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取消了"基础知识"条目,这一重大举措旨在革除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积弊,但考察一下当前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淡化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系统和完整的要求,但并未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仍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实现基础知识教学的调整和回归.本文探讨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相似文献   

3.
林舟 《快乐阅读》2013,(11):68-69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使得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活动处于两难境地。过分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让课堂变得枯燥没有深度,忽视基础知识教学而又违背新课标要求与教学规律。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缺少基础知识的语文教学犹如为学生建空中楼阁。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抓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教好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困境,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以及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向前迈进,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令教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例如,在不断淡化乃至排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今天,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要不要教?教些什么?怎样来教?在此,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新课标下仍须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实现基础知识教学的调整和回归过去的语文教学,由于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过分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  相似文献   

5.
温丽新 《文教资料》2011,(14):70-71
语文新课标指导着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仅仅注重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对学生多元素质的培养。而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使我们看到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新希望。本文结合粤东北地区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在新课标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相似文献   

6.
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标的基本特征。而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客观地接受,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综合运用的学科,它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基础知识的比重占有比较少,但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应用题的比重相对多些,这也为初三语文教师的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当下,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比较重视初三语文的复习、备考等教学效率,本文以新课标作为依据,对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梁素芳 《现代语文》2011,(3):119-119
语文新课标的调整,要求、任务的拓宽,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后,要求在全新的语文教学环境中,必须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不仅要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与变通能力。现浅谈几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新感受。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语文基础知识大讨论的历史制高点后,语文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争论热潮,引起本次争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人们对新课标中"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不同理解;二是现实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和排斥教授语文知识的现象。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0.
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理念倡导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感悟、情感体验,鲜有人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如果有,也只是蜻蜓点水。难怪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口头表达强了,错别字多了;朗读水平高了,语法水平低了。”人文性不等于工具性,反之,没有工具性,人文性便会成为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回归。一、观念上要实现语文基础知识的调整和回归《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