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测、判断"作为日语中常见表达形式的一种,使用频率非常高。主要用于说话者在一定的话语条件下,针对某事表达自身的判断及预测。然而,由于说话者所作判断及推测的主客的立场不同及可信度的大小等差异,所采用的推量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中选取了日语中十分常见的"だろう"与"思う"两种推量表达方式,列举大量例句来探讨两者用法的特征及区别。论文的前两部分主要是对于"だろう"及"思う"的用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二者的使用方法及推量成立的诸多条件;第三部分是通过例句分析,总结出两者用于推量表达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彭燕 《考试周刊》2010,(6):117-119
本论文主要从推量和要求确认的两大用法来探讨‘だろう’的意义和功能,并与其他相似表现形式的用法相对比,以便帮助学习者加深对‘だろう’用法及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存在着很多用于表示确认的表达方式。其中的"だろう"与"ね"这两种表示确认的句末表达方式是最为常用的。在分析各自用法出发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表示确认关系时二者的区别,以期对日语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之"字的词性及其主要用法(多以<孟子·梁惠王>为例),试图对比现代汉语"的"字分析其在古今汉语使用中的变化差异,并多从其助词的用法角度推测其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语众多表示推论的助动词中,"はずだ"使用频率高、表现形式多,往往被翻译为"应该",但其在不同语境下具有多种语义用法,利用语料库对"はずだ"的对译情况、用法分布、接续谓语、助词搭配等进行考察,从推论的前提与结论入手,梳理"推测""反事实""确认""想起"四种主要用法的特征与内在联系,为使用、理解该助动词提供参考。各用法在命题的真实性与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逻辑关系层面又相互关联,表示预定与确认的用法不属于特殊用法,均可用推论的逻辑加以解释,前接谓语的时态性在不同用法中的体现有所偏差。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的情态动词数目不多,变化并不复杂,词义亦不丰富,但由于它们在某种情况下的交替使用,意义相近,在某种情况下又不能交替使用,或受到了某种限制,这就给初学者造成了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情态动词的用法尽管复杂,但根据它们的词义和用法特点,概括起来不外乎非推测性用法和推测性用法两种。本文拟从这两种用法入手,探讨他们的用法和交替使用时的区别。一、情态动词的非推测用法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前80回"和"类连词有"和、并、与、及、以及、同、连"等七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66%强,而"及、以及、同、连"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太平经》中"向、嚮、鄉"的用法和分布情况,认为其动词"向、嚮"和连词"向、嚮"略有混用,但"向、嚮、鄉"的用法仍然存在较为明确的分工。"向、嚮、鄉"均无典型介词用例,这符合先秦两汉时期"向"的用法特点;同时还认为可尝试通过考察某些道书中的一些语法现象,如介词的使用和分布情况来推测某些道书大致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9.
情态动词是初中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也是各地中考试题的一个考查热点.下面结合部分省市中考试题,对情态动词的考查热点作一分析. 一、考查can,may和must表示推测的用法 情态动词can,may和must都可以表示推测,但它们的用法不同. ①can表示推测时,意为"可能",表示客观可能性,通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就中考而言,主要考查can't表示"不可能"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历年各地考纲及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每年各地高考必考情态动词的用法,本文将结合历年各地高考题,帮助同学们把握高考情态动词表示"请求"和"允许"及表"推测"两个考点。  相似文献   

11.
袁磊  王玲玲 《文教资料》2012,(27):121-122
"真心"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为"真实的心意",是个名词。但是,随着名词不断被用来作状语,"真心"常被用作副词或形容词使用。但是"真心实意"的意思基本保持不变,从释义上来看,"真心"这个词原本是带有褒义色彩的,一般情况下后接褒义或中性色彩的短语或结构。近来发现"真心"后面可以接贬义色彩的短语,如"恨","深恶痛绝"等词语。这种情况下,"真心"与"真的"相近,在表达上却优于"真的"。这种用法与传统意思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是不同的,属于词语用法搭配的变化。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描写,并从语义,句法,语用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形成原因作简要描述。此外,对此用法的发展趋势作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语气副词“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及裴注中语气副词"其"主要表示命令希望等祈使语气,其次为推测判断语气、反诘语气等。这与《左传》中"其"主要表示推断、反诘语气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借此可以看出语气副词"其"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用法变化。  相似文献   

13.
情态动词     
考点分解 情态动词:常规用法、推测用法、及虚拟用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命题的角度和思路都在翻新,但不管怎样变化,还是脱离不了词的基本含义、词与词在使用上的细微差别和基本的语法框架。通过对历年高考情态动词考点的分析、探究,可以看出高考对情态动词的考查非常稳定,即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和推测用法(表推测仍属基本用法)。高考考点的"稳定性"告诉我们:高考英语命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复习迎考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准备书本上的知识点(这是基础),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去研究历届高考试题中的重要考点(这是捷径),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反身代词"己"、"自"、"身"等在古汉语中皆有指代三身的转指用法,通过分析这几个反身代词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并考察此类现象在古文献中的分布后,认为反身代词转指三身的用法并非其向三身代词的转化演进,也非此类代词语法功能的转变,而是由于古汉语的特点及语境导致反身代词的这种转指用法的产生,其自身表己称之功能并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其"是高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属于多义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极其灵活。采用穷尽式的调查方法将其用法主要归类为代词和副词。将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复指代词。副词主要分为:表委婉的推测语气副词,表反问的疑问语气副词,表希望、祈使、命令的语气副词和表假设的语气副词。与此同时,还对"其"的用法和词组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虚词"其"的简析,对高中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中,must的否定形式之复杂可谓十三个情态助动词之首。归纳如下。同大多数情态助动词一样,must有两种用法:非推测性用法与推测性用法(non-epistemic epistemic usage)。下文就按这两种用法分开进行论述。一、非推测性用法 must的非推测性用法,亦即它的根本意义(root meaning),表示义务(obligation)或强制(compulsion),可以译作”必须”。例如: I feel I must write to thank you for all your help.  相似文献   

18.
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对某一动作或状态的态度和看法,它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词义不完整,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和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即动词原形)连用。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它的用法很多,其中情态动词表示对现在情况进行推测的用法是中考的重点。表示对现在情况进行推测的情态动词有  相似文献   

19.
近来网络论坛中"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求"常规用法是组成固定词或短语、组成兼语句或者是用语口语中,而在网络中"求"的新用法已悄然出现。"求笔记本"、"求解脱"、"求指导"等这些用法都活跃于网络中。网络中"求"的用法较以前更为随意自由,其在语法结构和语用上都具有新的特点。而这些用法的产生,与语义、语用环境及社会文化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0.
从"その"的汉译存在多种情况入手,探讨日语中"その"的用法及使用规则。首先把研究范围限定在"その"的文脉指示用法,接着介绍了"その"在文脉指示中的两个用法;最后,总结了"その"在文脉指示中的五个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