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稍加指点,“优生”便立刻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  相似文献   

2.
刘玉春 《文教资料》2006,(27):33-34
在任何一个班级,学生总有优劣之分。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迅速反应,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后进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定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后进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学校里,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差”的学生和“好”的学生。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教师在关心“优生”的同时,也要关心“差生”。所谓的“差生”,即是指那些成绩差、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在班上的人数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他们不但会影响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提高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师当务之急的任务。“差生”的转化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维护良好的班风,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盾量县有+分蚕萼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而作为一位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学困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而且"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学困生"则不然。有些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这样的"学困生",想让教师从心底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学困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5.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教师,既要关心“优秀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秀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秀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秀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水过鸭背”,一点效果也没有。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工作.要立足实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给予爱   爱是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满腔热情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后进生“一个最大特点是信心不足,教师在教育当中不要只表扬优生,更应表扬差生,看出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从心里享有同优生同等的感受.教师从行为言语上也要注意培养对差生的情感.给他们鼓励、勇气,只有信心足,才能有进步.   ……  相似文献   

7.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8.
王颖 《考试周刊》2010,(38):127-127
每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好与差之分,教师既要关心好学生,又要更多地关注"差学生"。教好好学生并不难,只要老师一指点,他们就能举一反三,有显著的进步,而"差生"则不然,一个知识点可能教师已经反复强调,可对于"差生"则一点效果也没有,所以很多老师不愿意接受"差生"。  相似文献   

9.
学校每个班级里均有一定数量的差生。如何转化差生,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思想、学习等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优生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认为,转化差生必须做到“六优先”。 一 偏爱优先 教师的劳动成果要通过全体学生来体现。如果差生不差,那么,教师的劳动成果也就大了。因此,教师对  相似文献   

10.
<正>西方有句谚语:青少年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确,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识别好坏、明辨是非的能力又不强,因此,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而做好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优生"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优生受青昧,差生遭冷落。倘若是品学兼“差”的学生,那所受的冷落就要更深一层了。其实,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差生的“差”只不过是某些方面而已。古有训言: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对待差生,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用语策略,因势利导,让自尊永驻“差生”的心田,才能真正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教十七年,送走了十二届毕业班,也算是桃李满园了。我为“优生”的成绩骄傲,为“差生”的进步自豪,却对占班上大部分的中等生充满愧疚。多少次偶遇昔日的学生,曾经的“优生”或“差生”我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而对热情地与我打招呼的中等生却无法叫出他的姓名,真是尴尬。  相似文献   

14.
李绍飞 《考试周刊》2013,(77):134-135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教师责无旁贷.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对后进生的教育都有很多研究,但叫法不一样,例如,在美国。通常有“特殊儿童”、“问题儿童”、“低成就者”、“慢生”等称渭。在我国,除了后进生之外,还有“差生”、“双差生”、“单差生”之说。各种称谓在含义方面也不尽相同。在诸多的称谓中,我们倾向于后进生之说。这是因为,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儿童来说,每个人总是要有所进步的,只不过存在快慢之分而已。因而在严格意义上,所谓后进生指的是:“后来进步者”。使用后进生的概念,而不使用差生的概念,无疑有利于转变后进生的:亡作。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班级,不可避免地会有少数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学生,即所谓“差生”。“差生”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笔者从教多年,在“转差”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转变差生,这是“转差”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一次考试结束,笔者问一名未及格学生是否分析过考差原因,他回答说:“原因在于你没教好。”笔者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快,又问:“同样是我教的,为什么有同学分数考120多分呢?”他又笑答说:“这正是我说你没教好的原因,因为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笔者仔细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是啊,教学的目的何在?不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吗?可现实中的教育似乎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而非学习方法,在于分化“好”与“差”两个极端?关注中等以上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差生”如何转化,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柳文茂 《河北教育》2002,(12):11-11
后进生即通常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品德行为、学习成绩或心理倾向差的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差生”这个词并不可取。把这个词强加于某些学生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差生”的行为,只是程度不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例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思想品德好,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优生”,学习成绩好,但可能不关心集体、不爱劳动。这就是说,表现较好的学生也有“差生”行为。前苏联的布隆斯基指…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学校里,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差”的学生和“好”的学生。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教师在关心“优生”的同时,也要关  相似文献   

20.
殷爱萍 《考试周刊》2013,(77):61-61
在学校的数学教学、教研中,“差生”的转化是一个老大难的课题,“差生”的表现是多方面。那如何开发“差生”学习的潜能呢?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中给“差生”平等的机会,创设情境提高他们的兴趣,耐心等待“差生”领悟,并对“差生”的良好表现.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