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教材,没有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该怎么做?一时间,老师们都有些茫然,语文老师上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老师上出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美术老师上出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陷入了教学的误区:有的教师所追求的是课堂导入、揭题、重点分析、主题的提升等程序的完整性,讲究的是教师指导的层层深入性,因此,课堂成了老师的天下。  相似文献   

2.
杨再隋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习文的。”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是有部分孩子积极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还有部分孩子则选择沉默,甘做绿叶。长久下去,那些选择沉默的孩子则失去了很多听说读写能力的机会,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差强人意了。不能让绝大部分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不完美,不充实的。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产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那么.废除了言语霸主的地位.教师还能不能讲呢?成了学习主人的学生真能自己来主持语文学习活动吗?课堂训练是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课堂讨论探究应该成为语文课的“主导产品”吗?问题似乎很多,各种讨论也故意地不设结论。这让大多数语文教师感到迷惘。青年教师很忙乱,一会儿着这个大师学.一会儿跟着那个名家走。一些勤勤恳恳的中老年教师反而感叹:上了几十年的语文课现在倒不会上了。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是学生充分活动的问题,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更加高远的视角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因此学生的活动就成了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凡是死讲硬灌的,凡是满堂讲的,凡是课堂上过份强调谈话、讲析的,凡是教师习惯于占领讲台的,基本上都没有像样的学生课中活动。在没有学生充分活动的课堂上,“导读说”也好,“学长式”也好,“语感派”也好,“点拨法”也好,各种先进的教学体系都不可能有自己充分展示身手的机会。可以说,没有课堂上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  相似文献   

5.
通常教师们备课,很少见到拿起书本忘我地朗读,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也是少见,让学生读书,也是大多不出声的默读。在谈到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时,在评价教师们的教学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这样的话:“语文课是读书课,这节课的读书少了点。”  相似文献   

6.
鲁海涛 《现代语文》2009,(12):60-61
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在五花八门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注重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和艺术性,往往忽视了课前课后几分钟的效应。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充分利用课前两三分钟开展一些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7.
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渎教学观摩活动(以下简称“第七届课堂大赛”)和第二届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教材课堂教学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苏教版课堂大赛”),在所有语文教师的期盼与等待中拉开了帷幕,又在掌声与质疑声中走向了日常教学。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全国各省市最有代表性的35节课和苏教版课改实验区的41节课,你是否也有了和我一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无可厚非。深入探究,教学质量是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外也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舞台”。这一点“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就此,笔者提出“三抓一延伸”也正是基于这两点的思考。“三抓”是从学习的主体入手,所谓“三抓”是指:一抓学习态度;二抓学习环节;三抓学习方法。“一延伸”即把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践,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但是,学生仅靠在课堂教学中获取内容有限的语文信息、训练方式有限的语文技能,不可能形成灵活运用语言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向课堂要质量的同时,也要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有效拓宽教学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上述三项教案创新的基本内涵,是在确认语文教案继续“存在”的前提下而言的。当语文教案走向内容个性化、编制过程开放化、尊重学习主体自主化,教学目标自然会随之而走向生成化。教师、学生是活跃的变量,底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开放的审美框架,生命力的互动将启迪智慧、催生灵感和激发热情,并使所有的教学子目标包括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智能性目标都服务和服从于“全人发展”这个最高目标。证如一位语文教师在反思《〈卖油翁〉一课留下的遗憾》时意识到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既定教案无法圈定的。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才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薛琴 《学周刊C版》2010,(7):104-105
近几年来,每次中考过后,总有一部分语文教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三年如一日,辛辛苦苦,但收获却不大。”因为中考语文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在书本中找不到答案的,或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为此,有些语文教师甚至发出了“语文不教也会”的感叹,这就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该反思一下,那就是:只通过课堂上的时间来进行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此表述进一步要求各位教师牢记上海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但在近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特别是初一年级以上的课中,上课气氛越来越凝重。面对提问,学生低头不语,许多时候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国家总督学柳斌强调:“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课外读书活动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无论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还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都离不开大量课外阅读,而阅读是需要动力的。开展读书活动就可提供动力。我校坚持开展读书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上述三项教案创新的基本内涵,是在确认语文教案继续“存在”的前提下而言的。当语文教案走向内容个性化、编制过程开放化、尊重学习主体自主化,教学目标自然会随之而走向生成化。教师、学生是活跃的变量,底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开放的审美框架,生命力的互动将启迪智慧、催生灵感和激发热情,并使所有的教学子目标包括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智能性目标都服务和服从于“全人发展”这个最高目标。证如一位语文教师在反思《〈卖油翁〉一课留下的遗憾》时意识到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既定教案无法圈定的。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才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不良现象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勿庸置疑,语文教师最会讲,最善讲,但教师讲得多,对学生并不一定就真正有好处。新课标明确规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改要求教师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就是把课讲得简单而又有方法,做到该讲的可以简单地讲,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尽量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反复地读书。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勒“拓展”     
上一学期,江安镇开展了语文教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经过初赛后,有14位老师进入了决赛,而笔者则在活动中担任评委。活动结束后,笔者对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当代,“拓展”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了阅读教学的“大碗”,成为了众多语文教师课堂设计的亮点。在参加评比的14堂课中,有12位老师都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撒出了大网——“深层拓展”,语文课瞬间就“切换”成了思想品德课、历史故事课、美术绘画课、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几节小字语文阅读教学汇报课,其中有县级的,有乡级的,也有校级的。在这些教学课堂上,所有出课的教师,都在尽其所能地运用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孩子们在课堂上看到了图,听到了声,课文中的景象非常直观地展现在每个孩子的眼前,整个课堂教学看着热闹、听着热闹,学生们的活动也很热闹。但总感觉这样的阅读教学在“读”上存在着几多缺憾。  相似文献   

20.
周毅 《现代语文》2009,(9):19-20
语文新课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传统课堂教学己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创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这对于教师教学主动性,课堂组织控制力,课程呈现力等都有很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