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您好!一次阅读贵刊时,我便深深地喜爱上了她。 那次偶然的报名,我便和她结为良缘。经过初赛,又通过复赛,获得推荐者权,又顺利通过了社里复核,取得小记者资格。我在深爱贵刊同时,也十分钦佩编辑老师。您的匠心独运,使刊物办出特色。于是,我内心深处便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文章有一天能在您的帮助下变为铅字,为贵刊尽一点微薄之力,也是小记者的职责。我的要求未免太过分,我还是这样做了,相信您不会拒绝一个忠实读者的虔诚的期望,对吗? 此致敬礼 河南正阳一高二(1)施庆伟 编辑的话施庆伟同学: 这里只刊登…  相似文献   

2.
欣逢《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0周年,作为图书情报领域的一名中青年人,我首先向贵刊表示衷心的祝贺!50年来贵刊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发展上的贡献和对图书情报实际工作的推动作用自不待言,也许许多“过来人”有比我更深的感受,比我更有发言权。在此,我想借贵刊一角,以中青年人的身份并代表我所教过的上百名学生,向贵刊对我和我的学生们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个刚刚走入记者队伍的年青人。虽然,在学校里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但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还要走过艰辛的道路。目前,我在做一个批评报道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我希能从前人具体的成功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贵刊是新闻工作者的贴心刊物,相信一定能够给予我帮助。谢谢! ——读者 刘若冰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函授老师:您好!我是第十二期新闻函授学员。自去年参加了贵中心函授学习后,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老师们看了我的作业后,中心都及时回信给予指点和指正,这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这一年来,在老师们的教诲下,通过自己对新闻理论的学习,对每期的函授通讯都认真阅读和分析,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会写到掌握。去年一年,我在各报刊上稿共32篇(幅),从而从连队调到了政治部新闻报道组,成了一名光荣的报道员。为了帮助更多热爱新闻写作的官兵,使他们也像我一样,学有所成,为我旅新闻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你们好! 我是一名热爱新闻事业的中学生,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新闻爱好者》这本杂志。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可到了1999年,由于学习紧张,不得不暂时与它分别。 现在,我们校组织了文学社并出版了自己的报纸,而且拥有一批学生记者,可这些记者均是初次接触新闻,连最基本的新闻写作常识都不懂,造成报纸版面新闻短缺,记者们都很苦恼,跑来问我:“向东,你怎么写起新闻得心应手呢,有什么学习的好资料拿出来大家一起看嘛!”我就把自己心仪的97、%等各期给他们看,谁料,着迷的他们并不满足于这…  相似文献   

6.
石方 《军事记者》2001,(4):45-45
尊敬的函授中心的老师:   我是青岛驻地北海舰队防救船大队的一名普通士兵,自幼受鲁迅先生的精神熏陶,梦想自己有一份记者职业,为此,我在读到《解放军报》上的一则启示 (启事 )后,立即报名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我希望今后各位编辑老师能多多传授给我这方面的知识,我会虚心学习的。 (附文学作品一篇:《涉世情长》,请指正 )   本届函授学员胡远清 胡远清同学:   收到你的来信和来稿,很高兴。你在积极报名参加函授中心之后,这么快就给函授中心写来了信和稿件,说明你对写作这一行还是很热爱的。常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记者来信     
《新闻爱好者》的叔叔、阿姨: 你们辛苦了! 我与贵刊结识一年整了,这是我第一次与贵刊通信也可以说,贵刊是我的无言老师,自从认识了她,我觉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赶走了我的孤寂。我真的感谢你──我的无言老师 我是一名军人,我的愿望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正当我满怀激情时,却听到一些人 这样说:“写稿子要写好人好事;一些连队的问题最好不要写,写了,政治处也不给盖 章”还有的说:“投稿子在 编辑部没有关系,再好的稿子也 不给发”虽然我心里不这样认 为,但我也不敢肯定,请你们直 接回信给我好吗? 2000年 5月 1…  相似文献   

8.
百姓的郝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姓的郝记者哈尔滨日报记者晨阳编者按:今年3月8日,本刊收到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魏成群、丛荣同志的来信,信中说:“编辑同志:我们含着热泪向贵刊推荐哈尔滨日报一名女记者的感人事迹。哈尔滨人称她是我们百姓的好记者!”在此我们就转载这篇文章。在新闻圈里,郝志...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自2000年起,一直订阅贵刊。刊物好的方面很多,我不多说,我想提一点建议:刊物要大众化,是否减少一些学术味道浓厚的文章的篇幅,适当增加《通讯员园地》的篇幅。说实话,对广大基层通讯员真正有指导性、有帮助的还是这个栏目。因为在该“园地”发表文章的都是一线通讯员,他们的酸甜苦辣也正是大家的心声,他们的经验体会正是他们实践的结果。对我们,尤其是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大有裨益,而他们在《新闻爱好者》的读者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又到刊物征订时候了,希望贵刊能有所改进,这对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一点建议     
通讯员园地编辑同志: 您好! 贵刊以其特有的实用性、指导性、知识性、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为我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快餐”,她给我们传授了宝贵的新闻写作理论知识,对新闻写作爱好者很有启发和帮助。在贵刊的帮助下,截至去年12月中旬,我在军地报纸杂志上见稿共30多篇,并获得学院“新闻报道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贵刊的无私帮助。在此,为表达一位读者对贵刊的感激之情,谨向贵刊提一点建议:希望贵刊适当增加摄影报道,以增强画面感,笔者建议最好采用“摄影配诗”的形式刊登。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中国记者》的老读者了。自1990年毕业到企业做宣传报道干事起,便和贵刊结下了不解之缘。15个春秋里,或订阅、或零买,无论何种方式,我们每个月都会见面。15年来,我书柜里过期的杂志卖了一批又一批,而《中国记者》等新闻期刊占据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动摇。15年来,她就像一位老师、一位好朋友,守候在我身边。她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国内外新闻界的新动态;她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学到了许多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她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使我从一名基层通讯员,成长为一名专业新闻记者。我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不能没有《中国记者》编辑部各位老…  相似文献   

12.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湖北大学新闻专业99级研究生,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长期以来,《新闻与写作》以其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深深吸引了我,可以说,我接触新闻这一专业就是由《新闻与写作》开始的,读本科时我一直将之作为业务教科书,读研作论文时我也时时从中汲取营养,长期以来,贵刊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祝《新闻与写作》越办越好!王昕敬上2000.11.6《新闻与写作》伴随我成长@王昕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河南省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经过自己的努力,尤其是十多年来一直订阅《新闻爱好者》,使我受益匪浅。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我的一双儿女,也爱上了《新闻爱好者》,特别是《小记者》栏目,在《小记者》栏目的影响下,女儿的作文获奖,儿子的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宣读。 在许昌高中022班的女儿说:“我之所以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文获校一等奖,这里固然有爸爸的辅导,更有《小记者》的启发。” 祝贵刊越办越好! 致 礼孩子爱上了《小记者》$许昌电台@梁国安  相似文献   

14.
光阴似箭,转眼间解放军报第十二届新闻函授即将结束。作为本届函授学员,回想起这近一年的学习历程,心绪难平,真舍不得说“再见”。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参加函授前,我曾多次向媒体投稿,均无奏效。参加函授后,在指导老师的热心辅导下,我已在《解放军报》上稿1篇、《军事记者》2篇、其他媒体20余篇,使我再次激发了写稿的热情,信心倍增,干劲更足。“熊建同志:你好!今编发你一稿,拟发11日军报,寄上大样剪贴,存念。祝学习进步!”这是马厚寅老师于3月7日给我写的亲笔信。捧读来信,令我感动不已。马老师为了一名素昧平生的学员来…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编辑先生: 您好! 我于去年10月寄给贵刊一篇《“媒介”辨析》论文,因没有等到回音,就进行一番修改,投新疆《当代传播》。前日接《当代传播》通知,说已决定刊用。特此向贵刊说明,请不要考虑刊发此稿。 我是复旦新闻学院博士生,平日喜欢看《新闻爱好者》,感觉它虽不求深,但是贴近实践,对从业人员很有帮助。我以后还将写一些适合贵刊风格、高雅的稿子,还请多多指教。 祝 编 安! 杨鹏 谢谢杨鹏先生及时来信说明情况,以避免同类刊物重复发表作品。于细微处我们看到了一种诚恳的负责任的精神。 ─—编 者编辑同志: 我第一次看到…  相似文献   

16.
我的新闻路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 我是河南省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我之所以由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新闻单位的中层领导,是《新闻爱好者》及省电台培训的结果。 回想起在贵刊上学到的新闻知识、工作中少走的弯路,工作上事半功倍、部室管理上有声有色,我衷心地感谢贵刊的老师们。 我原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喜欢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及自己的所想、所感、所得写成稿件寄往新闻单位,但由于自己对新闻要素及特点知之甚少,稿件录用的少、无用功劳。后来,我见到了贵刊(原《河南日报通讯》,通过学习,使我视野开阔、思路丰富;越学,我的劲头越…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2002年。同学的一本书《黑镜头》让我深深地迷上了摄影。从那时起我也挎起相机,希望自己也能拍出一些感人的作品。今年2月。我在图书馆看到贵刊。刊中有个“来图求解”栏目,并有专家指点。我非常想得到您们的帮助,现寄去我拍的一张照片《大妈你悠着点》,这是我在2004年7月24日乘坐汽车时拍的。当时汽车速度较慢,我把光圈放到最大,尽量提高速度。挤到车窗前按下了快门。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新闻与写作》的编辑: 您好!我是贵刊的一名读者,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夏天在人才招聘会上拍的。那时的我也是求职大军中的一份子,不知为什么直到现在我看到它心里仍会有些紧张与迷茫。  相似文献   

19.
我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江珊,很高兴能在这里讲述我的梦想。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在离毕业还有十多天的日子里,我想借这一场演讲,回首自己成长中的点滴过往。今天在场的各位嘉宾,可以说都是我的长辈,我的老师。我从小是看王汝刚老师的滑稽戏长大的,复旦新闻系毕业的宣克炅老师还是我的校友。  相似文献   

20.
《云南档案》2013,(5):57-57
老师去家访,一进门竟然看见他的学生正在抽烟! 老师被这一幕惊呆了,不知说什么好! 家长马上斥责儿子:“就知道自己抽,老师来了都不知道让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