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动态     
《新闻通讯》2008,(9):64-64
各大报第一时间推出奥运开幕式号外,美报:开幕式显示中国日益强大,日本报媒看奥运开幕式,《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出版奥运专刊,英国主流报纸赞美北京奥运会,报纸为阅读率最高文字媒体,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庆祝成立十周年,全国首份原创多媒体数字报宁波面世  相似文献   

2.
传媒动态     
各大报第一时间推出奥运开幕式号外伴随着第29届奥运会开幕,各报相继推出奥运开幕式号外,第一时间全方位报道开幕式盛况。《人民日报》奥运开幕式号外以图片为主,版面设计大气,突出了热烈、欢乐的奥运氛围。《光明日  相似文献   

3.
在奥运新闻大战的十八般武艺竞技中,号外无疑是各家报纸较劲的关键环节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多家报纸出了开幕式号外,其中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有少数报纸出了闭幕式和金牌超越雅典号外,10多家报纸出了中固首金号外,另有一些地方报纸出了家乡运动员夺金的号外。具体到广东几家主要报纸,无一例外都把中国首金作为较劲的焦点,这或许与南方报纸更注重新闻本身的价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向外传播自己的历史、文化、价值观提供了直接的舞台。这个舞台从开幕式LED屏幕上的巨大画轴开始.延伸到所有中国媒体乃至整个世界媒体的奥运报道中。“北京时间”一时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时间.“中国热”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5.
百年奥运,意义非凡。2008年8月8日晚间和9日凌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晚报》等陆续出版了纸质版奥运开幕号外、特刊。综观全国各地报社,在最新信息的获取、印刷方面,能够迅速出动,让号外、特刊在奥运会开幕式结束的最短时间内与受众见面。这是一场报媒之间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6.
百年奥运,意义非凡。2008年8月8日晚间和9日凌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晚报》等陆续出版了纸质版奥运开幕号外、特刊。综观全国各地报社,在最新信息的获取、印刷方面,能够迅速出动,让号外、特刊在奥运会开幕式结束的最短时问内与受众见面。这是一场报媒之间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7.
目前手机媒体正以其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跨地域传播等特性改变着中国的新闻信息传播格局。在北京奥运会的赛事报道中,手机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为世人呈现了更多维度的奥运精彩。本文将以2008北京奥运会新闻报道为视点,探析手机媒体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百年奥运,意义非凡。据初步统计,2008年8月8目晚间和9日凌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汛》、《北京晚报》等陆续出版了纸质版奥运开幕“号外”,新华社和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全国首张奥运开幕式手机报“号外”。总体来看,京城媒体基于地域上的优势,在最新信息的获取、印刷方面,能够迅速出动,  相似文献   

9.
百年奥运,意义非凡。据初步统计,2008年8月8目晚间和9日凌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汛》、《北京晚报》等陆续出版了纸质版奥运开幕“号外”,新华社和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全国首张奥运开幕式手机报“号外”。总体来看,京城媒体基于地域上的优势,在最新信息的获取、印刷方面,能够迅速出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华社雅典分社记者,我亲身经历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全过程。从2003年奥运热身赛到2006年奥运结束后的场馆利用,我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热隋跟踪、客观报道并冷静思考着雅典奥运会的每一个环节。北京奥运会已经正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要让奥运大家庭的观众对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满意,中国媒体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让世界对中国从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共有33亿人使用手机,中国手机用户已近6亿人。手机媒体正以其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跨地域传播等特性改变着中国的信息传播格局,在此次北京奥运会的赛事报道中,手机媒体以其新的传播特点为世人呈现了更多维度的奥运精彩。本文以北京奥运会新闻报道为视点,探析手机媒体在奥运报道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08年,当南开中学大操场上出现三条白纸黑字的大字标语:“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平来举行奥运会并代替在雅典举行?”时,曾引起了在场师生和观众的关注。从1908年中国媒体提出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奥运新闻传播记录了中国人从观望奥运、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鸭蛋”的耻辱到金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也记录了中国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百年奥运,意义非凡.据初步统计,2008年8月8日晚间和9日凌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晚报>等陆续出版了纸质版奥运开幕"号外",新华社和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全国首张奥运开幕式手机报"号外".  相似文献   

14.
宋娟  张翼 《新闻世界》2011,(4):186-187
笔者通过对《人民日报》、CCTV、新华网等官方主流媒体2007年至2008年度的奥运报道进行话语分析,以此来还原北京奥运会拟态景观。研究发现中国媒体自始至终都在营造一种盛大的节日气氛,引导公众支持奥运,参与奥运,并最终落实到展示国家形象、建构合法性上来。这是北京奥运会的政治传播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奥运的日益临近,如何搞好奥运报道越来越引起媒体同仁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学刊》编辑部举办了广电媒体与奥运报道笔会,约请业界和学界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撰写了有关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做好北京奥运报道的文章。本期《聚焦》栏目刊发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主编张振华、北京奥运会媒体部副部长高长力、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江和平、北京电视台台长刘爱勤、中国传媒大学郑世明和张龙撰写的文章。张振华的文章运用辩证思维,高屋建瓴地从国际化表达与内闭式思维、硬件与软件、为一时一地与为全国长远、奥运奖牌与体育精神、为谁加油、奥运会与残奥会、冷与热、誉与毁九个方面论述了奥运传播的理念,对广电从业人员做好北京奥运报道具有一定的理念启迪作用。高长力在文中呼吁,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切实遵守国际惯例和奥林匹克规则。江和平在文章中强调一定要尊重并保护奥运转播权。刘爱勤从奥运会主办城市电视媒体的角度谈了北京电视台的有关工作和想法。郑世明、张龙的文章论述了奥运会开幕式和谐传播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滢 《中国记者》2012,(8):116-117
正如BBC对伦敦奥运会的定义,这是"第一次真正的数字奥运"。对国外媒体备战奥运的方案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从报道平台到传输技术,从传播策略到主持人选拔,各类媒体在厉兵秣马阶段的每一项举措都呈现出鲜明的数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东道主中国期盼已久的大事.全国上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全国广播业界也摩拳擦掌全力投入.广播在当下电子传媒环境中的现实吸引力难匹电视.广播在奥运期间仍是补充性或次选性媒体.这是客观的事实。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电话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15个大中城市.奥运开幕式直播所有媒体受众的综合接触率高达98.1%:使用直播媒体观看开幕式者.电视观众达到97.7%.网络用户达到13.7%.广播电台听众约占11.4%①。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是一个连接主办国和世界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了一出展现中国文化风采和魅力的民族大戏,其中"和"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鸣点,与"人文奥运"交相辉映。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地方电视媒体奥运报道中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同时,也由其报道的高强度、高密度、高关注度对媒体产生了巨大挑战,特别是电视媒体,在奥运期间必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媒体。因此,毫无疑问,奥运赛场内外出现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较量,还要上演一场电视媒体的争夺战。其中来自世界传媒业的NBC、BBC等顶级电视机构以及国内一家独大、坐拥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转播权的央视都在琢磨着如何享用这场媒体的盛宴,而地方电视媒体面对“奥运收视风暴”考虑的却是怎样减少影响并同时分一杯奥运的羹。笔者认为地方电视媒体在奥运报道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新契机.无论是绚丽夺目的开幕式庆典.还是位居第一的51枚奥运金牌:无论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街道.还是北京市民和志愿者的真诚微笑.都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中国媒体奥运报道的高速和高效也是无与伦比的:一场场打破世界纪录的实时“表演”、一幅幅展示奥运精神的即时画面让全球观众大饱眼福.现在.我们面临着如何把2008奥运会创造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的重要课题。人民日报提出了“后奥运”公共管理“更民主、更绿色、更人本”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