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和写作.对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作了全新的定位: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对话成为语文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本质性规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文本”和“对话”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对阅读教学最简明、最精辟的概括。它对我们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就是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样,阅读教学也应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同样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的内化。当下阅读教学的明显弊端是: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满堂问答),而忽略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读书实践)。据此笔者认为。改进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重建阅读教学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张占君 《学周刊C版》2010,(12):104-10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语文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样明示:“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对话”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但对对话教学的实效性关注不高。“对话”及“对话教学”的涵义是什么?有效对话教学有什么特征?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对话?这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需要一定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蕴,与人类生存状态密切相关。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让人满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尽如人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关于阅读教学表述如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它召唤和规定着我们尽快打破传统的阅读模式,然而在这新一轮课改进行的时候也有一些对阅读教学的“误读”,以至曲解了阅读教学中“对话”内涵的情况。现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分析如下。⒈传统阅读教…  相似文献   

8.
方黎明 《考试周刊》2009,(51):66-67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语文课堂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阅读教学。怎样提升阅读教学的层次,怎样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水平与能力,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都十分关心并不断探索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有效阅读对话,提升阅读对话的层次?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结合多年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认为倾听是对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而,阅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被忽视。因此,语文老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阅读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情景。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是通过阅读训练来进行的,而阅读教学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蕴,与人类生存状态密切相关。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让人满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尽如人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关于阅读教学表述如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课程、教育评价体系要求语文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着学生个性的塑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个性品格。就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怎样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学,笔者作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的总课时中约占四分之三的比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科学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有效对话的教学过程。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只有解决了这些制约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黄佳丽 《成才之路》2023,(17):129-132
语文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意义重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完善知识框架,积累情感体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以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分析“快乐读书吧”与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探究借助“快乐读书吧”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策略,旨在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魏微 《天津教育》2006,(7):44-4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孔伶俐 《学苑教育》2012,(22):89-89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