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语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和思想境界,是最具感情色彩的东西。新闻作品的语言运用好了,读者就喜欢看,反之,则不会吸引人。特别是在具有独特语言特色的地区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如果能汲取一些独特的语言对话,并将之准确地反映和把握,无疑会让新闻作品添色生香。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是写好新闻的一个关键。笔者通过对近两年《农村新报》标题制作的研究,经过推敲归纳后发现,在标题中应用一定的方言土语,会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某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不顾新闻事实,试图通过夸大或扭曲新闻事实的标题追求轰动效应,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标题断章取义。一、标题断章取义的主要表现在实践中,新闻标题的断章取义主要表现为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部分要素作标题,省掉这些要素中的限定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关新 《新闻采编》2005,(1):17-18
新闻传播已进入读题时代,一则标题所含新闻信息量的大小对新闻内容的传播有直接影响。一些专有名称能够点明新闻要素,如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地点等,可使受众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新闻内容。因此,在新闻标题中恰当的使用专有名称能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一则新闻报道中。标题的作用是抽出新闻中最重要的点来提示读者。一般来说,人们会从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内容以及手段这几个要素中抽取最重要的部分概括成标题。因此,读者往往只通过阅读标题就能够了解新闻的大致内容了。  相似文献   

5.
谭耀华 《今传媒》2016,(8):67-68
通过对国际、社会、国内等严肃类网络新闻标题的修改情况的量化分析发现,网络标题长度比较符合传统媒体所做标题的平均长度,是比较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在用词上更加注重突出新闻发生的地点、人物这两个要素。对于改动较显著的标题的抽样分析显示,网络新闻标题在客观公正、准确全面两个维度上比原标题有明显改善,总体而言,“标题党”的问题经过网络编辑的修改之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郭五林 《新闻界》2005,(4):102-103
新闻来稿的标题发布,是指对一些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来稿,在媒介版面或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将其以标题形式予以发布。新闻来稿的标题发布,与标题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就形式和内容都基本相同,都是采用标题的形式对最近发生的事实予以报道。标题要素都不一定完整,除事件要素是必须的外,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要素经常是部分具备而较少全部具备。从标题新闻中,人们获知的是一个事实的粗线条式的轮廓。然而,二者的不同也是相当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就其产生来说,标题新闻是媒介把关人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用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7.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新闻作品是公开发表、迅速传播的,其新闻特征决定了它必须具备真实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要素。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作品中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新闻的第一引力,是新闻主题最简明、最有力的体现。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清人袁枚说: “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这就是说,首先应当在感情上吸引读  相似文献   

11.
细节是新闻摄影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同文艺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一样,目的是揭示人物的个性,服务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摄影一脉相通的电影,更是注重细节的突出展示。近期上映的《金陵十三钗》中,让人心情沉重、永不磨灭的一个细节——琵琶弦的刻画,那种姐妹情、民族仇的情节极大地冲击着观众的心扉。新闻摄影作品对细节的展示是为了更好地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2.
王樱梓 《新闻世界》2013,(12):18-19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常常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揭示,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是新闻传播者的审美意识与受众对通讯作品的审美要求两者的有机统一。新闻作者笔下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形象美与语言美,既是新闻作者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人物通讯作品产生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晓文 《视听界》2011,(2):95-97
七.眉目如画:赋予标题以形象风采 形象传神,声情并茂,是这类标题的创作追求。作者借助刻画形象反映新闻事实,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新闻人物或具体事物的形象,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或新闻事实的主题思想,神态毕肖地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地渲染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跑时政新闻的经验,总结出增强地方纸媒时政报道可读性的"路径"。突出民生视角,让新闻更"实在"读者看报一般从标题开始,然后有选择性地看一些有兴趣的内容,党报如果从民众的视角出发,在标题中体现对民众需求的回应,就能赢得读者的阅读兴趣。实际操作中,突出时政新闻标题的民生视角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首先,作为新闻标题,有一个共通的原则,就是把新闻中的关键字和有价值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标题,这也适用于时政新闻。具体到时政新闻这一类新闻的标题来看,要把新闻中带有新内容的元素和民众最关心的元素作为标题的组成  相似文献   

15.
新闻W群探析     
新闻的五个W,是新闻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用图来表示是这样的:如果把这个图视为一个车轮的话,舍弃其中任何一个W,车轮则不可能顺利滚动。──这个道理是老生常谈,我们不打算多说。现在的问题是,一篇新闻作品,是不是只能有这样一个“车轮”。回答是否定的。通常要求一篇简短的新闻作品或新闻作品的导语要具有五要素。那么一篇略微长一点的消息,因叙述内容的含量远远超过简短新闻,它往往具有两个或更多的when、who、why、where、what。这些要素的构成在数量上往往不平均分配,也许在同一地点(where)的不同时间(when)有几个人物…  相似文献   

16.
陈菁瑶 《东南传播》2013,(7):129-130
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杰出和重要人物通过真实的新闻作品表现出来,理性与情感相汇,历史与人物交融,兼具审美价值与文献价值。本文从作品选题、叙事结构、情感表达、细节处理及审美追求五个方面对这类新闻作品要素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解析,以发掘其创作的内在特点和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奎智 《记者摇篮》2004,(10):16-16,12
报纸的标题必须以新闻中具体事实为内容来拟题.一般直接表现事物发展过程和事情正在进行的状态。同时报纸的标题也包含有必要的新闻要素.即新闻性、严谨性、完整性、明确性.以及爱憎等。而某报的一则标题为了出新而出新.随心所欲地不顾其余,轻率地套用一首流行歌曲做标题,就明显缺乏上述几点新闻要素。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  相似文献   

18.
傅克强 《新闻前哨》2012,(10):81-82
如何使新闻作品的标题,具有能够勾住读者的眼球.并煽起其内心冲动的要素——可读性呢?这是标题制作艺术的关键所在。一、标题的可读性与新闻事实标题是新闻的组成部分.是对新闻的概括、提示或评价,是新闻内容最凝炼、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因而它必须以新闻内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并担负起传递新闻的重要使命。以最恰当的形式、最恰当的语言,将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提炼成标题.是体现新闻编辑业务素质必不可少的功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4,(10):80-80
仙桃日报社何世标谈到:新闻作品要不要议论是新闻工作历来争论的焦点。有人主张新闻只要事实,不发议论;有人却认为新闻要事实,也要议论。作认为新闻允许议论,议论是新闻中的点睛之笔。新闻作品中的议论多数出现在人物通讯作品中对描写人与物发表的看法、评论和抒情等,表现作对人物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字,也是作对人物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20.
当今,新闻摄影在新闻界的地位越来越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新闻摄影能够使新闻事实、新闻本质得到形象化的表现.新闻摄影由图片、文字说明及标题三部分构成.新闻摄影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等新闻要素,由图片说明来完成交代,标题是对图片新闻主题的概括,而图片则像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窥见新闻最要紧、最生动、最吸引人的本质瞬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