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幼儿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而人格特质则是影响个体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对江苏省六城市563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越明显.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可从教师个体、教师教育和社会评价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近年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更是引人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向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山西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旨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态势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一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了解,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展态势,寻求预防、减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目前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尚不深入.文章以教师为主体,探讨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产生的根源以及应对策略等一系列问题,以期为缓解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着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分析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入手,借鉴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成果,指出需按照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从管理体制、教学压力、教师待遇和教师自我教育等方面来解决成人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取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西桂林市、玉林市、防城港市等35所学校900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教师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状况进行书面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低等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情绪枯竭处于中等程度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教龄差异,6~10年教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女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枯竭显著高于男教师;广西中小学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状况处于中下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因子得分最高,业余娱乐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两因子得分最低;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生活质量相关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认知功能、精神紧张度、自尊、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质量总体评价5个因子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省赣州市十七所学校1073名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赣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情绪疲惫,而职业倦怠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压力反应;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多来自可控性低的社会、学生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核心自我评价中的四个人格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高于压力变量,教师的职业倦怠状态具有人格基础。建议学校为教师提供教学过程的自由决策权,激发教师成就动机,加强教师专业团队建设,从而有效防止教师职业倦怠,让教师能"乐在压力"。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精力和资源过度要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失败和精疲力竭感,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国内外在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因素和对策方面的研究中,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应对措施上必须将情景因素和个体因素充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通过调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教师工作5—10年是职业倦怠表现最严重的阶段,压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职称与学历是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因素。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必须从学校和教师个人这两方面出发,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也构成一定阻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管理者关注的话题。教师职业倦怠是如何产生的?教师怎样才能消除职业倦怠?本期“三人行”栏目将围绕“教师职业倦怠”这一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为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研究发现,初中物理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上不严重,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有较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并对缓解初中物理教师职业倦怠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高中教师在工作十年左右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仅严重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相当普遍,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现行教师评价模式的消极影响是绝不容被忽视。评价内容的片面,主体单一,标准僵化,目标功利长期以来都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所以应该改革教师评价模式,实施发展性教师来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高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伤害,其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发展,本文着重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对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设性地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也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直接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学品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产生根源,调整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公共课教师属于高校里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比其他高校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学校、工作角色、个人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公共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以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对学生的影响,发现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学习和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职业的特点、各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个人因素。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既要通过教师个人自身努力,同时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领导也要予以深切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37):14-15
中职学校教师因社会认同度低、自我价值认知欠缺等原因,是一个发生职业倦怠比例较高的群体。本文综述了历年对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原因的研究,指出个人因素是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再从心理学视角提出"自省"对中职学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三大作用: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对倦怠心理及时自我调控;有助于对教师职业和个人职业生涯正确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职业倦怠日益凸显,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很多学校的教育质量。透过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分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旨在能够预防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