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满子先生的《剃光头发微》新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文章不错.耐咀嚼。我以为其有“微”可发之处,不在《教师教学用书》之所谓“选材立意大中见小.因小见大”、“道古论今,纵横联系”,也不在于《教案》之所谓“巧妙的铺垫、精巧的构思”——这些空泛的所谓“鉴赏说明”,不独《剃光头发微》专有,也不唯何先生杂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何满子先生的《剃光头发微》一文。这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但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解读并不尽如人意。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所附吴庚振先生的《〈剃光头发微〉赏析》(《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鉴赏说明"即以此为蓝本)也是舛误颇多,  相似文献   

3.
何满子先生的《剃光头发微》新人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文章不错,耐咀嚼。我以为其有“微”可发之处,不在《教师教学用书》之所谓“选材立意大中见小,因小见大”、“道古论今,纵横联系”,也不在于《教案》之所谓“巧妙的铺垫、精巧的构思”——这些空泛的所谓“鉴赏说明”,不独《剃光头发微》专有,也不唯何先生杂  相似文献   

4.
《剃光头发微》由剃光头的事件生发联想,谈古论今,纵横捭闽,所用材料十分丰富。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丰富的材料巧妙串联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柴舟 《语文知识》2005,(10):29-2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何满子《剃光头发微》一文中有几处语病:①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象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这个句子的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改为:“联语既对仗工稳,又造意豪迈……”②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并非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非”就  相似文献   

6.
饶文广 《学语文》2011,(5):72-7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收入《鸿门宴》,课文有“先破秦入关者王之”。对句中“王”,该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46页)解释为:“王,君王。使动用法,活用为‘让……称王’。”这个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陈洁 《现代语文》2009,(5):120-120
《沁园春·长沙》是否采用了对比手法,人们对此争议很大。有教师认为采用了对比手法,并找出《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对本文的解读为证。《教师教学用书》在“鉴赏要点”中认为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八课《剃光头发微》一文,作者何满子以一个理发工人拒绝给“乡下佬”剃平头,无理地要给“乡下佬”剃光头一事,表达了对滥施“权威”者的嘲讽。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在选材行文上,道古论今,纵横联系,“杂”味十足,但读完之后却给人以构思精巧,主旨突出鲜明的深刻印象。达到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的联想始终是围绕“剃光头”这一“点”,抓住理发工人无理这一“事”,为后文分析特权思想这“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互文小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二句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剃光头发微》由剃光头的事件生发联想,谈古论今,纵横捭阖,所用材料十分丰富。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丰富的材料巧妙串联起来的呢?人教版教参对此作了分析:“是为了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容,开掘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为最后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做好铺垫,如果由剃光头直接说到掌权,作品的内容不免单薄,结构是直线式的,整篇杂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固然是对的,但是言之不详。实际上只要把握了这些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要理清本文的思路,首先必须把握题眼“发微”,课本和教参…  相似文献   

11.
《剃光头发微》一文,由剃光头的事件生发联想,谈古论今,纵横捭阖,所用材料十分丰富。那么怎样将这些丰富的材料巧妙地串联起来呢人教版教参对此作了分析:"是为了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容,开掘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为最后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做好铺垫,如果由剃光头直接说到掌权,作品的内容不免单薄,结构是直线式的,整篇杂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固然是没错,但是言之不详。实际上只要把握这些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要理清本文的思路,首先必须把握题眼"发微",课本和教参对"发微"一词未作注解,笔者认为"微"就是隐秘、精微的意  相似文献   

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这样一段话:“(曾皙)日:‘莫春,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这段话可译为:“(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13.
《剃光头发微》的作者是当代著名杂文家、学者何满子先生。何满子先生1956年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并被逮捕,释放后又被打成右派。两顶帽子,一戴20多年,成了命运受极“左”路线影响最久者之一。1978年何满子乡居12年后重回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在新时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匣过,然后能改”的翻译,现行的一些图书众说纷纭。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和上海教育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古诗文对译与详注》等参考读物是这样翻译的:“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张世礼先生在1999年第11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又是这样下结论的:“综上所述,‘人恒过,然后能改’中的‘过’.是名词用作动词,但不能解释为‘犯过失’,而应解释为‘良省过失’或‘悔过’,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的名作《促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文中有这么一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此中“好事”,人教版高四册《语文》(必修)没有加注,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译文;翻检旧版教材,课本亦无注,《教学参考书》译作“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高五册第127页,  相似文献   

16.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  相似文献   

17.
陈志祥 《现代语文》2003,(11):45-45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的练习二“本文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到关系。说说下列语句中‘而’字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其中第4题材是“溪深而鱼肥”。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溪深而鱼肥”中的“而”解释为并列关系的连词的依据,可能是《辞海》。《辞海》“而”字条注⑦“语助词。表示并列关系。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入选了《隆中对》一文。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与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整理’。”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四册《长亭送别》一课,对最后一支曲(《收尾》)中“一鞭残照里”一句的读解,《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者几乎将其忽略,只在附录的祝肇年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读解的话:“最后,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她极目寻找张生远去的影像,  相似文献   

20.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对欧洲议会的普选时间的表述为:“1975年,(欧洲)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005年版第142页。2007年版第180页)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370页说:“1975年,(欧洲)共同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第381页则说:“1976年9月,(欧洲)共同体国家通过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了‘欧洲议会’。”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以上表述都是错误的,欧洲议会的第一次普选是在1979年6月7—1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