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2011,(8):46
第一部分"体育教案"部分论文1:从名称归类谈体育教案命名的规范性问题论文2:论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问题论文3:论体育教学过程的"合理分段"问题论文4:论体育教案核心结构要素的"取舍"问题第二部分"课堂教学"部分论文5:"集合整队"——体育课上不可忽视的课堂常规论文6:"成体操队形散开"——体育课上不够规范的口令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3):92-93
<正>"我是六(5)班张小宝,今天由我负责整队。全体都有,立正,向右看齐……"随着一连串洪亮、有力的口令声,体育课开始了。按照传统模式,体育课上课伊始的课堂常规环节是由专职体委负责组织本班同学集合站队、清点人数并将缺席人员向教师说明情况等,然而有别于传统做法,我所授课的班级体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采用轮换体育委员的方式进行动态管理。身为一名职初教师,对于学生的特点及其性格特征还未能全面掌握,课堂教学自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会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有益于创造一个尊师爱生、和谐民主,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一、体育课准备部分的运用准备部分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一般性发展练习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走上“讲台”,让学生负责整队集合、调动队伍,并且在过程中只向学生提出整队的标准,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给学生一些提示。学生领做徒手操或韵律操,体育游戏或反应能力等练习,同样让学生自己准备,但给学生时间准备,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由学生自愿结合2~3人或…  相似文献   

4.
上学期的一节高二体育课,内容是短跑的第二次课:复习蹲踞式起跑,学习蹲踞式起跑接途中跑技术.照例,课的开始部分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体育委员把人数报给笔者之后,发现少了几个人,而这几个人正是班上身体素质较好但是平时上课却不认真的学生.就问他们去哪里了,体育委员说去打篮球了.  相似文献   

5.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同许多老教师交流中体会到,要上好一堂体育课,不仅仅要重视课的基本部分的教学,而且对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结束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以下从这几方面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要重视课的开始部分。 体育课的开始部分的主要任务是集合、整队、检查服装、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任务等。一堂课上的好坏直接与课的开始部分组织的好坏有很重要的关系。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科目。体育课大多是在户  相似文献   

6.
<正>一、放权一点时间,培养小小指挥员传统的体育课,整节课都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满堂贯"的体育课,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思维的发展。对此,可以在课的开始和准备部分,让学生轮流进行课的集合整队,指挥做徒手操等各项准备活动练习,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指挥能力,开展培养"小小指挥员"的教学尝试,不仅  相似文献   

7.
邢雁 《体育教学》2002,(4):39-40
一、开场不宜淡如水在上体育课之前往往大多是体育委员先整队,检查出席情况,然后向教师汇报,接着教师向同学们问好、宣布本课任务、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这样做也是课堂常规,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但是我们教师能否在上课之初设计一段好的导语和导入方法,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上好该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中,总会有同学迟到,或是上课的前几秒去上厕所,体育委员整队时永远都要等那几个拖拖拉拉的学生。我就在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们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整队时真正做到"快、静、齐"。之后我实行了一个办法,当学生整好队站在操场时,我会记录他们每次整队集合的时间,并大声的告诉给每一个同学,一个星期下来,我会将一星期中集合时间最短、队伍最整齐的那次成绩公告给各个班级,并在一个年级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一堂体育课中,开始和准备部分的教学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开始和准备部分的教学效果,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常规,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特点,采用了做游戏和球类活动的方法.现在学生己形成了一个习惯:凡下面一节是体育课,上节课下课铃响后,就主动地到操场活动,改变了过去二分钟预备铃响后才整队的情况。待学生活动到上课后七、八分钟时再整队,宣布课的内客,然后进入基本部分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好  相似文献   

10.
上课铃响了……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上体育课啦!(也没有集合、也没有整队,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自由活动,呼啦一下,活泼乱跳地把老师围在中间) 教师:小朋友们好!(和蔼可亲) 学生:老师好!(学生立正) 教师:这堂体育课,我们投掷纸飞机、降落伞、小沙包、小朋友们说好不好?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年级新生队伍集合时,曾经遇到新生怎样都记不住自己站位的尴尬,也常常目睹其他教师在一年级新生体育课集合时的忙乱与无奈,针对这些情况,通过思考并在一年级新生体育课教学中进行了尝试,通过进行"室内点名小游戏",对帮助学生快速集合整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能有效帮助我们解决一年级新生排队难的大问题,为在室外上体育课顺利的排队集合作好铺垫。在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初期,当他们关于小学的一切常规要求都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上课铃声响了,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慢跑2圈,做徒手操;然后,体育教师开始上课。殊不知,此类现象招来的便是学生的一致抱怨:"哎!又要跑步了,真没劲!"由此,严重削弱了学生对准备活动的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对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认为,当前体育课的课堂常规中,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报告人数的形式有待改进。据了解多数体育教师不是每次课都带点名册,就是带着点名册,也很少能把请假学生的名字以及原因记下来。这样既弄不清请假和见习原因,又在课的开始部分浪费不少时间。为此,我们使用了考勤登记表(见附表)。使用考勤登记表可以很清晰地记录学生请假以及见习的原因;还可以为学生的各种体育评定提供必要的资料。实践证明,使用考勤登记表后,学生很少有迟到、旷课现象,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纪律性和积极性。考勤登记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牛超 《体育师友》2012,(1):45-45
1.集合整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育课的教学,受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学生每节课集合的地点会经常变化。针对体育课的特点,体育教师应该提前到达集合地点。集合地点的选择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需要来确定,还要根据天气等外界因素来选择。比如,冬天要尽量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夏天则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教师这看似小小的举动体现出以身为范的态度。在学生一堂又一堂的体育课上,  相似文献   

15.
彭英 《体育师友》2012,35(2):34-35
在对体育课"集合整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集合整队"过程中需要做到的几点进行了小议,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集合整队"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强 《体育师友》2010,33(3):16-17
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现实常态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往往忽视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活动,有的课结束基本没有整队,老师先离场由学生自己收好器材回教室;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的开始环节(一)课前准备检查垫子,让学生在垫子上试跳,观察是否存在垫子滑等问题,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生。(二)课的导入及常规整队组织:四列横队教师:孩子们好像有点紧张,来,露出你们洁白的牙齿,灿烂地笑一笑。教师:亲爱的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叫什么吗?教师:你们能用一个最夸张的方式和老师打招呼吗?(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方式打招呼)。教师:来,我们玩一个反应游戏(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的教学练赛组织策略一节体育课通常包括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在篮球课教学的开始部分,体育教师指挥学生到篮球场地集中整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的目标任务,介绍或提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保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确定常规内容每学期的开始,教师就要将学生需遵守的常规要求确定好。课堂常规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课前常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教师课前常规和学生课前常规。教师课前常规主要涉及到备课与教案的编写,对学生课前状况的了解以及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检查。学生课前常规包括上课的集合地点、队形、集队要求、服装要求、请假要求等。其中集合地点要固定,不要随意变动,以防止少数学生不能及时到场集合。如需请假,必须要求学生向教师请假。三年级以上必须写假条,写清请假的原因,最好有家长签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随意请假情况的发生。请假的学生不允许在教室滞留(腿受伤除外),要到室外根据身体的状况进行教师安排的见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以后,体育课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集合整队相对有所减少,尤其是小学的体育课,上课铃一响,任课教师一吹哨或喊一声:"同学们!快到老师这边来,上课了!"于是,学生迅速跑到老师跟前,有的是仅仅围在老师周围,听着老师接下来要讲什么。诸如此类的教学场景并不少见,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有的体育课上不集合整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