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编者按今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刘少奇生前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全面的关怀和指导。“文化大革命”中,他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正确意见被片面理解,歪曲引用,受到错误的批判,致使人们(包括许多广播电视工作者)长期不了解他为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作出的贡献。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定后,应《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编辑部之约,“文革”前曾长期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的梅益同志撰写了《少奇同志与广播事业》一文,这时…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筹建者,又是我们努力办好广播的引路人。多年来,他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对广播工作做过许许多多的具体指导。他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同林彪、“四人帮”对广播工作的干扰和破坏进行了有力的斗争。他多次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广播事业中去,他和广播工作者心连心。本文介绍的只是周恩来同志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小蕾 《出版参考》2005,(6):16-17
卢绪章同志是原外经贸部常务副部长,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事业开拓和奠基人之一,深受外贸部广大干部的尊敬和爱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卢绪章同志是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的主人公、地下党员张公甫的原型人物,他在党的领导下,在极端艰苦复杂的特殊环境下与国民党特务周旋,出生入死,不畏艰难,他遵循周恩来同志教导:“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置生死于度外。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虽然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七年,他的名字和他的事业,却超越时空,与历史同在,化为永恒。小平同志生前有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在茫茫人海中,他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但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他却以一个共产党员坚韧不拔和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人,为共创档案事业的美好明天,默默地奉献,创造了值得人们称颂的业绩。他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档案事业局局长、档案馆馆长云保华同志。同志们说:“没有云局长,就没有我们州档案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他是我们州兰台路上的排头兵。”是的,云保华同志担任局长7年多来,确实为档案工作付出了不少艰辛的汗水。不畏险阻受命于困难之中1996年7月,云保华调任大理白族自治州档案局(馆)任局(馆)长。那时他面临的工作困…  相似文献   

6.
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陈翰伯同志,离开我们已近三载,在人们的心里,铭记着他一生为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奉献。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报人出版家陈翰伯》一书,客观、翔实地记述了翰伯同志的生平、情操、学识和风范。陈原同志在《记陈翰伯》一文中,说他是“倔强的人,正直的人,勇敢的人,永不向邪恶低头的人;为人民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人……”。我们最初相识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在沙坪坝中外出版社孙伏园先生处。他是生活书店的朋友,赞佩邹韬奋。我们不在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7.
吴玉章同志曾说:“近代中国文化界,在新闻事业、出版事业上,最有成绩、最有创造能力的,要算邹韬奋同志。”的确,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韬奋创办新闻出版事业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他接办《生活》周刊的时候,《生活》周刊还是个“怪可怜似的”、“零仃孤苦的孩子”;他接办以后,短短几年竟“风行海内外”,在全国杂志界首屈一指。1935  相似文献   

8.
今年五月五日是黑龙江省图书馆开馆二十周年纪念日。黑龙江省图书馆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省委书记、省长陈雷同志为纪念大会挥笔题词:“书山学海”。省委书记李剑白同志也为大会题词,他的题词是“办好图书馆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副省长李瑞同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惠之同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角同志,省文教办公室主任张立信同志,省文化局副局长白韦同志,省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苏力同志、负责人孙际昌同志,省科协秘书长张洪恩同志,《黑龙江省日报》社副总编戚贵元同志以及省图书馆原副馆长杨守沫、鞠占屏等同志出席了纪念大会。大会收到了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贺电、贺信。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的代表专程前来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9.
刘义权——一个平凡而高尚的楷模,毕生奉献于无限热爱的档案事业,他的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尊重。感动和鼓舞了亿万人。2009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解放军总医院看望了刘义权同志.称赞他“不愧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战士.不愧为我国档案战线的时代楷模,不愧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全军官兵、全国档案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向刘义权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他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斗争中,始终十分重视新闻对于动员组织群众、指导推动工作的巨大作用。他在强调新闻舆论“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要为生产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同时,总是要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24日是我国近代新闻界的泰斗,杰出的政论家、编辑家、出版家邹韬奋同志逝世45周年。韬奋同志长期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出版工作,抗战时期又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对祖国的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深受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的爱戴,被誉为“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但生活在今  相似文献   

12.
黄秋耘(我们周围的人习惯地称呼他为秋耘同志),是我1959年大学毕业分到《文艺报》编辑部工作时的直接领导之一。“文革”前夕,他调回原籍广东。“文革”中,他是“解放”较早的干部,曾任广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从1976年开始,秋耘同志被指派担任《辞源》修订本的编纂,是  相似文献   

13.
李李 《大观周刊》2012,(33):33-34
陈云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把毕生都奉献给中国建设事业的优秀的领导者。富有大局思想的陈云同志让人比较关注的是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面,如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棉花战争”、"粮食战争"等等,大大地鼓舞了中国共产党人着手建设新中国的信心,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除此之外,陈云同志的哲学学习思想也很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北女在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大步向前。唯实和辩证是陈云哲学学习思想的核心;学习和坚持是陈云哲学学习思想的中心思想.体现了他对哲学学习事业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月23日,省档案局召开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全省档案局长会议精神和今年工作要点作进一步动员部署。局长韩杰,副局长谈宝忠、齐丽华、毕小平、项瑞荃,纪检组长贲道红出席会议。韩杰同志就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新阶段和建立保证事业发展的新机制,开创“十一五”起步之年工作的新局面发表讲话。他指出“,十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现在,我们的建设事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档案工作,十分关心“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尤其关心和重视省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子芳同志是许昌县档案局副局长,认识他的人戏称他为“年轻的老档案”。说他年轻,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和热情;说他“老档案”,是因为在他43年的生涯中,已在档案战线上勤奋耕耘了22年。爱岗敬业忘我工作1983年,刘子芳同志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县档案局工作,一干就是  相似文献   

16.
1944年11月,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得知邹韬奋不幸逝世,挥毫题词,寄托哀思,对韬奋的一生作了准确而崇高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扬韬奋精神,继承韬奋编辑思想,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贴近”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出版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坚持进步的出版方向韬奋多次指出:进步文化事业是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革命的文化事业,只有这样的进步文化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真有生命力的刊物,和当…  相似文献   

17.
毕青同志(1912.2~1991.8)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毕青同志病逝时,他的老战友许觉民同志曾说:“一个人真的做到不事媚俗,身无谄骨,为人堂堂正正,虽清苦尤甘之如饴,如此则死而无憾矣。”又说“纵观他一生,只见其默默地工作,不计其他,对不屑为之事更嗤之以鼻,他是完全经得起事实检验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平凡人的非凡之处。”正如觉民同志所说  相似文献   

18.
善捉“刺猬”的人──记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詹国枢张熠,王炳尧近年来,一个人的名字在新闻界、企业界和经济界越叫越响。有人专门收集他的文章;有人称他是“经济学家”“物价专家”;中央党校把创始的数篇文章纳入高级干部的学习材料;李瑞环同志看了他参与采写的...  相似文献   

19.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06,(12):12-13
天中晚报记者魏克平不久前获得首届河南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同事们认为他当之无愧,因为他是“一个视新闻事业如生命的人”。魏克平从事新闻工作19年来,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怕吃苦,不计得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新闻事业中,“敬业”、“勤奋”、“执著”、“献身”,是单位领导、同事、社会对他的评价。驻马店日报社作出关于向魏克平同志学习的决定,《驻马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等先后刊发长篇通讯“一个视新闻如生命的人”,宣传介绍魏克平的先进事迹。2003年10月,驻马店市委宣传部作出“关于向魏克平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20.
莫远人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 远人同志与我相识于四十年代后期,解放后,大部分的时间工作在一个单位。他为人忠诚,忠诚于同志,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党的事业。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他住院的第一天去看他,他交给我一份《关于乡镇企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报告》初稿,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