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闻界》2013,(23)
蒙太奇理论在观念摄影领域有一定理论基础,但还存在着向新闻纪实摄影领域丰富和拓展的空间。借鉴电影蒙太奇的理论成果,解读经典新闻纪实摄影案例,总结出时间、角度、类型与空间四种新闻摄影蒙太奇表达类型,并分析各自的核心表现力。同时认为,仅就作品的客观效果而言,蒙太奇能够帮助新闻摄影作品突破单幅作品天然的时空和意义所指局限。  相似文献   

2.
蒙太奇理论在观念摄影领域有一定理论基础,但还存在着向新闻纪实摄影领域丰富和拓展的空间。借鉴电影蒙太奇的理论成果,解读经典新闻纪实摄影案例,总结出时间、角度、类型与空间四种新闻摄影蒙太奇表达类型,并分析各自的核心表现力。同时认为,仅就作品的客观效果而言,蒙太奇能够帮助新闻摄影作品突破单幅作品天然的时空和意义所指局限。  相似文献   

3.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一张照片表现出  相似文献   

4.
假新闻照片一直是传媒界和新闻纪实摄影圈的毒瘤,从去年由《挟尸要价》的获奖所引发的一场风波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实:近些年来频频曝出的假新闻照片事件,已使受众对新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不仅包括了丰富详实的文字内容,图片和摄影作品的加入也非常重要.在新闻摄影叙事领域,摄影作品的质量以及加入摄影作品后编辑的思路和创作方法都受到摄影作品本身的影响.另外,基于摄影作品加入后的新闻事件文字和样板编辑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基于新闻摄影叙事的编辑思维创新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基于具体的事件性新闻进行新闻...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15,(4):74-75
2015年2月12日,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共有来自131个国家的5692名摄影记者和纪实摄影师的97912张摄影作品参赛。最终,丹麦摄影师Mads Nissen的作品《俄罗斯同性恋情侣:乔和阿历克斯》获年度照片大奖。中国摄影师一举拿下6个奖项,其中有3个一等奖。这是中国摄影人在荷赛上取得的年度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合肥晚报》和万家热线两家媒体的新闻摄影报道专栏为研究对象,结合2014年全年内容样本,从选题、视角等方面剖析新闻摄影专栏的内容选择,审视市级媒体新闻摄影专栏的发展。研究发现纪实摄影和中心图运用是其主要表现方式,并对摄影专栏引导舆论以及利益驱动下媒体可能出现职业伦理道德问题等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8.
杨丽娟 《军事记者》2007,(12):23-25
2007年,对于法制日报社摄影部主任居杨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从年初到现在,喜讯一个接着一个:2月,她的新闻摄影作品《金三角禁种罂粟纪实》在法制日报第15届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摘得了年度杰出图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主要反映的是政治活动、民生民情、经济文化、社会事件等内容。这类题材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更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新闻摄影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摄影艺术形式之一。新闻纪实类作品在拍摄上更多地受到现场的制约,无论从拍摄技巧、拍摄内容还是画面要求上都有别于艺术摄影。作为一幅摄影作品,新闻摄影类图片,不仅需要真实准确地再现,也要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发生在新闻界的假图片事件不断,先是陕西的“华南虎”事件,随后是在中央电视台获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被曝造假,之后是大量的涉假图片被质疑、曝光。假新闻让媒体很是狼狈。实际上,假照片一直是传媒界和新闻纪实摄影圈挥之不去的话题,以前我们讨论最多的是摆拍,现在较为担心的则是数字摄影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光是摄影的一种精神,错误的用光会毁掉一幅优秀作品的灵魂,而正确的用光则会让照片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好地表达出摄影师想要传达的概念。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它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而,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正确的用光理念让纪实摄影在客观记录的基础上,增添了拍摄者的主观创作意图,让作品显得更加丰富、饱满。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是视觉形象的纪实,是用“第三只眼睛”来观察新闻现象,用瞬间形象这一特殊语言来“描述”新闻事实的;是以高度概括而富感染力的固定画面形式来展现新闻事件的细节、情态和片断,并告诉读者新闻事件的丰富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读者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好坏,是根据它的新闻价值和它包含的信息量多少而定,照片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越能扣动读者,体育摄影也不例外。有人曾说;体育照片拍得再好也不是新闻作品,充其量是把照片拍得很美,是一幅欣赏作品。而笔者通过几年拍摄体育照片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体育摄影不是没有新闻、而是大有新闻可作。体育摄影记者完全可以在拍摄时将更多的新闻含量凝固在照片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摄影记者对比赛中的新闻人物、明星队员及场内、场外、赛前、赛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给予关注,及时用相…  相似文献   

14.
彭小琴 《新闻界》2012,(1):28-31
如何运用新闻摄影独有的语言特性,拍摄出令人瞩目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是新闻摄影从业者的实践探索,也是新闻摄影研究者的理论追寻。摄影作为无国界的影像语言,必须塑造典型的可视形象,从而体现形象的价值;拍摄中要能通过客观真实的画面将作者对事件、人物的深刻领悟独特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作品强烈的内在冲击力;而这样的画面,是融入了具有思想和灵魂的摄影者自己的情感,传达着他所表达的特定意义。探寻这些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特性可为新闻摄影新的表现途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魏明清 《新闻窗》2012,(3):112-112
在摄影创作中,精确地再现现实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酝酿到作品的艺术处理以及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没有构思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一幅平庸的纪实照片和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区别,恰恰在于是否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熔铸进去,并通过特定的艺术构思体现出来。正由于摄影往往是在极为短暂的瞬间完成,因此深入探讨摄影艺术构思的特点和规律,就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6.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17.
一幅完美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要求它的内容充实,而且要求构图的形式也能达到完美的统一。照片的构图形式越优美,就越感人,起到的传递内容效果就越好。所以,新闻摄影作品要求思想内容深刻,意境深邃,并要画面简洁,主体突出,最忌浮浅、庸俗. “此处无声胜有声”是对一幅好摄影作品的概括。一幅构图形式完美的新闻摄影作品应含不尽之意于画外,使人觉得有无穷的画外之音不绝于耳,有无尽的画外之情萦绕脑际。匈牙利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西班牙战士》、《阵亡的一瞬间》等  相似文献   

18.
怎么定义突发事件摄影呢?以笔者拙见,突发事件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事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运用抢抓的手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形象进行现场摄影纪实。其新闻形象有强烈的现场感,对读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突发新闻事件出精品是一个规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平面新闻媒体上,能对读者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非优秀的突发事件摄影作品莫属。“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只从全世界的优秀新闻照片中评出一幅“年度最佳奖”。而几十年来,“年度最佳奖”中80%为优秀的突发事件照片。中国新闻奖中,突发事件摄影也占据着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纪实类摄影作品中,新闻组照主要是对事件、人物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报道。此类报道画面冲击力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能引发受众的联想和深层次思考。本文认为,要不断强化新闻组照的深度报道特征,除了摄影记者选择拍摄的题材要有故事性、单幅照片间要有因果关联性外,文字说明也应该有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凝固的肖像     
徐斌 《新闻实践》2011,(4):F0003-F0003
在今年的人民摄影报“2010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潇湘晨报》记者杨抒怀拍摄的反映江西宜黄抗拆迁自焚事件的《宜黄钟家姐妹》(附图一),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年度最佳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