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采用观察统计法对两届"直横"乒乓球国际挑战赛上中国优秀直板运动员马琳和王皓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新形势下发球旋转、落点、节奏的不断变化以及假动作的植入与干扰是直板运动员发挥前三板优势的前提和基础。发球抢攻是直板打法的核心技战术,更是体现直板打法发球一体化的主要技战术环节,马琳、王皓在这一环节表现优异。接发球一体化以及二、四板的流畅衔接是直板打法取胜的关键,马琳接发球手段丰富,衔接技术超群,而王皓还有一定的突破空间。相持偏弱仍然是直板技战术体系的短板。  相似文献   

2.
王皓的直板反手拧拉堪称世界一绝,但随着逐渐被大家适应,他不得不在原有的接发球手段上改良创新。本组图所展示的就是王皓在反手台内拧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超强的手感吸短球的接发球技术。  相似文献   

3.
张辉 《乒乓世界》2005,(12):92-92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板选手单纯依靠推挡直接得分的机会越来越小,推挡技术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直板打法的一根软肋。横打技术的出现为直板打法开辟了新的出路,借助横打在抢攻和相持中占据主动成为直板打法新的指导思想。横打技术弥补了反手推挡的缺陷,提高了回球的速度、力量、旋转,依靠手腕的灵活运用,更加灵巧地制造多变的弧线,特别是反手位台内球侧拧可以给对手制造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中,接发球一方多数采取控制和调动的手段来回球。王皓的直板横打技术非常出色,尤其是他台内球的反手侧拧技术具有很大的威胁。在2007年世界杯和国际乒联职业巡回总决赛中,王皓通过接发球直接用反手侧拧给柳承敏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从而连续两次大比分战胜对方。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1,(5):38-38
粗略地划分,乒乓球比赛中的接发球可看成一种防守状态。接发球的目的主要是力争由防转攻,实现积极的攻防转换。在利用正手突破这一战术时,要完成攻防转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练一板防对方正手进攻的能力,否则这一战术将无法执行。这也是竞技运动中攻守转换的基本要求。 2.落点的精雕细刻 在接发球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上,生胶打法没有比其它打法更强的特点,在落点上就更要讲究,这和整个直板打法以落点刁钻见长的特点是一脉相承的。在利用落点时,有两点应该重点练,除了比较长的落点和普通的短球外,要注意“小三  相似文献   

6.
本组图片取自马林与中国台北选手蒋澎龙的对局,全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马林发球、蒋澎龙接发球(图1—9);马林反控制、蒋澎龙勉强上手(图10—16);马林直板横拉进攻得手(图17—20)。 无论从蒋澎龙本人看,还是就直板反胶这种打法而言,正手大角都应是其软肋,而马林在第三板和第五板中始终以此落点为突破口,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在此,马林充分显示出清晰的头脑、超强的意识和精湛的技术,集中体现了直板反胶进攻型打法在紧张对抗中,通过控制与反控制赢得上  相似文献   

7.
对直板打法的选手来说,前三板技术通常是制胜的法宝,而发球和接发球则是前三板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马琳作为我国当今优秀的直板运动员,其前三板技术一直是公认的模范样本。在马琳前三板技术体系中,其摆短技术可称为一绝:他不仅能摆加转下旋球,也能手腕的小动作,利用来球的旋转摆出侧旋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张继科在20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最后3场比赛的实战录像分析,对他的反手拧拉技术的运用做了系统的统计。研究发现: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为乒乓球运动员反手接发球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不仅丰富了接发球技术同时也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发展。反手拧拉技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改变了原来接发球以摆、劈为主的防守型接发球技术,由控制技术向进攻技术上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攻。反手拧拉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手拧拉技术顺应了技术的发展代表世界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最高水平,为今后的训练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颜晴窗 《精武》2012,(21):23-23,25
直板打法是我国乒乓球运动的传统打法,在我国也受到了重点保护,其技术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近年来,直板横打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成为优秀直板运动员一项不可缺失的技术。而直板横打技术作为一种直板中的新型打法需要我们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意识培养。本文主要介绍乒乓球直板横打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意识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晖 《乒乓世界》2005,(4):82-83
顾名思义,直板单面拉大都以正手冲杀见长,而对半出台球的抢冲技术则是其打法在接发球轮和反控制中赖以得分得势的利器。在实战中大胆地运用该项技术,往往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上手的几率,充分体现积极主动的意识,鼓舞士气,还能够在接发球时化被动为先手。因此,要比谁的进攻能力强,抢冲半出台球的水平就是标志,就是试金石。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直板快攻一直处于不大景气的状况,在与欧洲弧圈球打法的对抗中,因攻击力不足而显得力不从心,屈居下风。历史上,我国的直板快攻也曾有过称霸世界乒坛的辉煌时刻。那时,欧洲弧圈打法还未成熟,直板快攻逼人的攻势使其难以招架。如今,臻于完善的欧洲弧圈打法的技术已相当全面,攻击力明显高于快攻。而快攻的技术依然没有大的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4,(12):82-83
最后一组是许昕直接通过直板横拉得分的技术图解。许昕击球时在击打和摩擦的配比上进行了调整,把球拉得很薄很转,使对方没有准备,直接得分。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决赛中,张继科在决胜局9:7领先时,接发球用了一板正常拧拉,被马龙算到后直接反撕得分;随后到9:8时,张继科改变了拧拉的节奏和方式,出手时,通过前臂的迅速制动,把球吃在了球板上,拧出了一板高吊弧囤球,马龙没有防备,直接失分。许昕的这板球与张继科在9:8时的拧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直握拍正贴海绵胶近台、左推右攻或两面攻打法是我国在世界乒坛上一种独特而先进的打法。从一九五九年我国直板快攻选手在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以来,到现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直板快攻打法也不断在创新和得到发展。但是由于当前世界上的各种流派,尤其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弧圈球技术对我国直板选手威胁越来越大,因此就需要我们的快攻型打法的运动员要认真研究,从中  相似文献   

14.
王皓 《乒乓世界》2018,(1):94-95
经过中国乒乓球队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证明,“直板横打”无论是从运用理念还是技战术角度而言,都是十分先进的,毕竟它解决了直板运动员反手半台的漏洞,尤其是进攻端与对攻端的不足。以前直板打法的反手体系基本都融合着推挡技术,但是从目前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来看,直板打法要想竞争最高水平,必须要涵盖横打技术,而且还要把它作为一项主要技术来掌握,更客观一些的理解就是:直板打法可以没有推挡,但不能没有横打。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统计马琳、王皓2008年~2010年大赛中12场比赛录像,从战术组合层面对比分析马琳、王皓比赛中战术组合运用特征.结果表明:王皓前三板进攻能力不及马琳,相持能力明显强于马琳.马琳前三板进攻能力突出,打法细腻,台内小球控制严密,抢攻凶狠,正手进攻能力强,发抢后连续进攻能力不强.前三板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马琳获胜的关键.王皓正、反手实力均衡,上手积极,连续进攻与相持能力强.台内小球控制不够严密,反手拧技术使用效果不好,过于依赖直拍横打技术.比赛进入到相持后,战术组合运用表现为非攻即防,二人在接发球轮的相持中相对较为主动,效果好于发球轮.马琳、王皓战术体系同为直板反胶进攻型打法,然而在具体的战术体系内容(比赛中战术组合和运用模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运动员战术体系内容的表现取决于其技术体系的战术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球迷俱乐部     
球博士:  请问直板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怎样练好发球。南京方林方林球迷:  有关发球技术,我们已从今年第3期开始,在“初学乍练”栏目的“教你怎样练发球”一文中选登优秀运动员的发球动作解析,其中第3期和第4期就是介绍马林的发球动作,你不妨可以参照学习。球博士:  请指教一下怎样接好各种旋转的发球。球迷魏青松魏青松球迷:接发球技术是各项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采取哪一种接发球方法,应根据对方发球的旋转,落点及双方打法特点等因素而定。接下旋球,如果不出台,可用搓接,主要靠手腕发力,向前下方摩擦。目前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系统认识目前直板打法新的技战术与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三段指标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直板运动员马琳、王皓、柳承敏共计6场比赛进行研究,对其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名优秀直板运动员各有不同的技战术打法特点,各有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前三板的得分上,但相持段是直板运动员打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直板弧圈球打法的选手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进攻积极、凶猛,前三板技术过硬,台内球技术灵活多变;但是反手技术向来是一个弱点,尤其针对传统直板打法的选手。对任何直板选手来说,侧身进攻出台球都是最强的技术。直板选手在侧身时,步法移动速度很快,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腰部动作,增加回球的速度、旋转、力量,此外直板选手的手腕灵活,在击球瞬间可以改变触球部位,使回球弧线和落点突然改变,这就是直板选手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直板快攻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传统打法,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法之一,而发球和发球抢攻则是这一打法的主要得分手段,自从我国优秀选手容国团在1959年取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中国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六十年代,我们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后来因为我国处于动荡时期而未能参加比赛。进入七十年代,由于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兴,技术明显提高,特别是弧圈球的加强,使我国直板快攻打法曾一度处于动摇和徘徊阶段。我国乒乓界对于直板快攻  相似文献   

20.
柳承敏:韩国特色的反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蓬 《乒乓世界》2003,(11):60-61
与中国打法接近、也多采用直板握法的韩国人。在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借鉴了传统日式直板打法的特点,强调正手全台单面进攻。为了实现这种技术风格,他们一般站位离台较远.跑动范围较大。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运用反手技术的难度。多年来,尽管中国的直板选手一直在探索反手位技术的革新。如直板横打等,但韩国的直板选手却没有走这条路。为了适应今天乒乓球竞技中高质量的对抗.他们多是在现有打法的基础上,对原来已存的反手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增加其运用范围。以此弥补他们反手位的不足。今天我们介绍的柳承敏的三项反手技术就明显带有这一痕迹。图片提供:《桌球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