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风云 《今日科苑》2006,(6):I0016-I0016
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新课标,新课改,新课程,理当有新环境,新教育,新德育。一、更新观念,坚持育人为本有意义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理念的引领,没有新的观念便没有新的方法。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坚持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在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而且决定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从教育实践看,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方法灌输与德育情境缺失等问题。因此提高德育实效,就要确立以学生主体的观念,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刘蕾 《科教文汇》2009,(12):65-65
德育是在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而且决定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从教育实践看,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过于理想亿、德育方法灌输与德育情境缺失等问题。因此提高德育实效,就要确立以学生主体的观念,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6,(10):135-136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德育的认识观念、内容、方法、途径、育人环境、体制等方面。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德育目标层次化、具体化,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多样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德育教材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德育研究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当前高校开展德育实践存在理念落后、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模式改革缓慢等问题。以人为本视角下开展德育实践重点在于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树立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德育实践贯穿整个学业生涯的新理念,构建德育实践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试析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以及过死的教育管理制度等问题。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雷虹 《科教文汇》2009,(21):67-67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德育教育手段之一的惩罚教育对孩子道德认知的发展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最直接的行为感受。众所周知,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德育的视角转向惩罚教育,对惩罚教育进行剖析,探求惩罚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高校法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培养目标与方式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培养出的一些法律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需加以创新优化,更好提升法学生的综合素养。由宋述贤、巩绪福、严苗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法学教育与德育管理》一书,详细论述了法学教育与德育的内容、作用、实施方式,清晰揭示出法学教育的逻辑机理、内容体系,为推动法学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支撑,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德育教育手段之一的惩罚教育对孩子道德认知的发展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最直接的行为感受。众所周知,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德育的视角转向惩罚教育,对惩罚教育进行剖析,探求惩罚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孙莹 《科教文汇》2013,(24):15-16
德育课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应当融合和体现人文方法,认真研究学生。在德育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人格养成。因此,探讨德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方法,对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道德信仰,自觉践行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育工作是班集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工作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触及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胜利 《科教文汇》2011,(20):95-96
品德教育是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三维E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落实品德教育的集中体本文针对阅读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主张从具体的教学环节——披文入情、品词析句、拓展翅入手,让学生情动、心动、行动,从而在情感、意志和行戈进行渗透.收到了育人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瑜净 《科教文汇》2012,(18):29-30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门知识面广,内容丰富、高深,并具有与时俱进特点的科学,要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下苦功,必须掌握一定的德育理论知识,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班级主任处在德育工作的第一线,是德育工作队伍的基本力量,他们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关乎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作为德育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是他在完成教育工作任务时,在学校以及在社会中承担的职业作用和表现。其自身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德育工作者的教育魅力,首先源于他做人的楷模,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都是其良好素质的外化,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主体性德育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把德育目标当做德育教育的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等误区,导致德育功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水平。我们认为,依仗实践,合理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性,不失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梅 《科教文汇》2012,(17):23-23,28
网络扩大了青少年学生的交往空间,开阔了视野。但是网络世界在带给他们巨大的好处的同时,网上不健康的内容正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这就使得德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要求德育工作者们转化观念,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带着开明的意识,运用先进的手段和先进的教育方式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王汉宗 《科教文汇》2012,(18):23-24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与塑造。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他围绕着"仁"与"礼"的政治目标,向学生全面实施了包括人性、人伦在内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使"政治理想"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的教育达到了和谐统一。本文从"孝悌"、"财富观"、"诚信"、"知行"、"自省"等方面论述了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昱 《大众科技》2012,(8):198-199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只有适时发现教学内容与德育的结合点,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投身于中职教育,才能使德育渗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毛毳 《科教文汇》2012,(4):17-18
在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被置于首位.现今教育的对象是那些在生活水平提高、科技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下生活的,自我意识颇为强烈的学生,这也就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德育工作,细致入微地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使得教师在获得德育教育成效的同时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陈燕 《科教文汇》2013,(2):128-128,13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仅从学校问题学生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