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黄侃先生《说文》学研究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柢”说阐述《说文》之价值,以声音推求《说文》之本字,以“笔势”、“笔意”说研究《说文》中字之本义,以“孳乳”、“变易”说系联《说文》中之同源词,以《说文》来探寻方言之本字、考证古音,以系统论阐述研究《说文》之方法,构成了黄侃先生在《说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丁晏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之一,其对《说文》的研究不容忽视,由于其著作流传不广,在《说文》学史中罕有提厦,这不能不说是《说文》学研究中的缺憾。《说文通说》是丁晏《说文》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其阐释《说文》体例精审严谨;示例校勘,方法正确得当;揭示古今文字之变,条分缕析。《说文通说》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说文》学著作,应当引起《说文》学和古代文献学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说文》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古代语言学大师、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许氏以降历代《说文》研究论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说文》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期:一、前科学时期,始于汉末,终于清末;二、现代语言学时期,始于清末,直到当代。在2l世纪,要开创《说文》学研究的新局面,应注意理论创新、培植学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收集了大量古语词,因时间久远,其形、音、义逐渐模糊或消亡,给后人阅读理解古籍造成了一道道障碍。以方言穷究《说文》,以《说文》破译方言,进而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古籍,应该是古文献研究与释读力求突破性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说文》是一部“万物咸睹,靡不兼载”的文字学专著,内容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许冲《上〈说文〉表》),书中对字义的解释,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多方面的宝贵资料。《说文》的释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并剖析《说文》的释义方式,对于读通《说文》,学习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 《说文》的释义方式,通常的只是解释字的本义或最初的意义,而不涉及引伸义和假借义,这是释义方式中“常例”,在中华书局版“大徐本”《说文》中随处可见: 诛,讨也.从…  相似文献   

6.
钮树玉为人笃志好古,不为科举之业,精研文字、声音、训诂之学,为清代著名的《说文》学家。其研究《说文》的代表作为《说文解字校录》、《段氏说文注订》及《说文新附考》,分别涉及校勘、订段及新附字研究。由于前人对钮氏的著作尚未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故对其在《说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视不够。整理钮氏的《说文》研究,对《说文》学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存有无充分依据而擅改《说文》的弊病,将段注本《说文》的一些条目与《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名义》等书相比照,可以明显地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今通行本《说文》为宋初徐铉奉诏就李阳冰改本和当时所见各本重加整理而成,往往今本《说文》所无,唐宋典籍中所引《说文》则有之。本文将唐写本《说文》口部残简与木部残卷与玄应、慧琳等撰《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及今本《说文》逐条加以比勘,就其异同之处对《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的版本及唐写本《说文》的原貌进行了考探。根据《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可证唐代流传的《说文》当不止一种版本,唐写本《说文》口部残简与木部残卷确为唐本。  相似文献   

9.
从《说文》的注音、谐声系统和反切研究等方面回顾世纪《说文》声韵研究的概况;又从《说文》同义词、同源词、同形词、复音词、方言词和颜色词等方面回顾20世纪《说文》词汇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为清代《说文解字》(简称《说文》)研究四大家之首,其对《说文》的校勘,人们赞誉有之,指误的也不少,但在总体上缺少符合事实的认识。本文将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与《说文段注》进行比较分析,从段氏校勘与唐写本吻合、优于唐写本和劣于唐写本等方面作综合统计,指出段注校勘的得失之比为二比一略强。  相似文献   

11.
清代以前学者对《说文》的研究,存在着重形不重音的倾向,我国传统的文字学著作,也把《说文》归于形系之书。然而,《说文》中的声训却大量存在着。张文澍先生认为,声训是许书解字的的一个重要方法,且许慎运用声训全然是一种自觉意识,这确是研究《说文》的钩玄提要之笔,发微探幽之见。本文就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韩国朝鲜时代学者李圭景,在《说文辨证说》一文中,引用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方以智的《通雅》、周亮工的《因树屋书影》,明代陈大科的《说文异同》、赵宦光的《说文长笺》,以及清代王士祯的《汉简·跋》、方中履的《古今释疑》等,对《说文》研究的种种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辩证,同时介绍了赵宦光《说文长笺》传入韩国的情况。透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韩国朝鲜时代对《说文》的研究程度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说文》连篆读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在许恒伪《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说解:“离,黄仓庚也。”“参,商星也。”后人读之,皆不可通。《方言》:“黄,自关而东谓之,自关而西谓之鹂黄,或谓之黄鸟,或谓之楚雀。”显然,“离黄”、“黄”、“丽黄”为同词而异定写,“庚”即“”,后者为此类化加旁,《说文》此条应读作“离黄,仓庚也。”又,参、商皆易名,《说文》的说解自然不通。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训参”为商星,此天文之不合者也。”《说文》此条显然应该作“参、商,星也。”《说文》中此类甚多,显然不能轻易地说“五经无双”的许叔重昧于天文…  相似文献   

14.
互文是《诗经》中比较重要的语言现象。前人研究《诗经》的重点在诗旨的阐发和字词的训诂上,有关《诗经》互文为数不多的说解零星地散见于各书;今人给《诗经》作注,一般不提修辞手法。所以,把《诗经》互文的种类和作用梳理一番很有必要,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和理解该书诗句中的互文,也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原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系传》在《说文》研究中的开创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说文》学巨著,它开启了《说文》学中六书问题、部叙问题、释例问题等专题研究,同时它还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说文》注释本。《说文解字系传》的问世标志了《说文》学的诞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说文解字系传》对《说文》学史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关于《说文解字》文化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涉及了《说文》文化的综合性研究、饮食及服饰文化研究、建筑及艺术文化研究、天文地理文化研究等六个方面的新成就。对《说文》文化研究状况进行了阶段性梳理,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现已失传的《尚书》古文本和《尚书》今文本均并行于世。许慎《说文解字》所引,有孔安国壁中古文者.有欧阳高、夏侯胜和夏候建三家今文者,亦有在不同字条下引用同一经文,一取古文一取今文者。这为研究汉代今古文《尚书》提供了珍贵材料。同时,《说文》引《书》与今本《尚书》的异同对比研究,不仅帮助我们全面认识《说文》引《书》的体式及其动因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寻绎《尚书》的历代演变及其文字歧异的大致情况,为正确评估今本《尚书》的语料价值和史料价值提供重要的佐证。《说文》实际引用今古文《尚书)149例,多取今文《…  相似文献   

18.
最早对《说文》引文进行多角度论述的著作始自《通雅》,且《通雅》对《说文》引文的论述得到了后世学者的印证。《通雅》对《说文》引文的研究有四:一是辨析《说文》引文之误;二是训释《说文》引文之词义;三是指明《说文》引文之假借;四是沟通《说文》引文之异文。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字书,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著述如林。北宋徐铉在校定《说文》的过程中,补录了402个新附字。新附字属于说文学研究范畴,它反映出汉字不断孳乳的过程,也反映出《说文》所收经典用字和汉时俗要用字间的矛盾,对我们研究《说文》及汉字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对新附字的研究始于清代,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并成。集刊行。钱大昭是其中的一家,也是最早的一家。其专著《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由于当时未能刊行,因而没有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研究鲜见于世。本文力图对钱氏《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一书进行解读,归纳其说解内容、说解体例,评价其优劣得失,以期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同时对新附字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关于《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涉及了《说文》的农业及医学文化研究、军事文化研究、玉石文化研究、颜色文化研究等诸多方面的新成就。总结了本时期《说文》文化研究四个方面的新特点,也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