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派办的报刊,维新报刊为女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最初的活动舞台。那么,在中国新闻史上,谁是第一个女新闻工作者呢?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3月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维新派办的报刊,维新报刊为女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最初的活动舞台。那么,在中国新闻史上,谁是第一个女新闻工作者呢?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3月版)...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史,而近代史上的妇女报刊宣传活动,为妇女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呐喊和推动的作用。中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第一张妇女报刊、第一次妇女办报刊高潮,都产生在近代中国。回眸史海,她们的女子豪气令人钦佩,她们的献身精神和优良办报传统,是值得当今的妇女报刊和我们广大女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中国近代妇女报刊发端于戊戌维新运动。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是裘毓芳。她开我国妇女办报活动之先声,其历史功绩不可抹煞。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她是戊戌时期著名的才女之一,精通文史,兼懂英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女新闻工作者对目前的工作满意程度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开展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表明:女新闻工作者对目前的工作表示“很满意”者占9.6%,“满意”者占60.5%,合计为70.1%;有10.9%的人表示“一般”,还有16.9%的人表示“不大满意”,2.1%的人表示“不满意”。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报告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联合组成课题组完成的,笔者任课题组长。该项调查在全国除台湾省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以拥有新闻专业职务(含新闻记者、编辑、校对、翻译、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的2.8万女新闻工作者为总体,随机抽取4033人为调查对象,另外随机抽取1834名男新闻工作者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陈倩 《新闻传播》2012,(4):159-160,162
清末民初,在民主思想的强大洪流冲击下,中国女界呈现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批新知识分子女性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利用杂志报刊"兴女学""倡女权""述女政",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为女性解放与民主思想的深入推波助澜。本文将以近代女报人为切入点来探析大众传媒及女新闻工作者对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广大女新闻工作者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浙江省女记者协会于4月1日至4日,在杭州举办了2002年度女新闻工作者讲习班。77名来自省、市、县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的女记者参加了培训。本期讲习班开设了新闻界领导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  相似文献   

7.
肖曜  梁锋 《新闻前哨》2013,(6):22-24
新闻工作者是时代进步的见证者,是历史发展的记录者,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不论是在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利用报刊为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同欧洲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斗争的时期,还是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利用报刊进行推翻沙皇专制政权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马克思经典作家,利用报刊领导中国革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和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始终把报刊当武器,报刊活动是他的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革命家——新闻工作者的列宁,在不断参加报刊实践的基础上,丰富了办报思想和报刊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今年是列宁逝世六十周年。学习和继承他给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极有意义的工作,是对这位把一生献给革命,献给革命报刊事业的导师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9.
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国女记者与21世纪》研讨会前不久在京结束,来自首都及河北等地的万余名女新闻工作者就21世纪媒体发展与女新闻工作者的地位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与会者认为,即将到来的21世纪,社会将发生许多变化,女新闻工作者面临诸多考验及挑战。女新闻工作者应从现在开始加强科技意识、信息意识、开放意识、群体意识、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2月12日.中国地市报女记者协会在广东珠海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正、副女总编(社长)以及女先进模范新闻工作者共3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据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不完全统计,全国300余家地市报拥有新闻工作者10万之众,而女性人数近一半。中国地市报女记协将本着“团结、务实、奉献、服务”的宗旨,广泛团结全国地市报女新闻工作者,维护女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与尊严,调动半边天的积极性,促进女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信息沟通、业务研讨、经验交流、业务培训等。  相似文献   

11.
短波     
亚洲女新闻工作者研讨会今年5月17日到20日在北京举行了亚洲女新闻工作者研讨会,主题是讨论亚洲女新闻工作者的发展、作用和地位等问题。这次会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下,由中国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与会代表来自孟加拉国、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新加坡、泰国、土耳  相似文献   

12.
短波     
▲亚洲女新闻工作者研讨会今年5月17日到20日在北京举行了亚洲女新闻工作者研讨会,主题是讨论亚洲女新闻工作者的发展、作用和地位等问题。这次会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下,由中国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与会代表来自孟加拉国、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新加坡、泰国、土耳其、中国12个国家共有15人,还有来自印度、上海、香港的观察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官员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国庆,我携全家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杭州探亲访友,并为我的新课题<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和社会发展>收集资料.在浙江省女记者协会和省广电集团的协助下,我趁便访问了14位女新闻工作者和两位男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42个少数民族拥有女新闻工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23日,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民族团结》杂志社,在中国妇女报社联合举行首届少数民族女新闻工作者座谈会,总结检查自1995年北京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新闻界落实《北京宣言》和我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行动,讨论少数民族女性与新闻工作的关系。有40多名少数民族女新闻工作者和汉族新闻工作者参加座谈。座谈会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斯热歌主持,《民族团结》总编辑铁木尔指出:“今天我们举办的这个座谈会,规模虽小,意义重大……50年前,中国少数民族的女性参与新闻工作的人屈指可数,寥若晨星,大概只有数十人…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我国第二届民族报刊研究方向研究生岑飞、胡钟坚不久前在中央民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业已毕业。岑飞(布依族)、胡钟坚(女,汉族川币从我国民族新闻研究专家白润生教授。第一届民族报刊研究方向的硕士生王刚(锡伯族)、朱卫东(土家族,女)于1992年毕业。岑飞、胡钟坚的学位论文伯蒙古自治运动时期民族报刊研究》《简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穆青》,选题新颖,资料翔实,论证充分。专家们认为,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填补了民族新闻研究的空白,是两项新成果。目前,民族新闻研究方向在校研究生还有6名。新一届民族…  相似文献   

16.
一支由女记者组成的队伍,5月17日赴老山前线采访。这次采访活动是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有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等9家报刊、通讯社的12名女记者参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上,女新闻工作者为促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寻求女性解放鼓与呼;为唤起民众救亡图存,凝聚社会合力践与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撑起了"半边天".本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女新闻工作者的事迹和贡献,展现她们的风采,以激励当代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创造更多响应时代呼唤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8.
张汉勋编纂的我国第一本报刊实用工具书《中国报刊通讯大全》已由书海出版社出版。该书汇编了全国常见报刊两千多种,集投稿、订阅、收藏及资料信息等多种功能于一册,并附有易址栏和填写栏,使用方便,便于全国文学爱好者、新闻工作者和报刊通讯员撰写投邮稿件,以及报刊集萃家和广大读者订阅收藏报刊。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新闻活动特别是报刊活动紧密相连。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其宣传革命主张的主要途径便是报刊,在办报办刊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传播思想:对报刊功能,新闻自由,舆论监督,报刊业务,读者意识,报刊自律以及报刊言论独立性都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平面媒体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面前的现实。作为报纸的拳头产品——周末版和星期刊,这些富于可读性的报刊,主要是靠深度报道来支撑的。因此,欲以此来开创深度报道的品牌,那就需要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