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教学管理面对的是两个高智商的群体,这就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一味的只注重管理的制度化和细节化,将使得教学管理成为苍白、死板的框架,这显然不是大学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所以应当强调人本化,用人本化的观念赋予大学教学管理生机和活力才是对大学教学管理的真正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确对待和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问题,对高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存在着管理层、教师层、学生等多元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只有构建人本化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促进高校利益群体的角色定位、突显学生群体的利益,才能实现管理的和谐和校园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内部的团体冲突及其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学中的主要群体——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三者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分离乃至冲突,为 使大学能在整合与协调中发展,就必须有效弥合这种群体间的阻抗。依据大学组织的文化特点,施行柔性的文 化管理,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创新与大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管理需要化的支撑,我国现代大学管理经历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与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变化息息相关。面向新世纪的大学管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大学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管理化、学术化和教学化是大学校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本在对三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并就如何建设大学的管理化、学术化和教学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管理行政化违背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为官僚化、科层化、专制化、同质化。大学去行政化是大学管理的一场革命,是一个回归大学管理本质的过程,涉及大学管理思想、价值、组织结构、体制、方法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正确理解大学本质和大学管理本质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大学管理去行政化应去大学行政化定式,立按高等教育规律管理的理念;去大学管理科层化,立大学管理专业化;去大学管理官僚化,立大学管理民主化;去大学管理程式化,立大学管理创新化。  相似文献   

7.
塑造和谐的学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化是教师、员工、学生、管理共同形成的一种群体化。学校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化素养。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化的价值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化作为一种“深层管理”,是对师生的一种“软约束”,它是常见的“硬管理”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学校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塑造和谐的化,提高学校效能。  相似文献   

8.
多校区大学是大学中的重要群体,多校区大学相对于原来单个校区大学来说,其所覆盖的地域、承担的任务、面临的形势、管理的跨度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多校区大学里构建和谐校园应重点突出“三化”的理念:学科综合化、管理多样化、校园数字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当代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发生了变迁,专业二级学院开始拥有在本院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任用、调控、评价、培训等权力。作为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专业二级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其自身特色:重视管理的人本化、科学化、弹性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各大学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在适应这些变化的过程中采用了“新管理主义”、“学术资本化”和“大学企业化”等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管理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弱化的情势下,大学所采用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而“学术资本化”和“大学企业化”又是这一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延伸。本主要是通过对这四大理念的介绍,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大学改革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全球化”对我国当前形势下大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大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