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上古,史官掌书以赞治。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相传古代帝王之史——《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或为史官而记;史官董狐、南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曾历代传为美谈;甚至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钱泳于《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蜗居于校园的我辈,虽无机会行遍万里之路,却可以读破万卷之书。更何况,好书一册在手,就是一次相当不错的“室内旅行”。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虽囿于一室之内,却可借助三经五典、八索九丘,了解上下五千年,知晓纵横八万里,凭借它启迪广袤思维,点燃无穷智慧,进而体会“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之乐趣。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应有尽有。尔后马、班作史,记事、记言,记载过去事迹者称为史,记载食货、职官、礼乐、地理、兵刑者则曰志。《禹贡》为唐虞之志,《周礼》为成周之志。宋.郑樵《通志.总序》曾援引江淹语:"修史之难,无出于志"。正史从宏观着眼,从大处入手,  相似文献   

4.
佚名 《高中生》2012,(34):45
左宗棠是布衣时,林则徐已闻其名。有一年,林则徐途经湖南,遍寻左宗棠不得,后终于在湖上得见。左宗棠也早慕林则徐大名,急于相见,慌忙之间落入水中。左宗棠爬上林则徐的船后,要行拜谒之礼,林则徐忙阻拦道:"都成落汤鸡了,还讲什么礼节?快去更衣。"两人相谈甚欢。林则徐叹道":他日竟吾志者,其唯君乎!"临别,林则徐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宗棠,联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宗棠极感之,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有极其发达的编纂事业,相传早在三皇五帝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书,春秋末期,就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编辑家——孔子。秦汉以降,卓有成就的大编辑家更是不断涌现,瑰丽璀璨的宏篇巨制层出不穷。到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时代,不仅出现了诸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这样的超大型类书、丛书,而且还出现了诸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河防一览》等有很大影响的科技专著。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古典文献总数不下八万余种,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与伦比的。这些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的形成和积聚,固然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代代默默笔耕的编辑家贡献给我们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王婷 《文教资料》2013,(29):56-58
本文通过将四库提要中“八书”、“二史”的诸本提要进行比对,发现其内容彼此间存在参照关系:并进一步发掘出“八书”、“二史”中其它提要与邵晋涵分纂稿之间的承袭关系;最后对“八书”、“二吏”中提要所述的讹误之处进行订误.以此完成对“八书”、“二史”提要的初步比对探究。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来,学术界对郏县“三苏坟”成因研究的五种说法中,以“三苏坟”是苏轼生前亲自选定和本为“八郎妇”之葬地最具影响,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郏县小峨眉山非苏轼命名,“三苏坟”兆域也非苏轼生前的亲自选定;“三苏坟”兆域也不是苏辙为儿媳“八郎妇”选择的葬地;它是苏辙、苏过等根据苏轼的遗命“即死,葬我嵩出下”卜兆勘定的结果;郏县“三苏坟”的最终形成历史的偶然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中第五、六单元都是古诗文单元,涉及的文体众多,简直就是古代文体的大荟萃,如“书”“传”“说”“序”“诗”“词”“曲”“记”“歌”等。“诗”“词”“曲”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如何理解其他文体呢?  相似文献   

9.
刘海琴 《中文自修》2004,(12):50-51
在古代社会中,“祭祀”是头等的大事,汇集了中国先秦丰富历史资料的《左传》一书中,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样的话,“祀”指祭祀,“戎”指军事。所谓“祭祀”,其实就是一种通过用“礼物贿赂”祈求神灵赐福消灾的宗教礼俗,当然还有的是为了答谢神灵。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所用的“礼物”也就是“祭品”了。摊开历史卷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祭品”可谓琳琅满目,食品、宝物不  相似文献   

10.
说“三”     
子晨 《中文自修》2006,(6):56-56
在汉字中,“三”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字,它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数词,二加一的和就是三,可是,清代却有一个叫汪中的学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研究“三”和“九”这两个汉字,因为他发现,“三”其实并不简单,当“三”和其他汉字组合成新的词组时,会呈现出丰富多彩而又十分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说“三”     
最近,笔者的另类思维比较活跃,深夜里,于似睡非睡之中,忽然想起了“三”,不由生出许多感慨。“”,三这个东西,真不是东西。别的数字,什么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等,都是比较单纯、确切的东西,它们就是一些数字,不蕴含别的什么东西。可是,“三”这个数字就与其他  相似文献   

12.
江湖上的流氓大多有些共同的隐语或切口.比如说:一称做“柳”:二称做“月”;三称做“汪”;四称做“栽”:五称做“中”;六称做“申”;七称做“行”;八称做“掌”;九称做“爱”:十称做“句”。  相似文献   

13.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4.
“五月八”节是漓江流域福利镇的特色民俗,以祭祀“公公”“婆婆”为主要的活动内容,节日中还包括舞牌灯等特色游艺活动和苦瓜酿等特色饮食,这些都体现了漓江流域古老族群文化的特质。今天“五月八”节从名称到形式,内容都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5.
如果想掌握序数词的用法,那么就来剖析序数词的“本领”吧!【序数词的构成】先来读下面的巧记口诀,它会帮你记得又快又准:“基”变“序”很容易,词尾加上“th”;“一”“二”“三”需注意。结尾各是“st”“nd”“rd”;“八”减“t”、“九”去“e”,“f”来把“ve”替;“二十”到“九十”,“tv”变成“tie”;  相似文献   

16.
“满铁”是20世纪初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殖民机构。它表面上是一家以赢利为目的的普通会社,实际上却是战前日本最大的国策会社。为了其侵略扩张,“满铁”成立之初就专门设立了调查部,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情报搜集活动。对于内蒙古而言,“九·一八”前“满铰”调查活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即所谓的“东蒙古”山。通过“满铁”调查机构的多年调查,“九·一八”前就形成了大量的关于东蒙古的调壹资料。这些调查资料不仅是当时日本的种种侵略活动的直接证据,而且对研究当时的东蒙古社会经济状况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中、后期,围绕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出现了一个仅有9人却具有鲜明特色的诗歌流派。他们诗风虽然各有特色,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勇于诅咒黑暗、歌颂光明、情感真切是其内容上的一致追求。艺术上,他们不拒绝传统,却又在技法上较多地吸收西方现代派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新诗的表现力。当时,这批年轻诗人形成的诗派并无统一的命名,直至1981年他们的诗歌合集《九叶集》出版后,史研究家们才以“九叶诗派”名之。因而,“九叶诗派”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命名在80年代的一个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8.
在《归园田居》(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一单元)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文将“拙”解释为“愚拙”,“守拙”就是“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这种解释太笼统,没有解释出“拙”的具体含义。其实,这里的“拙”就是上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的“韵”“性”,即作者的“本性、天性”。那么,作者的“本性、天性”是什么呢?那就是“不适俗”“爱丘山”:不适合在世俗官场中交际应酬,热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周红 《语文知识》2005,(9):18-18
“阕”与“阙”形体相似,读音相同,经常有人将它们弄混,其实二者的意义大相径庭。“阕”的本义是音乐终止。《礼记·郊特牲》:“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孔颖达疏:“阕,止也;奏乐三遍,止,乃迎牲入杀之。”《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八阕”就是唱八  相似文献   

20.
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三尺讲台和九尺黑板,如何在这样有限的时空中演绎出流光异彩、动人心魄、摇人心旌、树人意志的育人篇章,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笔者以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倘若能充分把握利用“书”、“言”、“艺”、“旨”四种困素,并以此为“硬件”兼以软件设施,就能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