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霍华德庄园》是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创作的一部反应社会现实问题的长篇小说。整部小说围绕着霍华德庄园展开,故事描述了英国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人们的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结,作者想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写来批判当时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联结来弥补社会的隔阂和冲突。  相似文献   

2.
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是英国爱德华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霍华德庄园》被称为“最后一本‘英国状况’小说”,而福斯特本人也被称为“最后一个英国人”.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深入剖析小说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图揭示福斯特这位“最后一个英国人”深刻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4.
传统乡村社会向都市化、工业化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爱·摩·福斯特(E·M·Forster)立身于自身的生长环境,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流于笔端,书写了他最成熟、最优秀的早期作品——《霍华德庄园》。在这部作品中,他对象征这一修辞的把握恰到好处,通过这一表现工具,他深刻地透析了工业文明时期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所带来的两难处境,人与自然日益疏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冲突……只有走“融合”的道路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人们连接起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正是作品所追逐的理想化世界,也是作者爱·摩·福斯特(E·M· Forster)所构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多发表于20世纪初到“一战”爆发之前,这个时期也正是英国城市化如火如荼的阶段。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英国中产阶级内部的关系。他的小说《霍华德庄园》用自成一格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和洞察力地再现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情况。通过解读《霍华德庄园》,本文旨在重新审视英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兴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福斯特是爱德华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霍华德庄园》通常被认为是他最成熟、最优秀的早期作品。小说中的中产阶级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状况、价值标准和伦理取向。通过对"英国状况"以及小说人物切身感受的困惑、焦虑以及种种思想危机的再现,福斯特对英国社会的现状做出了反思,对英国的未来表达了忧虑。  相似文献   

7.
福斯特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被称为一部"找家"的书。批评界主要从联结观、生态主义及焦虑主题等角度分析这部作品,而对镶嵌于文本中的共同体意识多有忽视。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共同体意识缺位的描写,折射出对共同体的思考和憧憬。在作者福斯特看来,传统的延续、个体的心智培育等都是有利于建构共同体的重要因素。由此这部"找家"的书追寻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园",而是探寻一个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家园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E·M·福斯特小说的巨大张力主要表现在他所描绘的事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了"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印度之行》中的马拉巴山洞就集中体现了这种"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马拉巴山洞作为最具象征意味的文化表征,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文化内涵,它既是福斯特内心深处的母性情结的体现,又是福斯特凸显印度文化神秘性的文化表征,同时还是象征殖民与被殖民之间"联结"最终失败之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9.
姜乘鹤 《考试周刊》2009,(42):31-32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福斯特在小说《印度之行》和《霍华德庄园》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是父权制世界观对妇女的统治和时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E.M.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通过时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的三个家庭之间的关系与纠葛的描写探索了二元思维方式的展现与消融,价值等级观念的存在与打破以及统治逻辑的破除与建构,呼吁推翻父权制世界观,解放自然和女性,从而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生态批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显示出作者强烈的绿色思维倾向及“和谐”观,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进行了尝试,达到了人类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统一及人对自然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李跃 《文教资料》2013,(5):15-17
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两部小说《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在主题创作上体现出共同性和延续性。这两部小说分别以英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为背景,阐述了作家所推崇的"只有联结起来"的小说创作主题,而"婚姻"则毫无例外地成为作家努力达成"联结"的纽带。但是,无论是在《霍华德别业》,抑或是在《印度之行》中,"婚姻"并没有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小说主人公最终都不同程度地走向分离。作者通过比较两部小说中以"婚姻"为纽带的"联结"主题,分析"联结"的艰难过程和失败原因,指出福斯特"联结"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刘红岭 《英语辅导》2011,(3):186-189
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可感的形象寄托深远之意的艺术手法。奥斯丁的每部小说都有关于英国中上阶层庄园的描写,本文分析了庄园中的宅邸在等级制度、社会地位和职责、权力、男权思想、传统价值观等方面的象征意义,说明奥斯丁用房子象征地表达了她对士绅阶级在变革时代中的社会地位、职责及处境等方面的变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E.M.福斯特两部代表作品《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中主要意象的分析揭示出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系的内在联系。这两部小说的意象在文本形式上具有互涉性.在内容上都包含了二元对立因素.充分体现出福斯特的二元对立哲学。尽管这些意象和其象征意义之间仍有不和谐之处,但从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的相互关联中仍然可以看出福斯特小说创作中现代主义倾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福斯特小说《最漫长的旅程》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小说。通过对小说中象征意象的解读,来解析隐藏在这些象征意象背后的深刻含义,并指出福斯特借此来表达他对英国爱德华时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状况的担忧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世纪英格兰佃农抗争领主的庄园法庭与习惯法的关系是一体的。庄园法庭的裁判机制保证了法庭不是完全反映领主意志的工具,有相当数量的佃农在法庭上获胜的案例表明佃农能够利用庄园法庭来保护自身的权利。习惯法的核心价值体现了等级社会的等级权利,佃农在庄园法庭上成功地维护了自身权利,但以现代价值观念来看,那些结果多数还是不利于佃农的。因此,必须以历史的眼光来考察庄园法庭和习惯法。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早期英国自由农民主要是庄园中的自由持有农。他们形成于英国庄园化的过程中,主要来源于进入英格兰的法兰克人和原丹麦法区的索克曼人和少量维兰。  相似文献   

18.
试论13、14世纪英格兰的庄园账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园账簿是13世纪英格兰领主们对地产进行直接经营的。到13世纪中后期,许多领主都采用了内容,格式,制作和审计程序大体一致的庄园账簿,其主要作用在于约束庄头等地产管理,而不是核算庄团的盈利状况。中央纪英格兰领主们的利润观念比较淡薄,且与近代企业家的利润观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黑顿庄园     
在英格兰德比郡的峰区国家公园里,散落着一些风格迥异的城堡或庄园,有的如公爵的豪宅查茨沃斯庄园,富贵似皇宫一般,也有些仍保持着原汁原味儿的乡村风格,黑顿庄园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无须任何修饰,这里成了众多英剧追逐的取景地,拿有名的来说吧,1998年的《伊丽莎白》、  相似文献   

20.
<庄园>是艾·辛格表现"回归"主题的长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从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的角度看,<庄园>是一个以空间象征为框架的符号系统.主人公卡尔门穿行于其中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空间都是蕴涵象征意义的符号单位,它们分别象征了犹太传统、非传统、反传统和非反传统.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构成了矩阵式的对立与矛盾,即卡尔门在逐渐失却却又力图保持民族个性的过程中与非传统、反传统的矛盾冲突,直至达到内心的平衡回归传统,从而建构了完整的矩阵模式.符号矩阵模式的运用既是<庄园>一书的主要叙事特色,也折射出辛格对犹太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怎样持守民族个性问题的深刻体察和思索,昭示了他对存续犹太民族传统所秉持的坚定态度."回归传统"是辛格向裹挟在世俗文化中的现代犹太人发出的深情召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