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校规模大,受教育者众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依据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从营造校园氛围、组建社团、开设"非遗"选修课程、编写适合的"非遗"教材、构建校内外"非遗"实践教学基地、加强"非遗"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拓展"非遗"教学的新空间新思维、设置"非遗"学科等多方面努力,培养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区域特色非遗文化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展本区域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从而营造区域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真正扎根地方高校、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如何有效发掘和传承这些承载了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携手地方非遗文化企业共同建设"非遗"校园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地推动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全面、健康发展,也为高校自身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是一种互惠双赢的有益尝试。本文以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校园传承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从模型构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与非遗保护企业"协同伙伴""发展共赢"的共建新模式,并介绍了在此模式下取得的教学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20,(4):49-53
为响应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以及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双万计划"背景下,邢台地方高校积极开展国家非遗项目梅花拳展演,并将梅花拳纳入体育课堂,形成地方文化传承特色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项目进高校,还有效助推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打下基础。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国家非遗梅花拳在地方高校的开展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国家非遗邢台梅花拳在邢台高校开展的对策研究,以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校园推广和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职能。陇南师专参与传承和保护白马藏族"非遗"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之一。把白马藏族"非遗"资源有效融入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学科设置、课程体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非遗"保护与传承意识,也有助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地方非遗文化作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宣翻译工作有利于地方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地方非遗文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则需要具有较强翻译实践能力的译者.为解决这种特殊的人才需求,地方高校可以合理优化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方非遗翻译实践、建设地方非遗翻译工作坊和建立基于地方非遗项目的校外实训基地等途径有效地将地方非遗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为地方非遗文化"走出去"提供专业支持和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要素之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是打造高校品牌文化、提升大学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保护和传承。就近几年福建省非遗进高校的传承新模式,非遗不单要进校园,更要扎根高校,从文化校园建设的角度出发,阐述地方高校如何在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方面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区域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乐、汉剧这一梅州特有的音乐文化已被列入非遗文化保护名录,但对于如何传承的策略研究还很不够;近年来,关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提议备受关注,嘉应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客属非遗文化进入课堂已成为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对此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脉的重要象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和薪火相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非遗传承的根本在学校,加强非遗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一项重要的事业,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国家工程。为了做好非遗校园传承工作,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专门成立了非遗校园传承基金,教育部首次将"非遗校园传承研究"列为重点课题。"非遗校园传承研究"总课题组组长、联合国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教授说,我们有两个线头,一头是祖先,一头是下一代的孩子们,我们有责任要用双手连起来,因为连起来的不仅是文化,更是我们的血脉!  相似文献   

10.
非遗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文章提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应深度融合地方非遗精粹和新兴元素的理念,探讨东莞非遗走进校园、深入课堂、融入项目的实施路径。以服饰手作产品为媒介,打造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传播东莞非遗故事。同时,对于理解东莞文化、岭南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