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灸对运动员运动时机体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运动员进行穴位施灸处理,并以服用西洋参组作为对照,观察定量运动时机体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经过2个月的施灸处理,结果表明,艾灸可以明显降低运动员运动时机体血清肌酸激酶(CK)的活性,同时使SOD活性保持相对稳定。提示,灸法可以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减轻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后出现运动性疲劳做出中医分型与诊断,同时监测与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的代谢物质[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BUN)]等生化指标.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症为多,占54.4%;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C K、LDH、BUN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高于实验前组低于疲劳组.结论:用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能较灵敏地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为中西医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地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已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采用药物贴对受试者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敷贴,对照组采用安慰贴对受试者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运动心情评价(POMS)、情绪状态总估价(TMD);检测受试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记录受试者8 00 m全力跑成绩。结果:穴位敷贴可减轻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RPE值(P〈0.01);穴位敷贴可缓解运动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TMD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可升高运动后4 min机体血乳酸(P〈0.05)和血氨浓度(P〈0.05),降低运动后20 min机体血乳酸(P〈0.05)及血氨浓度(P〈0.05),显著提高受试者8 00 m跑成绩(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运动员机体内血乳酸和血氨的代谢,提高运动员耐缺氧能力,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冬训生理期尿比重、肌酸激酶(CK)、主观感觉疲劳程度(RPE)、心率负荷、运动总负荷,以及步态平衡进行数据分析与测量。除了依靠我国高水平运动员通过长期训练及比赛掌握一些技战术以外,还可以运用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机能状态进行评定,减少运动的损伤,保证运动员良好精神状态。结果:心率负荷与总负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总负荷与尿比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总负荷与步态平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尿比重与肌酸激酶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尿比重与总负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总负荷与肌酸激酶之间存在正度低度相关,尿比重与肌酸激酶之间存在正度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举重     
G884.014.7 9704890大强度力量训练后不同水平举重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刊,中,A]/张莉,周卫海,姚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17(2).-26-29表2(DW)举重//大强度//血清酶//肌酸激酶//CK//活性通过对不同水平举重运动员大强度力量练习后,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差异的观察,表明大强度运动后,高水平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的CK 活性均明显升高,但高水平运动员的 CK 活性明显低于一般运动员,且差别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比较恒功率不同阻力下运动性疲劳的生理、生化特点,探寻恒功率不同阻力下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和恢复规律.选取15名健康男生,用功率自行车进行5次300W恒功率运动测试,每次测试采用不同运动阻力,运动后即刻记录运动时间,测试心率、血压、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以及血液肌酸激酶(CK),次日晨再次测试Hb、BU、CK.结果表明:在预定功率的恒功率运动中,阻力过低或过大都不利于延长运动时间,适宜的阻力才可以维持较长的运动时间;工作肌收缩频率增加易导致心率增加和血红蛋白损伤,工作肌收缩阻力增加易导致血压升高和BU、CK恢复减慢.  相似文献   

7.
采用RPE评分、运动成绩测试、心肺功能测试及心脏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等方法对运动员心脏功能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1)穴位离子导入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提高专项成绩,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无氧闲心率,提高有氧耐力,推迟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2)穴位离子导入可改善运动员心脏神经肽ET和CGRP的分泌,使之向更有利于适应运动负荷的方向发展。结论是:(1)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2)穴位离子导入能多环节、多层面地保护心肌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8.
绿茶活性提取物对有氧性运动疲劳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绿茶活性提取物对优秀赛艇和足球运动员有氧性运动疲劳后血清尿素(BU)含量、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表明绿茶活性提取物对骨骼肌损伤有抑制和修复作用,同时有效减少运动所造成的机体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分解,以及通过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增强运动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等机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过量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加速对剧烈有氧运动产生的自由基的清除,从而促进机体运动性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9.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从离心运动致大鼠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及血清CK活性变化的角度,探讨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与血清CK活性间的变化规律,为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机制的探索及预防与康复等提供实验依据.动物模型采用一次持续性下坡跑运动训练.训练结束后,按不同时间点取血、取材.骨骼肌光镜切片(HE)制作与观察,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肌酸激酶(CK)试剂盒和6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大鼠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组织损伤形态学和CK活性均出现不用程度的变化,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改变在运动后24~48h最为明显,而血清CK活性的峰值出现于离心运动后即刻,表明血清CK活性与骨骼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并不一致,骨骼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呈时相性、延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备战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利用肌酸激酶指标对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训练监控。结果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在赛前控降体重情况下,大强度训练对血清CK活性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血清CK能比较灵敏地反映举重运动赛前训练的强度。大强度训练周血清CK总活性高于我国女运动员的参考范围,应注意监控及疲劳恢复,防止疲劳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