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开埠以来,一直是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各地来沪谋求发展的人士,为增强竞争实力,便于相互提携,纷纷成立旅沪同乡会。其中成立于1924年的湖州旅沪同乡会——湖社,是上海最有影响的同乡团体之一。1934年,湖社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蒋介石、林森等国民党要员送来匾额。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历史期刊中刊登了大量漫画作品,其人物形象立体直观,针砭时弊,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以创作牛鼻子形象著称的黄尧便是其中之一。馆藏期刊中黄尧的漫画集中在1934年—1937年,主要刊登在《时代漫画》,其次是《漫画界》和《礼拜六》。黄尧(1917年-1987年),上海人,知名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学、哲学和艺术均有很高造诣。同时黄尧也是广受欢迎的漫画家,1934年黄尧在《新闻报》担任记者时,创作了著名的漫画人物牛鼻子。之后,连续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漫画作品和漫画人物。除了漫画以外,黄尧还  相似文献   

3.
<正> 周国元是一位70高龄的老同志.他从1934年起就在同济大学从事图书馆工作,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了53个春秋,现在仍在发挥其热,精神不减当年.像他这样,一个人在一个图书馆里连继工作53年,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系统是凤毛麟角的.我校原址在上海吴淞镇,抗战时期数经搬迁.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了"8.13"侵华战争,一声炮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吴淞.周国元同志和同事们保护四万多  相似文献   

4.
漫画在日本     
出版大国的日本近年来漫画热方兴未艾。据日本出版研究所的统计资料,93年日本漫画书刊的发行总册数达65000多万册,销售总额高达2410亿日元。在书刊发行总册数中漫画占了11.2%,在总销售金额中占了9.7%。在漫画书刊中,杂志占了主要部分,为4000多种,漫画书为近千种。 今天,日本已有40%的出版社出版漫画书刊,这些出版社的收入大约70-80%来自漫画。在这些出版社中,讲谈社、集英社、小学馆三大出版社在日本漫画书刊出版发行种数中的占有率超过70%;加之白泉社、秋田书店两社,5社占有率约为80%,其发行总额约为1800亿日元。 依漫画内容来看,有最大市场占有率的是少年漫画周刊。其中最畅销的是《少年JUMP,号称印数达648万;其次是讲谈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下半期上海的"英语热"与早期英语读本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下半期的上海,曾出现过英语学习和英语读物出版的热潮.有关这一时期上海掀起的"英语热",熊月之、张敏的<上海通史@晚清文化>一书曾有论及.  相似文献   

6.
高原 《档案时空》2007,(9):24-25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三个月后,上海沦陷.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原以为比较安全,谁知不久后就有日本人找上门来,要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梅兰芳识破日军借以粉饰太平的诡计,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  相似文献   

7.
<歌谣周刊>是北京大学歌谣学会的机关刊物,其出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自1922年12月17日创刊到1925年6月28日停刊,共出版97期,由周作人、常惠主编.后一阶段为自1936年4月4日<歌谣周刊>复刊到1937年6月停刊,共出版53期,由徐芳、李素英负责编辑.另为庆祝北京大学创办25周年和<歌谣周刊>创刊一周年,还出版有一本<歌谣周刊纪念增刊>单行本.<歌谣周刊>在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关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已有人从学科史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这里只想对其版权意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刊》2005,(6):65-68
2005年10月,上海的秋天姗姗来迟.当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正在将"把心交给读者"这六个字作为社训镌刻在大厅的墙壁上时,却意外地接到了巴金老人于10月17日19点06分悄然辞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文化生活出版社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出版机构.她1935年5月在上海成立,经理吴朗西,总编辑巴金.她以繁荣新文学创作为宗旨,先后出版了<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译文丛书>、<现代长篇小说丛书>等20多种丛刊、丛书、专集,大量作品曾经一版再版,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整体出版业绩在当时得到重视与好评.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8月13日,日军继卢沟桥事变之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声势浩大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成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外侮的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华民族历经八年抗战,终于在绝境中浴火重生。上海市档案馆藏有一大批抗战档案,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两次淞沪抗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有关。这些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展示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概,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201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1.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饶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彝、梁遇春、余楠秋,都在暨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一年二月廿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品,<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过几本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与日本侵略军的海军陆战队交火,悲壮的淞沪大战正式开始.然而,对于上海普通市民来讲,战争突然暴发,通讯、交通中断,一切正常活动突然中止,政府的主要精力也不在群众身上,战争动员几乎没有.这样一来,导致群众不仅对战局的进展一无所知,就是最基本的战争常识也没有多少.在此非常时期,<申报>等新闻报刊正常出版,其刊载的有关战争的消息、常识及时准确,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市民了解战争进程的重要渠道,有的刊物如<抗战三日刊>,甚至部分地取代了政府的声音,"诚为今日抗战中之指针"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是中国辞书编纂出版的鼎盛时期.<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的出版,<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四大语文工具书先后面世,国家组织人力、物力攻关,大型出版工程取得了划时代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14.
时下涉足音乐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已达300余家,但这块蛋糕由少数几家出版社所占有,其中人民音乐出社、上海音乐社、湖南文艺社稳居销售前三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于音乐图书出版有其一套不同于其他图书出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信息窗     
最早报道红军长征,向世界介绍毛泽东、中共领袖群体和红军战士,宣播中共的抗日统一战线及其他政策的《西行漫记》,1937年,首先在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英文版,1938年,上海复社第一次以《西行漫记》书名在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以十多种文字的版本在世界各国流传,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但是,在“文革”中,广大读者无法读到此书,更谈不上对它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帷幕,中国军队在虹口、杨树浦一带与日军海军陆战队激战,日军决定全力增援上海,国民政府也决心大战一场,调动全国军队向上海进发,由此在上海市区之北沿江一带爆发了登陆与反登陆之战,打得最惨烈的是罗店争夺战,被后人称为"血肉磨坊"。首当其冲1937年8月23日晨,日军陆军上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率领第3、第11师团,1个航空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2001-200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正式颁发实施。湖北13家出版社共列选83.5个项目,仅次于上海,在全国各省市中列第二位。这是该省继在“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获得第二名后再次取得这样的佳绩。若从社均列选数量看,上海有39家出版社列选123个项目,平均每社3.1个;而湖北社均6.4个项目,还高于上海,居全国之  相似文献   

18.
徐豫 《传媒》1999,(3):42
1998年10月31日,<西安日报>社主办的<西安晚报>在该报一版刊登了记者齐树华题为<员工工资不给房租拖欠不付,陕西慧聪施出"遁身术">的报道.内容为:原陕西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部分员工和房主向记者反映,该公司1998年10月停止经营后,换了个地方变成西安慧聪广告有限公司继续经营,造成公司拖欠他们的工资及劳动股权基金无处讨要,还有拖欠房主房租十万余元至今未付.  相似文献   

19.
"误会"人生     
《传媒》1999,(2)
王建男原本是学版画的.1966年考上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险些"成为画家.10年后,1976年,也许画家的情结起了作用,插队返城的他考上了哈尔滨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此后又事隔20年,1996年,<王建男眼中的美国>摄影展览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举行.1997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为此向其颁发证书:"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人摄影展览的中国新闻摄影家".  相似文献   

20.
商务印书馆编辑、印刷、发行的<出版周刊>,创刊于1924年1月.1932年1月28日,由于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商务印书馆在上海闸北的厂房,<出版周刊>被迫中断出版;1932年12月复刊.1937年"七七"事变后,商务印书馆10月迁长沙,将<出版周刊>改名为<出版月刊>,另计期数出版.1941年8月此杂志停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