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一茹 《考试周刊》2011,(28):54-56
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消费品广告成为热门的研究话题。借助跨文化交际理论比较分析中西方女性消费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的变化和异同:女性消费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刻板化.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上的女性真实形象依然存在一定偏差,由于女性解放运动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中国相较西方偏差更为严重。要消除这种偏差还需要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大众传媒的正确引向和社会性别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是一种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在教育领域,女权主义者把研究内容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有关的问题,核心是性别间的不平等及其对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对西方女权主义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以及在中国传播情况的分析,探讨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对中国女性教育的启示,寻求解决当代中国女性的受教育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中国女性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宁 《华章》2012,(34)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虽然中西女性现在在法律上与男人享受了平等的权利,但在古代又是什么样子呢?中国女性与西方女性之间在古代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本文着重以对比的方式,从女性的婚姻,离婚,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几个方面对古代中西女性拥有的权利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了在男性主导的古代社会里中西女性所处的卑微地位,并希望人们更多的关注现代女性遇到的不公正状况.  相似文献   

4.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是西方女权主义建立的奠基人,她以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人权思想与自由主义哲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探讨两性之间的差异,指出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社会现实。在意识到这种性别上的歧视现象之后,她提出可通过教育与社会制度的变革来改变社会中女性地位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待遇,从而正面挑战男权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5.
傅霞 《考试周刊》2012,(70):32-33
日本历史上.武家社会前后,是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一个分水岭。日本古代女性曾经出现了比中国武则天时代还辉煌的“女帝时代”.但随着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和婚姻形态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降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启蒙思想家们学习欧美的先进思想,摒弃了封建的“三从四德”伦理纲常.提出了女性与男性地位平等等主张。随着近代教育的普及,社会上出现了大批知识女性,但社会主流仍然要求女性以“贤妻良母”为标准,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这种状况直到二战后的日本民主改革后才逐渐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6.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热爱生活、自信、自强的 ,对于女性艺术家来说 ,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现代社会为女性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女性艺术家则以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确立了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女性艺术家在冲破传统观念桎梏的同时 ,必须拥有自信、自强的信念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英雄,贞德与花木兰便是其中的经典人物,她们同样是拯救祖国于危难的巾帼女英雄,贞德与花木兰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她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女性,她们都为争取与男性平等地位而做出了努力与抗争,更看到了中西方政治、文化、宗教对其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选取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历史名剧《圣女贞德》中的贞德与中国艺术家言慧珠改编的《新花木兰》中的花木兰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她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中西社会、文化、宗教对她们女性形象的影响,进而引发对女性问题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其发展特点既受西方女性观影响,也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变革有密切联系。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互动影响,在中国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今天的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女性受教育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消除中国女性这一易于受到忽视的群体在教育投资上所处的弱势地位,这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政府和社会对女性受教育机会均等要承担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和西方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同,新中国的主导话语是"世界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所以在法律和政策、教育和社会地位上男女很早就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然而。男女平等的法律权益,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女性在某些场合,仍然是被男性消遣的弱者。女性美没有摆脱男性观念的桎梏,女性或隐或显地仍具有物化和财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女娲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少数几个以女性为主的神话之一。女娲神话涉及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追问、对婚姻对权力的追求等内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神话相比,可以发现二者神话内容的差异,这折射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与民族心理差异。特别是通过比较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型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发现中西方女性在其古代社会的地位并不相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能够为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女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联系的日益加强,女子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并开办了一系列的女学堂。妇女的地位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女权主义历史上的奠基人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以法国大革命天赋人权思想与自由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探讨两性差异,分析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提出通过教育培育女性的理性,主张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呼吁给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利,挑战男权主义传统。本文以文本资讯为依据,对沃斯通克拉夫特针对两性差异的哲学思考、性格培育理论、理性教育主张以及女性政治权利的诉求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弃妇、淑女、悍妇、和亲女性、妓女等这些悲剧女性是存在着差异的,中国社会的封建时期最长,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最深,中国女子的灾难也就最重。相对于中国女性,西方女性的整体地位略高,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传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向仁富 《华章》2007,1(7):46-47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义务本位的社会,对人的权利的重视很不够,对妇女权利的关注尤其不够,甚至可以说是漠视女性的权利.西方社会人权特别是女权思潮的产生和兴起,也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传统中国社会女性地位较西方更为低下,西方女权思潮的影响必将极大地调动女性争取自身权利的热情;此外,中国传统社会里反"男尊女卑"传统因素的进一步增长为最终实现男女平等作了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准备.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妇女权利问题必然在近代中国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宗教和神话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是现实世界女性的缩影,在宗教和神话领域里,妇女的地位也是随着世俗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通过研究宗教和神话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中西方宗教与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异同,对于研究中西方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状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在一定阶段下,宗教和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变化都演绎着现实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图像与文化、社会、政治之间总是存在着某些关系。与其说图像是被"创造"出来的,不如说是"制造"出来的,其中的艺术形象并非艺术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有现实社会依据的,是艺术家所处时代的产物。而女性形象作为一种视觉图像也成为了一个反思社会生活的符号代码。女人社会地位的变迁从中国的20世纪到21世纪大致经历了五四时期、解放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这四个阶段。女性作为艺术母题,是艺术家表现个人意识、情感的载体,始终与那个时代人的精神倾向密切相关。无论是"铁姑娘"还是"超女",不可避免地都被贴上了"政治"的标签。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主导力量的政治对艺术无疑具有支配地位,同样,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文化也成为政治变革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以来以来,我国的一些仁人志士一直在为争取女子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不断努力,美国的女子教育也进行了不断改革。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的女性主义思潮极大推动了各国对女性教育的重视,中国和美国等许多国家纷纷重新审视女性教育的社会角色地位,本文试图从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中美近代的女子教育改革进行比较,以期找到更适合当代我国女子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彰显女性身份的政治行为,把翻译作为争取译者和女性地位的工具:为了消除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译者采用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翻译过程进行文化介入,操纵译本。但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方激进的翻译策略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热切的回应。中国女性主义译者选用了较为温和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与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安娜是中西方文化不同时期的社会、妇女问题的反映,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她们同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同样以自己的形式反抗却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而且都没有意识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自身的他者地位。在反映父权社会的剧作中,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近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往往是由其附属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