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报纸高效无差错的传版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选教授的十个梦想之一已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得到实现。这个梦想就是“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梦想变成了很多个现实。现在,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使用“远程传版”。无论是从报社传版给外地印点,还是报社总部传版给新的印务中心,都使用了基于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9,(1):7-7
据新华社:2008年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垫跺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相似文献   

3.
版面是报纸的“脸面”。版面设计是否精彩、能否吸弓版者,直接影响到报纸整体水平和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份量。 一个优秀的版面上,照片是不可缺少的。照片在报纸版面上起着重要的形象展示作用,它可给报纸版面带来纵深感。如今的报纸往往以大照片、多照片为时尚,使版面活泼丰富,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好的照片在报纸版面上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照片在版面上的运用 编排:有了好照片还须有合理的编排。在设计制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数九寒冬,“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 “王选奖”)的问世,以及首届“王选奖”颁奖大会的召开,在新闻科技界涌起了一股难得一见的“热流”: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家主流报纸,新华网、人民网等二百多个知名网站对此竞相进行了报道。一时间,“王选奖”成为业内的热门话题,“王选”成为媒体上频频出现的词汇,单在“中国传媒科技”杂志今年第1期上,“王选”这个名字就出现了115次之多。 也许是他们做幕后无名英雄早已成了习惯,也许是他们对这个迟到的奖项期待了太久太久,“王选奖”的突然到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报纸要重视摄影报道的讨论由来已久。现在发出“总编辑、编辑不重视照片”的声音不是那幺强烈了,“两翼齐飞”的说法虽然不甚科学,但基本成为大家共识的局面也已大致形成。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报纸的摄影报道仍不能说已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不那么令人满意之处还是不少的——问题出在何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照片的新闻性不强;二是照片对新闻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挖掘得不够,或者说是照片未能使新闻本身的价值全面而  相似文献   

6.
2002年2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主席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和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证书和奖金。王选获此殊荣可谓众望所归。 王选教授,1937年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1984年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1992至1994年先后入选中国  相似文献   

7.
王选的赠言     
《出版史料》2006,(2):79-79
被人们誉为“当代毕?”的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在2000年1月5日给友人的题词是这样写的:“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这是王选的苦乐观和人生观,也是他几十年攀登科学高峰、为人淡泊名利的自我写照。王选的赠言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摄影记者对我说:世界上的报社总编辑,都是重文字,轻摄影的;而全世界的读者,却都是喜欢看照片,不喜欢看文字的。他说这是一位外国名人讲的。我当时对他说:外国人讲的就都是对的吗?文字和照片都是报纸不可缺少的左右臂,各有各的特殊功能,不能互相替代。搞好了,都受读者欢迎,哪一样搞得不好,读者照样不喜欢。从报纸的版面上来看,照片占据的篇幅不比文字多,但就重要性来说,正象举重运动员一样,缺少哪个胳臂手也不行,两手花的力量不一样也举不起,举不平。报纸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照片,也是不易显出特色的。后来,听说穆青同志对于文字与照片在报纸上的作用有“腾飞的两翼”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毕昇”王选(1937~2006.2)生前最后一次接受上海出版博物馆筹备处负责人林丽成女士采访摘要。当时王选教授正在病中,但他面对采访的录像镜头依然神采奕奕,侃侃而谈,表现了一代科学家的意志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二十年使祖国的各项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而“电子编排报纸”就是近几年刚刚出现的一个新事物。 电子编排的现在 目前流行的电子排版报纸,采用的是电子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编排版面的新兴工艺。 中国大陆从70年代初开始研制电子照排设备。经过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等一批电子专家和国内一些单位十多年的刻苦攻关,在80年代初,终于推出了我国第一条电子出版系统——华光电子出版系统,效果十分明显。1986年,《经济日报》开始采用我国研制的电子排版系统。从此,中国的《经济日报》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整版输出中文报纸的报纸出版机构。  相似文献   

11.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说文字是一种语言,那字体绝对是一种情绪。字体可以表达喜怒哀乐,可以体现力量、信念、温情,甚至更多……方正:从字库到字酷把握时代脉搏上世纪70年代,方正奠基人王选教授主持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字形信息高速还原技术、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成功实现了汉字在计算机上的信息化处理,并随之开启了计算机字库产业。数字化中文字体、字库是汉字书写文化在计算机时代的载体和表  相似文献   

13.
新闻照片是运用造型艺术表现社会生活内容,是使版面富有特色的“形象新闻”。它具有现实美和艺术美两重特性。它与文字新闻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优美的版面空间。没有图片的版面就像没有花木的花园,缺乏生气。因此“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一直是新闻界的共识和目标。 不过仔细地翻阅一些报纸特别是党报照片,也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是:1.对照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照片不该发表的发了,该发的没发。一些版面应用大照片发显著位置,反而尺寸放小发表在报纸边角了。2.照片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尔街日报》是一份专门报道商业经济的报纸,全国发行,发行量为180万份,每周五天有报,星期六、日无报。每期由两部分(section)组成,页数不等,最少28页,最多48页。据说华尔街日报颇有点特色,特别是第一版。正好该报记者秦家聪先生常驻北京,趁此机会,我特意拜访了他。“华尔街日报第一版是和美国其它报纸有点不一样。它没有新闻,也不登照片。不仅第一版不登照片,其它版也不登照片。”为了有个  相似文献   

15.
报纸插图照片是报纸固有的和最基本的一种照片运用形式。翻开报纸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报纸在最初运用照片的时候,是首先从插图照片开始的。后来报纸照片的画刊,各种栏目等形式的出现,都是从插图照片演变和发展的。因此,探讨一下报纸插图照片的运用问题,很有必要。报纸的插图照片在报纸上是紧密配合某一报道中心、消息、通讯、特写的。一般地说,插图照片在报纸上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从属于某一具体的文字报道。插图照片的作用在于使文字报道更加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刚刚辞世的“当代毕舁”王选,展示数字化报纸的风采,浙报集团与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于2月20日正式推出全国首家数字报纸。从这一天开始,读者只要登录浙江在线(www.zjol.com. cn)首页或直接点击zidaily.zjol.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很多报纸出现了新闻照片小型化现象,或称“一栏照片”现象。什么叫“一栏照片”?这里特指对开四版报纸的分栏,这种报纸版面排版行通常分为八栏。所谓“一栏照片”,就是指照片在版面上(横向)只占一栏宽(或一栏半宽),也就是4cm至5cm的宽度。打个形象的比方,这样的照片也就像个火柴盒大小。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于2月 13日病逝。王选的一生,是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一生。王选的一生, 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一生。正是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改变了科技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带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把报纸头版封面化,目前是许多报纸在用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报人开始对这种处理进行反思。一是这种手段显出它的教条。不少报纸在有新闻没新闻时,都要有一幅大照片,一年365天,少不了一些缺乏新闻价值的照片占据着头版很大的位置。为了确保封面化的特征,把最为金贵的头版资源浪费了。二是随着报纸版面的不断增多,报纸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一份报纸的“看点”很多,单靠封面化的处理,丢失了其他版面内容的“看点”。三是封面化的处理不是适合所有的报纸。不同定位的报纸,其最有效展示给读者的手段是不一样的。有的以深度、厚度见长的报纸,其高质量的独家报道、专题报道,往往在头版的封面化处理后,就能  相似文献   

20.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 郭宗明 现任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1994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毕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都是师从王选教授。2002年晋升研究员,2003年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