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兵  钟镇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53-61
[目的/意义]通过对京东商城电子图书特征的数据分析,发现和识别不同类型畅销电子图书在定价、编辑、出版、销售与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与差异性。[方法/过程]借助网络爬虫,采集京东商城7个类别销量居前60位的电子书的售价、纸版定价、纸版售价、文件格式与大小、评论数量与评论文本等信息,通过文本挖掘、描述性统计等方法,考察畅销电子书的定价策略、销售数量、文本格式与用户体验。[结果/结论]畅销电子书定价普遍较低,不同类别、特征图书定价略有区别,专业类图书定价高于大众类图书;电子书与纸质书的受众群体存在差异,电子书的销量与其纸版的销量并非成正比关系;EPUB流式文件和PDF版式文件占主导地位,两种格式的用户接受度无明显差异;畅销电子书的用户体验主要集中在"满意度"价格"与"便捷"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信息通信技术时代,数字阅读大幅提升,传统阅读面临挑战,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处于式微困境.文章在分析纸质图书仍具备电子图书不可替代之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纸质图书利用率的策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李东 《现代出版》2015,(3):35-37
纸质图书成本核算与定价问题是令编辑和社长们费神甚至头疼的永恒话题。纸本书的成本究竟几何,如何落实市场定价策略,文中提出了部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从融合到同步——馆配电子书市场的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图书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目前,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采购不到电子图书新书,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出版社无意推出电子图书,究其原因,在于中文电子图书的产业链不畅通.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思路,即现阶段电子图书馆配市场必须基于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捆绑销售,未来再走向同步甚至“电比纸先”,以期繁荣中文电子图书馆配市场.  相似文献   

5.
施其明 《出版广角》2019,(15):16-19
随着内容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深化,出版业的经济收益方式已从单纯纸质出版物售卖向图书售卖协同线上衍生内容服务提供转变。责任编辑作为出版业的主体,理应积极承担责任,实现自身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以提供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和服务,维持出版单位收益的稳定和增长。同时,在推进责任编辑转型过程中,出版单位也要坚守一定原则,既要保障责任编辑作为内容工作者的基本主动权,还要协助其拓展创收途径,实现其获利从单纯的产品收益向图书售卖协同线上衍生内容服务收益转变。  相似文献   

6.
电子图书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的替代性,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电子图书的媒介形态能否代替纸质图书,二是电子图书出版能否形成不同于传统图书出版的模式和体制。本文认为,新的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不可夸大,从媒介形态和媒介机制这两方面来说,电子图书出版都难于替代传统图书出版。电子图书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的替代不仅是曲折而缓慢的,并且最终将是局部的,电子图书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将长期并行、复线发展。  相似文献   

7.
苑春  郑小强 《出版科学》2013,21(3):57-60
图书盗版是制约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图书盗版的治理迫在眉睫。盗版者、出版社和著作人三个利益主体在图书市场上互动,形成典型的三方博弈。本文分析博弈中不同纳什均衡的实现条件及其演化均衡性。研究表明:在打击盗版和奖励举报人力度上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均衡,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和对举报者的奖励会改善均衡结果。政府打击盗版力度的强弱、"追究盗版"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盗版空间的存在状况会影响盗版的均衡。最后,总结全文并梳理相应的反盗版策略。  相似文献   

8.
定价在数十元的纸质图书和定价仅为几元钱的电子版图书让你选,你会怎么选,到底会为谁掏钱?数字阅读产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呈现出浮沉、高低、旺衰的两种态势.一边是国际市场上热热闹闹的供销两旺,一边是国内业界人士还在为打击盗版而苦苦挣扎.这不能不说是战略选择和战地管理失误造就的悲哀.我们认为,在我国目前数字阅读市场诸侯林立、混战不休的态势下,应当重视纸质图书的阅读意义,树立纸质图书的载体形象,使其成为可被读者分享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9.
现今电子图书的大量涌现,使纸质图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纸质图书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并可以给读者带来鲜明的情感体验,因此纸质图书并不会被电子图书所取代,这也充分证明了纸质图书在未来图书馆保存和发展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孙祥飞 《中国出版》2017,(15):68-71
在图书供给品类丰富和读者阅读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畅销书排行榜反映出图书市场的销售动向和用户的阅读偏好。以当当网图书畅销榜、新书热卖榜和童书榜各1000种图书为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畅销图书总体呈现出偏向实用性阅读、休闲性阅读、长尾销售和本土图书为主等状况,并存在着图书销售价格偏低和普遍打折、电子图书开发不足及儿童图书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子书产业发展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书产业与数字出版引发的阅读革命给图书的出版、发行和服务带来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图书馆的上下游产业,同时给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带来了较大影响。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样本馆藏、核心馆藏和虚拟馆藏,采用密集书库、藏阅分离的空间布局,建立多种合作获取图书资源模式,提供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一体化检索,建立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整合评价体系,以应对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和读者阅读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婷婷  建忠 《出版参考》2012,(33):40-41
正电子图书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图书形式,随着此类图书产品的丰富和市场的日益发展,在2011年的美国,电子图书已经占到市场的10%份额以上。同时,电子图书的定价方式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2010年以来,一种新的定价模式——代理模式(Agency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网络出版这一新生事物开始驶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据预测,今年电子图书的市场需求容量在4000万元左右,已经接近纸书年码洋量的1‰。 在已经涉足网络出版出版社当中,很多传统出版社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书和纸书的同步出版,即在纸书出版的同时或一个月之内出版电子图书。同步出版使得网上读者和数字图书馆用户在购买纸书之前先阅读到电子版本,真正体现了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优势。而读者出于传统的阅读习惯,不会在网上看整本书,而只是大致浏览一下,一旦对作品感兴趣,反而会激发他们去购买图书。  相似文献   

14.
张慧 《出版广角》2015,(9):26-27
数字信息化技术充斥着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对每一位读书的人来说,电子图书的诞生是一个好消息,但这却给传统的纸质图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文章从现阶段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寻求融合两者优势之道,并对传统图书的时代发展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美国的PW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在出版行业乃至图书馆行业引起关注.这篇文章意味深长地指出,由于电子图书的蓬勃发展,作为印刷纸质图书支柱的纸张,逐渐呈现出劣质化的倾向.尽管这种状况普通大众读者不大了解,但因为用于初版、首印的纸介质图书的纸张质量下降,不仅将给广大图书消费者供给低质量的图书产品,而且还会对图书馆今后保管、收藏图书带来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子书:传统图书的终结者还是伴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观主义者认为,在网络时代,对任何一种新科技产品未来的估计都有可能是保守的.美国微软公司就非常看好电子图书的发展,预测到2020年,将有90%的图书以电子书和纸质书并存发行.出版咨询专家迈克·沙兹金的预言更令人难以置信:"到2020年,印刷纸质图书将基本消失,只留有少数作为富人手中的收藏品和玩具."在网络出版发展最早的美国,目前有79%的出版社有自己的网站并出版电子书,许多大学的课本都是电子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最新出版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预测,2010年,90%以上的出版商将定期出版电子图书,当年出版的所有图书都将具有电子图书版.  相似文献   

17.
馆藏数字化对图书馆纸质资源的版本保存和纸电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创新馆藏数字化方式,可丰富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亦可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研国内39所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加盟CADAL进行馆藏数字化的现状,理清图书馆馆藏数字化改革的逻辑,发现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馆藏纸质图书逐步数字化进程的新型解决路径,为图书馆开展馆藏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对纸电融合、纸电同步建设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听书市场的迅速发展,给图书出版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从合理设计产品整体框架、构建关联交互体系、加强交付渠道规划三个方面对图书出版单位开展听书业务提出了应对和布局策略,并对可能面临的著作权风险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出版单位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电子图书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且对传统的纸质图书提出了挑战、造成了冲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而针对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这两种不同的信息传递媒介,只有细致地分析并找出它们各自最恰当的发展方法,才能保证整个出版行业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0.
电子图书即一种数字化信息。与传统的纸质图书相比,电子图书是一种纯粹的环保绿色产品。电子图书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馆藏建设、人员素质及师生读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图书的不断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