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有不少珍贵的古建筑遣存,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也是一本“凝固的教科书”。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祝继雄 《江苏教育》2005,(9B):43-43
武夷山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尼雅遗址古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对古建筑的地基、墙壁、门窗、内部附属设 施、建筑构件、装饰、屋顶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记录和剖析研究,考证出尼雅遗址建筑的 地方特色与风格,并在文中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中国古建筑的构成分析,屋顶样式,建筑类别,建筑材料,结构构造,建筑平面布局,建筑色彩,建筑装饰以及建筑环境等方面出发,讨论中国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展现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不仅能反映城市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点,也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在当今南宁城市建筑设计中如何持续发展古建筑文化,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在保护开发古建筑过程中,应寻求多种渠道管理和开发,做到"整旧如旧",使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完善相关法令,强化古建筑区域的建筑文化内涵的统一,并建立有地方民族特点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6.
建筑的灵魂是建筑的文化,建筑保护的核心是建筑文化的保护。古建筑蕴含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是其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做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常州古建筑文化的特色及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保护其文化精髓等问题,希望常州古建筑能发挥独特的文化韵味,体现常州的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有不少珍贵的古建筑遗存,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也是一本“凝固的教科书”。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我们对学校周边古建筑中的500多幅“三雕”作品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行了“三雕”艺术课题研究,研究性地学习“三雕”艺术化,利用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巧妙结合德育课题,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旨趣,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家乡化遗产的自豪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一个多学科共生、共享的研究性的平台,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开展人教育。  相似文献   

8.
古建筑复原是进行古建筑研究的最终目的,然而由于土木结构的建筑往往保存时间不过百年,尤其是唐代以前的古建筑几乎不存或者很少,给了解当时的建筑形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综合利用各种可以收集到的文献和实物材料,如宋代官方的建筑规章《营造法式》,建筑考古资料,敦煌壁画等多方面的依据,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是进行唐代及以前建筑复原所必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常从建筑类型、材料、结构、布局等对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建筑有赖于色彩的装饰才愈发的显出其特色.本文从早期古建筑到唐宋古建筑的色彩发展历程、建筑颜色特点以及成因几方面来表述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承德古建筑泛指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始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建设之初就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承德古建筑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重在因借的造园艺术和熔炼汉藏建筑于一炉的新风格这三个不同角度对承德古建筑进行了剖析,让人们对它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保存至今的一些中国古建筑所采取的防震措施及中国古建筑在平、立面布置、材料选择等方面体现出的技术信息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建筑工程抗震概念设计的思路,比较两间的相通之处,体现出中国古建筑防震思想对当今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发源入手,通过对传统古建筑的单体建筑结构、组群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建筑内部空间的结构空间形态及建筑外部空间的空间形态处理等一系列空间形态的分析和探究,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空间特点,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现代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建筑思想、建筑结构、布局、色彩等方面对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继承中国古建筑艺术特色的挑战和困难,提出了批判、发扬、继承中国古建筑艺术特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徽州,徽文化的核心区域。徽州古建筑,是徽文化的承载体和活化石。广泛使用雕刻作为建筑构件(徽州三雕)是徽州古建筑的最典型特征。研究徽州古建筑雕刻,应从调查徽州古建筑雕刻的源起出发,在丰富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参考潘诺夫斯基图像学层次解释理论,研究徽州古建筑雕刻的形式、结构、内容和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为徽文化研究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的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时期的文化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发展,笔者从重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研究重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形式分类及这些古代建筑的现状,着重揭示重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国内古建筑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BIM技术在莆田市兴化古街古建筑保护中的技术价值。首先对古街古建筑建立构件族库和建筑模型,其次总结得出BIM技术在古街古建筑保护中的五大创新应用优势,最后对BIM+VR技术、BIM+GIS技术应用于古街古建筑的保护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一位日本友人说:‘中国的古代建筑这样的量大面广,丰富多彩,真是得天独厚’。这句话对我国的古建筑并没有过奖。在中国,这些明清建筑仍散布在祖国的各个地区,如代表皇家古建筑的故宫,代表民间古建筑的老街古镇、祠堂、庙宇、塔楼等,都无不张显着古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张浩 《文学教育(上)》2008,(21):154-154
“一位日本友人说:‘中国的古代建筑这样的量大面广,丰富多彩,真是得天独厚’。这句话对我国的古建筑并没有过奖”。在中国,这些明清建筑仍散布在祖国的各个地区,如代表皇家古建筑的故宫,代表民间古建筑的老街古镇、祠堂、庙宇、塔楼等,都无不张显着古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民居建筑彩画是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久远的历史和显赫的艺术造诣.本文以徽州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徽州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建筑彩画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徽州彩画装饰多样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徽州建筑彩画的装饰功能.最后总结出我们应该对徽州传统古建筑彩画进行保护,让徽州的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对意大利那不勒斯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城古建筑的分布规律和风格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那不勒斯城大部分古建筑都沿着半圆形的那波里湾成散点状分布,其古建筑的始建年代大多为公元13世纪以后;那不勒斯城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只有少量分布,其表现形式为个别教堂中遗留的小堂或建筑残迹等。该城哥特式风格建筑的建造年代大多为13—14世纪时,而希腊和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则多始建于16世纪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