受了江苏省第22届华夏杯·教海探航颁奖盛会的系列活动。会上饱赏了闫学老师执教的《我的理想》作文课,这是作文同课异构展示活动中的一节课。闫老师的课无论是从课的教学架构的匠心方面,还是从教师机智的教学启导语言等方面都折射出她那深度和执着的儿童作文教学追求——儿童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更注重教师的讲解.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节课,学生往往还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真正体现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新课程理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9.
这学期一开始,学校录制了每位老师的一节课,然后再回放给本人和同科的老师看。老师们把这一活动叫做“微格教学”。领导说:“举行这一活动,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次活动中,使我最难忘的是我的一堂录像课。   那是周三的下午,我同数学组的全体老师都早早地来到四楼会议室。坐在第一排的我心里还真有点紧张,就像第一次上讲台一样,总害怕在学生面前丢了丑。   播放开始了,学生立起向我致意,我鞠躬让同学们坐下。这是每天上课都要重复的动作,可从录像里一放出来,我却感到这种仪式是那么庄严,那么神圣,一下…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主要看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看师生交往,看学生情绪,看学生思维状态,还要看课堂生成状态。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对课堂内容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活动,思维紧跟着课堂的步骤在运转。教师应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但教师作为一堂课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堂课最终的成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课堂气氛的烘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