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门豹治邺”的故事是颇有戏剧性的。我想,西门豹的斗争艺术就在于他演出了一幕不动声色,假戏真做的喜剧.邺县有一个很恶劣的风俗:为河伯娶妇.那里的统治者——三老、延椽欺骗老百姓说;“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趁机“常岁赋敛百姓”,派  相似文献   

2.
这篇故事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它始终是围绕西门豹佯装要给河伯选妇进而惩办了巫婆和官绅的主线进行的。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故事是从西门豹看到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产生疑问开始的。即引出了情节的开端。这部分是通过西门豹的“四问”完成的。一问原由,了解到河伯娶妇之事;二问  相似文献   

3.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哲学上有神论与无神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始终反映不同阶级和党派在根本利益上的斗争。法家对儒家有神论、唯心论的批判,是儒法斗争的重要内容。战国初期的法家和杰出的无神论者西门豹,在先秦的儒法斗争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战斗的脚印。《史记》等历史文献中记载着他治邺时投巫修渠的动人事迹。邺县 (现河北临漳县) 地处魏、赵两国交界处。公元前四百多年,魏文侯为了加强边防、巩固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权,选派西门豹任邺令。西门豹到了邺县,只见土地荒芜,城市萧条,人烟稀少,一片凄凉。他询问当地父老。回答说:“每年为河伯娶媳妇,可把大家害苦了!”原来,邺县在漳河旁,“漳水悍怒,迁徙无常”,经常泛滥成灾。地方官三老、廷掾与巫婆相勾结,假称只有为河伯娶媳妇,才能免除水灾,藉此年年大肆搜刮民财,并强迫“选聘”穷人的女儿,充作神妇,投入河中。百姓不堪压榨,尤其有女无钱之家,更是纷纷逃亡。西门豹听到后十分气愤。他对父老们说:“下次给河伯娶媳妇时,你们告诉我,我去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为邺令,他来到邺后,一不访拜地方三老,二不吃请受贿(huì),三不祷告河伯尊神,而是乔(qiáo)装改扮,暗查私访去了。经过了解,西门豹深知邺郡(jùn)有五大要害,致使邺郡田园荒芜(wú)、民不聊(liáo)生。西门豹为使百姓早脱苦难,大胆改革。他首先废止河伯娶妇;其次责罚奸商,稳定物价;进而严训乡绅(shēn)为百姓平冤(yuān)昭(zhāo)雪;在民心安定之后,引导百姓在漳河之侧筑十二条渠(qú),引漳灌田。这样一来,邺郡振兴待望。可是,西门豹却得罪了地方的三老还有巫师以及奸商。他们视西门豹为眼中钉,肉中刺,相互串通勾结在一…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魏王命令西门豹去治理邺。西门豹到了邺后一不拜访地方官吏、豪绅,二不吃请受贿,三不祷告河伯尊神。而是乔装打扮后到老百姓中去暗访。经过调查,发现邺郡有五大害:一、漳河十年九淹百姓饱受漂泊之苦;二、奸商乘机垄断盐粮,低买高卖,盘剥百姓;三、巫神利用神权愚弄百姓,借为河伯娶亲,多少民女枉死河中,百姓钱财受到搜刮四、地方官吏、豪绅敲榨掠夺五、统治者争权夺利,不顾百姓疾苦。西门豹为使当地的百性能尽早摆脱苦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首先是废除给河伯娶亲的恶习,严惩巫神;其次是处罚奸商,稳定物价;进而严格要求官吏,为百姓平…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四册中的《西门豹治邺》,有一段的标点值得商讨。课文是这样标点的: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我们认为,这段文章的错误标点颇有几个。在物色“河伯妇”后,“洗沐之”,令其  相似文献   

7.
屈原《九歌》中的《河伯》和《山鬼》两首诗,都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这本来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提供一把很重要的钥匙。但是,由于近代一些人,根据史籍中记载的西门豹严打“河伯娶妇”的故事①,抓住“河伯娶妇”中的“河伯”,与《九歌》中《河伯》同名,一口咬定《九歌》中的《河伯》,就是写“河伯娶妇”,并由此推断《九歌》都是写“人神恋爱”。所以,我们研究《河伯》和《山鬼》诗之间的关系,先要简略了解“人神恋爱”论。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特点,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西门豹巧用妙计,破除邺这个地方给河伯娶媳妇的陋习,是该课的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妙计所在呢?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除了西门豹这个方法外,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破除给河伯娶媳妇这个陋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一本正经地把自己摆在县老爷这个位置上,认真地思考起“妙计”来。一会儿时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叫手下人在邺这个地方贴满布告,明令禁止给河伯娶媳妇。违者一律下大牢。”有的说:“我要叫卫士把那些装神弄  相似文献   

9.
《西门豹》一课教学中 ,西门豹惩治恶人的三处语言可谓精典至极 ,既展示出西门豹的智慧 ,也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下面以《西门豹》一课教学为例 ,浅谈研究性阅读中语言感悟的艺术。一、充分研读 ,感悟语言的丰富性阅读是个性化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感悟语言 ,体验情感 ,读是基础。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理解 ,读中品味 ,读中有所感 ,读中有所悟 ,感悟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 ,感悟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体会作者遣字造句之奥妙。片断一 :“不行 ,这个姑娘不漂亮 ,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 ,说我要另外选…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八册《西门豹》一文中,出现了三个“闹”字,教学时抓住这一字眼,可以帮助学生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根本原因加深理解. 一是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邺地荒凉的主要原因,老大爷告诉他“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二是所谓河伯娶媳妇,不过是巫婆和官绅为了骗取老百姓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习《西门豹》这篇课文时,不仅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而且被西门豹巧治巫婆、官绅的妙计深深折服。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西门豹方法的巧妙之处,上课时,我和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对话。课堂实录如下:师:同学们都认真地朗读了课文,甚至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电影“放”出来,这就叫会读书。那么,你们就来谈一谈,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怎么样?生1:我认为西门豹这个人很有计谋,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胸有成竹。他并没有派威武的士兵把巫婆和官绅们一网打尽,而是用带有幽默、讽刺的话说:“这样看来,河伯还真灵啊!河伯娶媳妇请…  相似文献   

12.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生:惩治巫婆。 师:西门豹是用什么妙计惩治巫婆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话,边读边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 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相似文献   

13.
《西门豹治邺》一文,选自西汉褚少孙为《史记》增补的《滑稽列传》。作为一篇传记文学,西门豹治邺的活动,是全文的中心,而“治邺”的“治”字是行文的线索。全文三个部分,用两个故事组成。一是治俗,破除为河伯娶妇的封建迷信的恶俗;二是治水,兴修十二渠,引水灌田,发展农业生产。这两个方面,从相互关系上看,治俗是治水的前提与关键,而治水是治俗的目的与效果。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问题实质看,治俗是为民除害,治水是为民兴利。但文章却以第一、第二部分作重点,也就是把治俗放到情节结构的中心。因此,西门豹治俗的描写,是全文的主体。本文的写作特色,也主要是从治俗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4.
魏文侯时,邺地民不堪其苦,原因是百姓“为河伯娶妇,以故贫”。河伯就是河神。当地官员认为河伯虽是神,但也和人一样,需要娶妻。这就得为其操办娶妻大事,操办此事除需大费资财外,还有一套隆重的程序:“洗沐之,为治新增绔衣,间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十余日。”河伯娶妇,妇从何来?河伯虽为神,不在神族中娶妇,却要在凡人中娶妇,这是极容易引起质疑的。但这十分浅显的道理却没能成为邺地百姓用以自卫的理论武器,政权的力量在邺地大于客观真理。在相当一段时期中,地方官员竟以“为河伯娶妇”为由,“常岁赋敛百姓,…  相似文献   

15.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下一回他要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这是西门豹了解到邺地越来越穷的原因后说的话。《“曲问”方法举隅》(刊东北师大主办的《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年第3期)一文以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范例:板书两个句子——①我也去送新娘。②我  相似文献   

16.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性题材课。课讲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故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其中西门豹为老百姓破除迷信的部分集中表现了西门豹的聪明机智,称得上“一石四鸟,巧妙绝伦”。通过送新娘时简短的几句话,西门豹同时达到了四个目的:救下了新娘;处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警戒了其他官绅;教育了老百姓。对于这样的章,学生充满了兴趣,喜欢西门豹这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7.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常常把定语移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古汉语里定语后置的特殊现象。定语后置有它自身的构成规律,其主要通过“者”字结构来体现。如: ①,人马冻死者相望。(《李愬雪夜入蔡州》) ②,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雁荡山》) ③,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娶之,以故多持女逃亡。(《西门豹治邺》) 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彼童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上述各例中,打·的是定语。打△的是中心词,定语都置中心词之后。“人马冻死者”即“冻死之人  相似文献   

18.
《西门豹治邺》一文中一再出现“民人”与“人民”两个词,“民人”与“人民”有没有不同?如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如无不同,为什么不一致起来?本文试图初步提些个人看法,与同志们讨论。《西门豹治邺》中,“民人”出现过两次: ①豹问其故.对曰:“……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②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按《史记》原文,此下还有:  相似文献   

19.
第一场 向老人了解情况景 :一案台 ,一椅 ,台上放有竹简。(幕起 :西门豹伏案深思。卫士悄悄端茶放案台上。)西门豹 :唉——— (长叹 )卫士 :大人 ,您有什么烦恼 ?西门豹 :魏王派我来管理邺地 ,却不料这里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不知是什么原因。 (起身踱步 ,猛转身 ,看卫士。)你去找一位百姓来 ,我要问一问这里的情况。(卫士下 ,西门豹坐下看竹简。一会 ,卫士带一老大爷上。)老大爷 :(跪 )大人 ,您有什么吩咐 ?西门豹 :老人家 ,这里为什么这么穷困、荒凉 ?(走近 ,扶起老大爷。)老大爷 :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怒气冲冲 )西门豹 :这怎么讲 ?…  相似文献   

20.
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强调思维理解过程——刘克《西门豹》教学纪实与评析纪实者李威评析者钱芹书(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在这儿学一篇课文,哪一课?生(齐):21课,西门豹。(板书课题)师:西门豹,他姓西门,豹是他的名字。西门豹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初期魏国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