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获取最优的充填材料配比是实现地下矿山安全充填与高效开采的前提。为了优化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充填材料配比,采用正交试验与响应面法耦合的方法开展充填配比试验设计与优化,并基于矿山实例阐述了试验优化方法、步骤与验证结果。介绍了正交试验与响应面法的应用步骤并结合充填配比优化的实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在充填材料配比试验中,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极差分析重点考察单因素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程度;响应面法通过方差分析与响应面图,重点考察多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程度;基于正交试验与响应面法耦合的试验设计可验证单因素与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充填材料配比试验的影响行为和变化规律,从而优化采矿充填材料配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结构仿真中有限元仿真精度及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高阶响应面方法进行建模及优化,并用桥梁模型来验证。选取合适参数,采用试验设计获取响应样本点,基于数理统计的逐步回归法对各自变量进行显著性分析,筛选对目标响应函数显著度高的自变量,再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各自变量的系数,得到三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对比修正前后模态频率,结果表明应用响应面方法能得到简单而高精度的结构模型,从而验证了高阶响应面方法在建模及模型优化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响应面方法研究特级道砟休止角的离散元参数仿真试验,建立多次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以及对道砟接触参数进行优选。通过多参数的响应面法为碎石道床离散元参数的快速标定提供有效途径。创新点:1.基于响应面法对离散元道砟接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道砟最优参数的回归方程及回归曲面。2.以道砟堆积体在多个正交平面的均值为道砟休止角,构建基于一致线性描述方式的道砟休止角实测试验与离散元仿真试验。3.提出道砟参数的动态标定思想。方法:1.通过道砟休止角的室内试验,测量出道砟休止角度的有效均值。2.以实测结果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法对道砟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优选。3.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1.通过采用休止角的4个正交面取均值的方法对中国特级道砟休止角进行实测所得到的平均值为(39.78±1.27)°。2.以实测结果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方法对特级道砟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优选,由方差分析可得2个显著的一次项参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以及多个显著的多次项参数组合;最优参数组合为:泊松比为0.24,密度为2600 kg/m~3,杨氏模量为5.45×1010 Pa,碰撞恢复系数为0.72,静摩擦系数为0.56,滚动摩擦系数为0.27。3.利用特级道砟离散元最优参数建立了离散元轨排模型,并进行了轨枕横向阻力试验;仿真结果与室内试验实测阻力曲线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响应面法获得的接触参数取值可用于碎石道床相关的离散元仿真。  相似文献   

4.
一种利用等效模型与遗传算法的动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现有动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计算效率不高或者可能获得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等效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动态有限元模型修正新方法.首先,在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内,根据预设的多项式模型的阶次以及自变量的个数,利用试验设计方法获得拟合响应面模型所需要的最优样本点;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样本数据,并利用回归分析获得响应面模型,从而以响应面模型逼近结构特征与设计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在遗传算法的适应度评估环节,利用响应面模型替代有限元模型计算对应于一组设计参数的结构特征,并计算遗传个体的适应度,最终通过进化获得最优解,即为修正后的设计参数.以汽车车架模型为例,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模态试验,并利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模型修正.修正后,模态频率误差的均方值小于2%.用修改后结构的动态特性的测试结果,对修正后有限元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检验,模态频率预测误差的均方值小于2%.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作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吸光值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桑椹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参数是:提取温度为63℃,料液比为1:46,提取时间为36min。响应面模型在此条件下预测的桑椹原花青素提取率是0.944%,验证值为0.983%。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4.13%。  相似文献   

6.
用响应面法与正交法两种方法优化黄蜀葵闪式提取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与正交法分别得出最佳的闪式提取总黄酮的条件。结果表明,响应面法确定最佳工艺为提取溶剂53.42倍量、乙醇浓度为75.01%、提取时间为93.56 s、提取2次;正交设计确定最佳方案为提取时间为100 s、提取溶剂50倍量、乙醇浓度为75%、提取2次。响应面法精确度略优于正交试验设计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1.比较并改善翼型参数化方法,获得设计变量少、拟合精度高的参数化方法;2.在参数化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取翼型流场参数,优化并获得特定条件下升阻比最大的翼型。创新点:1.通过与多项式拟合方法的对比证明了类别/形状函数转换(CST)法在翼型拟合方面的优越性,并通过调整控制点分布,在不增加设计变量的基础上改善了CST方法;2.通过建立响应面模型,利用多岛遗传算法与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更好的翼型优化效果。方法:1.利用修饰后的CST法对翼型进行参数化拟合与设计,并通过与二项式拟合法比较来验证其优越性;2.通过数值方法对翼型周围流场进行计算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获得精确计算气动参数的仿真条件;3.通过拉丁超立方采样获得设计变量,建立设计变量与翼型升阻比之间的响应面模型,通过多岛遗传算法与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法的结合和优化,得到一定条件下升阻比最大的翼型。结论:1.CST法是一种优秀的参数化方法,本文的优化改善了形状函数控制点选取法则,使其对翼型头部和尾部的描述更加精确;与多项式相比,CST法可以通过更少的设计变量得到更高的拟合精度。2.基于多岛遗传算法的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法在本文中用以优化翼型使其具有更高升阻比。优化前后翼型的比较显示,两种优化方法的结合可以得到比单独使用各优化方法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微生物培养基优化中常用的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均匀设计、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遗传算法以及响应面优化设计等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者提供直接的试验优化方法的各种对比信息,介绍了常用的几种优化设计方法——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和响应面设计,分别从基本定义、应用特点、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优化设计方法的适用面不同,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其中响应面设计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化应用面较广。研究结果可以为科学合理的选择试验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脐橙渣中类黄酮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对类黄酮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各因子与类黄酮得率关系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4%、液料比26 mL/g、提取温度70℃.此条件下类黄酮的得率为3.59%,与预测值3.67%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