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1,(1):72-73
每到冬天,麻辣鲜香的火锅成了餐桌上的新宠,火锅店里宾客盈门,万箸齐举。正像白居易诗中描述的那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确,在凛冽的寒风中,共享几代同桌、长幼同锅的天伦之乐,围炉而坐,把盏问世事,实为人生之乐事。  相似文献   

2.
张森凤 《知识窗》2008,(3):22-23
不少到过山东孔府的游人,可能会记得孔庙大门的一副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富”字顶上没有那一点。“章”字下部“十”的一竖直通到上部“立”字。这既不是岁月风尘的磨蚀,也不是刀笔匠的疏忽,而是孔子后人特意关照工匠如此雕刻,寓意是盼望孔家永远“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相似文献   

3.
组合联想法类似于小学生的汉字组合游戏,可以用不同的偏旁部首和不同的字去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字。比如:“亻”旁可以分别和“乙、二、夫、木、犬……”等字组合成为“亿、仁、伕、休、伏……”等新的字。但不是任何字都可以和“亻”加以组合的,比如“亻”不能和“平、工、上、下……”等字加以组合而成为一个新字。组合发明也是如此,并不是任意两种物体都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有用的物体。所以一般来说,组合发明法的随意性较大,要想寻找一项新的发明题材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在长期从事青少年的科技辅导活动中进行了许多探…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7-I0007
中国人的基因中存在能够分解酒中毒素的基因,且这种基因仅存在于中、日、韩等东亚人群中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辉课题组最近研究发现了东亚人拥有的这种特别的“杜康基因”,它对酒精有很强的解毒作用。最新一期的英国《人类遗传学年报》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谁成就了中国千秋酒业? 谁都知道,几千年来,世界上的白酒大国是中国。1250多年前的大诗人杜甫,在他的一首篇幅并不长的《饮中八仙歌》中,一口气就勾勒出了贺知章、李白等八位与作者同时代的著名酒仙。  相似文献   

6.
酒文化源远流长,无所不在,以驱寒功效显著,故而苦寒之地嗜酒者尤众,久之便升华为一种文化传统。俄罗斯大地冰坚雪厚,居民豪爽率直,酒助其寒中寻暖,人与酒难解难分。他们认为,男人不饮酒,就不是真正的男人;甚至有“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之豪言壮语。在俄罗斯,见面常以“喝了没有”来打招呼,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异曲而同工。不过他们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圈,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因酒是其最爱,所以,最佳美酒伏特加常被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而俄罗斯女子亦近朱者赤,大有不让须眉之…  相似文献   

7.
菰米与茭白     
浙江湖州古称菰城,这“菰”字有两解,一为“菇”的异体字,一为茭白。湖州地处江南水网地带,盛产茭白,而不是香菇,所以不能把菰城当作菇城。古代的菰与如今我们所理解的茭白不是一回事,虽是同一种植物,但古时它是粮食,它结的籽实,被称  相似文献   

8.
1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警告:“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同时向全世界宣布了:“维多利亚宣言”,共四句话十六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句话十六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意义深远,是告诉人们长寿和养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酒版”是个新名词。说白了,“酒版”就是袖珍酒。现如今,你随便逛逛哪家大商厦的酒专柜,都会发现那富丽堂皇的橱柜里不知什么时候摆上了许多袖珍酒,它们是世界各大名酒酿造厂严格按比例将各种名酒缩小制成的,与标准的酒瓶在外观、材质、酒标上绝对一模一样,内装原酒30~50毫升不等,这就是现在人们常提及的“酒版”,或者叫“酒样”。收藏酒版也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  相似文献   

10.
Beatrice 《知识窗》2011,(3):22-22
“波尔多的酒庄主.如果不是在中国推销葡萄酒.就在飞往中国的飞机上。”但无论他们一年往中国飞多少次.有一个日子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酒压待着——葡萄园的采摘日。  相似文献   

11.
<正>家住合肥钢铁厂附近的李老汉平时喜欢喝几杯,不久前家人小聚,李大爷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为了解酒,李大爷采用了自己的"秘方":把手指伸进咽部刺激催吐,谁知酒没吐出来,却突然感到腹部持续、剧烈的疼痛,家里人赶紧把李大爷送到医院救治。医生检查后发现,李大爷为小肠穿孔,幸好及时手术才保住了性命。  相似文献   

12.
家住合肥钢铁厂附近的李老汉平时喜欢喝几杯,不久前家人小聚,李大爷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为了解酒,李大爷采用了自己的"秘方":把手指伸进咽部刺激催吐,谁知酒没吐出来,却突然感到腹部持续、剧烈的疼痛,家里人赶紧把李大爷送到医院救治。医生检查后发现,李大爷为小肠穿孔,幸好及时手术才保住了性命。  相似文献   

13.
舒宁 《金秋科苑》2011,(24):134-134
年关将至,面对各种“工作酒”、“任务酒”,许多人明知喝酒伤身,却又不得不喝。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采用提前服药的方法,希望尽量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于是,各种各样的解酒药变得紧俏起来。记者在淘宝上输入"解酒"二字,便看到各种销量火爆的解酒药。有店家说自家的药是美国原装进口的,也有店家说自家的药是纯中药,主传秘方。记者发现,这些解酒药的销量十分火爆,某店铺解酒药一个月销量更是高达300多盒。而解酒药的价格也参差不齐,从6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  相似文献   

14.
神奇的菌草     
<正>菌草虽然名称里有“菌”字,但不是菌类;虽然名称里有“草”字,但不是一般的草。那它到底什么呢?我们来听它自我介绍吧!我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我是一种可用来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高大草本植物。1996年,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们在福建省福州市参加首届菌草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时,给我起了“菌草”这个中文名,从此我有了中英文名称和定义。令我倍感骄傲的是,国际通用的“菌草”英文名就是汉语拼音“Juncao”,因为菌草技术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  相似文献   

15.
酒茶之美 酒在汉语中一现身.就被置放到了强大气场之中。 《释名》、《汉书》、《周礼》、《诗经》等等诸多的典籍定制着酒的属性.它是美的代名词.是人与鬼神沟通的媒介,还是国家内外的礼仪之道,拥有着“美禄”、“天水”、“琼瑶”之类的非凡称呼。  相似文献   

16.
通常情况下,进入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其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摄入量。 连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都出了问题,不禁让人想到那句话,咱喝的不是酒,是寂寞。如今,喝的则可能是塑化剂。  相似文献   

17.
汉字变变变     
《科学与文化》2011,(10):52-52,56
1、“只”字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 2、“人”字加一笔,除了“大”和”个”,还可以变成什么字? 3、“日”字加一笔,能变成哪些字?  相似文献   

18.
抽象思维有无图像其实是个较难阐述的哲学课题,也是一个理论前沿的问题。对此课题的探索、研究,仅以常规的论证,有些问题很难清楚、透彻地说明,所以有时要借助于思辩方式。一、为何要使用“像”字为何在确定课题的名称时要使用像字,组成“抽象之像”,而不使用“象”字,组成“抽  相似文献   

19.
赵红艳 《科教文汇》2009,(31):243-244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用一个字表达出来,就只能是—“家”。家庭、家族、家国……一层层延伸: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汉字的产生和演变都是古人思维概念的外化投射,汉字的发生、演化反映了“家文化”。本文就以对“家”及其他一些“宀”(mián)部字的分析来浅析中国传统的“家文化”。  相似文献   

20.
酒诗     
喝酒,如果羼上了功利的目的,酒就发酸了,朋友也就变味了,而成为“酒肉朋友”。罚酒不好吃。敬酒也不好吃。把喝酒变成一种手段,无论是去敬酒,去罚酒,酒也就不成其为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