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班里讲了一个有关昆虫的故事,孩子们竞陆续带来了各种昆虫:螳螂、蚂蚱、蛐蛐、蝈蝈、瓢虫、蜗牛……各种小笼子在窗台边摆了一长条,引得孩子们一有空就往窗台边挤。或许是孩子们太吵了,笼子里的小昆虫们特别安静,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听到昆虫的"歌唱"?中午吃饭了,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窗台边忽然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声响。是昆虫在歌唱吗?孩子们  相似文献   

2.
<正>一、活动主题的提出——"心有疑惑千千问"一个课间,同学们拿着一些昆虫图片相互传看,小声谈论着。我问孩子们:"对昆虫感兴趣吗?"男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感  相似文献   

3.
今天教学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是一篇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文章,从文章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近乎痴迷的爱恋。也许是孩子们都喜爱昆虫的缘故;也许是为了配合教材的缘故,孩子们正在阅读《昆虫记》这本著作;  相似文献   

4.
刘平 《南昌教育》2007,(6):27-27
生活经验是幼儿创新的源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前奏。因此,教师围绕主题,不断更新教室的环境布置,丰富区域的活动材料,能较好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营造一种探索、创新的氛围。如我在教室里摆设了一些昆虫的图书、图片、模型和实物,孩子们马上有了兴趣,总是围在一起观看、讨论、争辩,缠着我问这问那,“老师,小蚂蚁会说话吗?”“为什么毛毛虫和蝴蝶躺在一起?”“这片叶子怎么还长了眼睛和腿呢?”……这样,很自然地引入了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孩子们积极地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了解了很多的昆虫知识。  相似文献   

5.
我利用我班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设计了各种活动角,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随时可观察,随处可操作。 1.自然角自然角设在室外窗台上,这样可使盆栽的植物得到阳光和雨露。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小麦、大蒜、水仙、萝卜、白菜、蚕豆及各种草花。孩子们观察植物的成长并学习用图画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我们还收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供幼儿观察。秋天还收集各种落叶,制作成植物标本等。自然角里还喂养了金鱼、小甲鱼、螃蟹、蟛蜞、蚕、螺蛳等多种小动物。孩子们还捕捉昆虫,制作昆虫标本。自然角成了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本周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关于昆虫的,目标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和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我想,在活动进行时不去限制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分,只要求能讲出自己的理由。活动开始是看录像——有趣的昆虫。小朋友们边看边讲,兴致很浓,我在中间穿插了一些介绍。本来下一个步骤是回到班里学习关于分类的内容,但是,我感到孩子们好像仍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求知欲、好奇心。从这个基点出发,在“认识昆虫”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发现,用活的昆虫开个“游戏大会”,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呀!在玩乐中,孩子们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观察、讨论,既获得了清晰的认识,又发展了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8.
今天,学校的每周一听活动又正常开展了。学校里的一位女骨干教师上课,她走进教室,教师、学生的一切已经准备有序,课堂也因此拉开了序幕。课文是五年级的《装满昆虫的衣袋》,讲述了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文章想要告诉孩子们的便是:当做某一样事有兴趣的时候,能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蔡蔚 《山东教育》2010,(7):69-69
今天教学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是一篇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文章,从文章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近乎痴迷的爱恋。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起得早,幼儿园里空气好。草坪上,树底下,小动物们在赛跑。孩子们,快快跑,捉来昆虫仔细瞧。圆眼睛,小嘴巴,身穿黄绿两种袍。两对翅,六只脚,活动灵便又轻巧。  相似文献   

11.
《昆虫》一课是选择蚂蚁作为研究材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蚂蚁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日常生活中,学生只能见到在地面上活动的蚂蚁,蚂蚁穴内部的情况对孩子们来说是—个谜。为此我们设计了可以观察的活教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世纪英才,每个学期都会有孩子们最喜欢的跳蚤市场活动。可能大家会好奇地问:跳蚤市场?什么是跳蚤市场啊?两年来,陪伴孩子经历跳蚤市场,感受跳蚤市场,总结跳蚤市场,让我感受颇多,请与我一起走进世纪英才的跳蚤市场,一起走近世纪英才的孩子们。一、课堂花絮师:孩子们,我们学校要举办跳蚤市场,你知道什么是跳蚤市场吗?生1:跳蚤是一种动物。生2:跳蚤是一种昆虫。生3:跳蚤市场是卖旧东西的。  相似文献   

13.
认识昆虫是幼儿常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然而,教师使用的教具一般往往只有挂图,如果教师能自制一些昆虫的标本给小朋友看,使小朋友直观地、真实地感知这些昆虫,将大大地提高孩子们认识昆虫的兴趣,对提高他们的观察、认识能力也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假如我是张老师,看到孩子们专心致志地“研究”昆虫,我会非常高兴。但高兴之余,我必须面对这样一种选择:是“追随计划”——带孩子参加园里统一的早操活动,还是“追随孩子”——支持他们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的案头摆放着几十本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昆虫书”。这些“昆虫书”是怎么来的?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6.
我的案头摆放着几十本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昆虫书”。这些“昆虫书”是怎么来的?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园在自主构建园本课程、组织实施开放性教育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使预设课程走向开放,走向幼儿生活。下面是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蚂蚁”中的一些新尝试。通过这些活动,我感受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使整个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和深入;使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知识以外的东西。一、自主的探索活动随着天气的回暖,孩子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草地、树底、路边花丛下的一些爬行小昆虫,其中蚂蚁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昆虫之一。“这是小蚂…  相似文献   

18.
叶丽媛 《家教世界》2022,(21):32-33
<正>活动背景生活处处有科学,蜜蜂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小昆虫。然而由于蜜蜂不易捕捉、形体细小并且有一定的伤害性,教师很难带领孩子们进行日常观察。其实,蜜蜂具有许多独特的习性和有趣的知识,有益于开拓幼儿视野,激发幼儿探索,促进幼儿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5—6岁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好学、好问,对大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而且乐于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来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9.
结合教学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是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知行结合、提高素质的有力手段。为此我们请了省林科所杨所长,环保局小王老师,市林科院罗老师来给学生上课。 我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贵州省林科院,杨院长亲自为孩子们上课,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介绍了怎样鉴别有毒植物。在大森林中,学生自己动手采集植物标本,捕捉昆虫。中午自己砍柴做饭烧烤,这对于城里的孩子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活动回来师生共同制作了许多植物标本、昆虫标本,有的学生还写出了《保护花草树木》、《我学会了制作植物标本》、《怎样鉴别有毒植物》等科技小论文。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课有许多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动植物生活的环境,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捕捉昆虫、小动物等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的因素,就看自然教师是不是一位美的使者,一个有心人。 学习‘植物的根’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根的不同形态,须根、直根、变态根……,绘画能力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