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隔代教养正在对众多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将会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父母教育责任的教育和对祖辈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儿童的父母要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使孩子快乐、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2.
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并且心理健康更容易被忽视,同时也更容易影响人的一生。据研究,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从童年期或少年期开始萌发的。您的孩子心理健康吗?请您回答下面的儿童社会行为和情绪问卷.来测一测吧!  相似文献   

3.
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并且心理健康更容易被忽视,同时也更容易影响人的一生.据研究,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从童年期或少年期开始萌发的. 您的孩子心理健康吗?请您回答下面的儿童社会行为和情绪问卷,来测一测吧!  相似文献   

4.
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责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要么心理焦虑、抑郁;要么过分淘气、厌学甚至逃学。“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外出打工者的心头之痛,同时作为一个深刻、典型、严峻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之痛、教育之痛。本期我刊将与一线教师共同来关注、探讨"留守孩子"心理与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教育的天然学校,理当承担培养儿童健康发展的责任,理当在儿童发育发展中,和学校、社会团体一起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是人的道德形成的基本理由,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并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品德要素.当孩子有正确的道德观时,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他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素质,有良好人格品质结构才有利于孩子的品德培养.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连的",在我们关注幼儿生命健康的同时,幼儿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关爱每一个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更是这个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应该掌握最基本的心理研究技能和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要么心理焦虑、抑郁;要么过分淘气、厌学甚至逃学。“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外出打工者的心头之痛,同时作为一个深刻、典型、严峻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之痛、教育之痛。本期我刊将与一线教师共同来关注、探讨"留守孩子"心理与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注家庭教育,一直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于社会,因为孩子生活于社会之中,因为孩子终究要服务于社会。所以,要做称职的父母,就必须把孩子放到社会群体中去思考,就要了解整个社会儿童的生存状况,也要把关心自己的孩子与关注整个儿童群体相联系。有一个关爱孩子的社会远远优于只有一个关爱孩子的家庭,从这点考虑出发,2003年《少年儿童研究》开辟了《儿童现象时评》这个栏目,针对儿童当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进行调查、描述、评论。希望您关注这个栏目——来稿、提供线索、评点。  相似文献   

11.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指父母和孩子共同分享孩子的自传记忆并进行交流.父母尤其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自传叙事是儿童早期认知、自我、社会情感等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自传叙事的内容、风格以及结构影响着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方向.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父母一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促进儿童心理理论、自我、情绪理解、语言表达、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人们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要条件。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人的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原因,不易确定,一般来讲,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敏锐的智力、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稳定的情绪,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对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美国加州心理研究所德博拉罗斯爱博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每天可以慢跑八公里和摄取各种健康食品,但是同亲属或同事发生一次争吵就能毁掉他几天生活的质量。”可见,心理健康多么重要。因此,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家庭教育关注的焦点,为孩子从小创设健康、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与家教》2006,(11):52
一是智力符合常态。心理健康的儿童智力是正常的,多数孩子的智商(IQ)在85 ̄115分。他们能够适应一定的学习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天才儿童的记忆力极强,对事物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才智超群,有独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二是情绪稳定而愉快。心理健康的儿童以积极的情绪表现为主,充满了喜悦与欢乐,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每个家长都很重视的,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有人重视和维护了,这是在家庭教育中必须立即下决心纠正的问题。所谓儿童心理卫生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按心理发展规律,在其禀赋的基础上,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培养儿童健康的、健全的性格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使儿童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过去,家长总认为孩子能吃好,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西,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调查显示,其在学习、交往、品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中国,留守儿童是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代表,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诸多压力令大学生心力交瘁,心理健康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他们面临着更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极力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复杂和竞争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对家长的不同教育理念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分析,提醒家长,在关注孩子的思想素质、知识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同时,更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做父母的整日为孩子的生活、学习而操心忙碌的时候,不知是否关注到孩子行为和情绪上的一些特殊或异常的现象?据哈尔滨市心理专家于德澧提供的资料,约有12%~16%的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约有2%。另据来自中国先锋网的报导,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疏导,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营养,是父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但一般人都是以身高、体重、肌肉、脸色等方面来衡量孩子的营养状况。然而,现代医学认为,一个健康儿童,不仅要体格健壮,而且要心理健康。所以,做为父母,不妨同时查查你的孩子是否缺乏心理营养。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教好孩子的问题上,教师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教好孩子的出路又在何方?……诸多问题,似乎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便可以找到答案.然而反思客观事实并作理性思考,发现这句教育口号初看合理,实有不少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