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素质教育已汇成滚滚的时代洪流,冲击着学校,冲击着广大教师和学生。但考察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推行素质教育的阻力仍然不小,“难点”很多。“难点”之一:“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荣因许多家长盼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考虑孩子的差异,一味只想让孩子上中专、考大学,家长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学校,于是学校便片面追求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由此可见,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广造舆论,不只要解放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同时也要让家长们更新成才观念和择业观念。“难点”之二:评估制度存在自端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学校,学校评估教师,教师评估…  相似文献   

2.
校外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提高校外教育管理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其次,校外教育应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来确定教育内容、方式;再次,承担校外教育任务的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要与学校保持经常联系,做到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3.
现行教学实践中的矛盾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识。但由于受到积习甚深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应试教育的一套仍“情有独钟”,因此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矛盾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的偏差。“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在媒体较为频繁出现的一个专用名词,也是人们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报刊、杂志有关素质教育的定义不下百种,出现了真伪难辨的局面,各种说法使人莫衷一是。由此导致了部分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4.
韩国出台高中教育平均化政策的初衷是保障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并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这一政策刺激校外教育产业膨胀,家长经济能力更多地影响子女学业成就,加剧了社会分层固化,有损于公平。校外教育热还使学校教育质量下滑,学生课业负担、家长教育投资负担加重,有损于效率。  相似文献   

5.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所谓应试教育,即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地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年级、一所学校、一个局部地区教育部门所能完成的。因此,它不单单是学校的事,也不单单是家长的事,而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校外教育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名思义,校外教育指的是针对青少年的学校外与学校后教育。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和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校外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校外教育的定位不准、校外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校外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亟待人们关注和研究的新领域。笔者认为,针对我国校外教育发展重大问题.在其发展思路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家外之家",家庭是"校外之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育模式也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向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相结合转变,也就是"家校共育",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中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家长期盼素质教育,高中校长更期盼素质教育;校长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诸多层面构建学校教育新体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社会要为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优良的外部支持环境;示范高中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带头和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成长总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位家长都想努力当好孩子的教师。但是,并不是每位家长都能胜任自己的角色,尤其在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形势下,有些家长朋友所熟悉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成为教育改革这一交响乐中的不协调音节。所以,转变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内涵,则成为摆在家长朋友,面前的新课题。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李岚清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  相似文献   

10.
陈明 《成才之路》2010,(9):30-31
素质教育提倡了许多年,应试教育还是独统天下,学生在应试的学习过程中苦不堪言。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是应试教育的支持者,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为了分数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视野     
教师节在网上吐槽自己压力山大的教师、质疑教师师德的家长和孩子大有人在。原因很简单,教师更多扮演着应试教育实施者的角色,自然是出力不讨好。要让教师获得社会真正的尊重,就要给教师松绑,把教师从升学率、统考中早点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机会用更具个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引导孩子。在学校管理、招生选材上也要给教师更多自主权,然后让家长和孩子去决定是不是信赖这样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各级各类学校也都将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一些家长对此也特别重视。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的素质教育却“变了味”,走进了误区。误区一: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没有考试的教育。不少教师谈“考”色变,认为一考试就是搞应试教育。误区二:有的学校过分热衷于搞各种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提出,也有多年了,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或学校成效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评价问题,有资金投入问题,有学生毕业后的出路问题等,当然也有学校的问题。学校虽然吃够了应试教育的苦头,但是如果真正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还是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一些“素质教育试点学校”,也是小心谨慎,在不影响升学率和考分不低于市平均分的前提下,小打小闹地试一试。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整体性、社会性的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系统、劳动人事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是素质教育最基层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应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从现在  相似文献   

14.
本具体分析了“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家长对考试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同时深刻分析了“应试教育”的危害。通过比较分析,论指出广大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初稿素质教育,也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是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缪舜 《教学与管理》2002,(11):39-39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萃     
说的是素质教育 抓的是应试教育 邬志辉在《教育参考》 2001年第 1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采取的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一方面要“应试”,另一方面还要“应素质教育”,即应付素质教育。所以在实践中出现上午应试教育、下午素质教育,课内应试教育、课外素质教育,一般学校素质教育、重点学校应试教育,白天学校素质教育、晚上家里应试教育等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搞来搞去,人人都在高喊素质教育,可人人都自觉和不自觉地践行着应试教育。在我看来,把所…  相似文献   

17.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一、家长座谈会召开中的问题⒈“两长”使家长产生厌烦情绪。一为…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中西部地区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首先,要下大力气克服应试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铺平道路。中小学应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办学思想和教育方法,取消重点枚、重点班,坚决不办补习班,杜绝复读生,不准补课,不准加班加点,使学校和教师彻底...  相似文献   

19.
古钧 《师道》2007,(1):15-15
网上一篇《女儿,长大后切莫做教师》的文章出自一位家长之手,却使我深有感触:名目繁多的评估让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确实,现在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名义上的素质教育,本质上的应试教育。这边是素质教育的评估活动,那边是不让一名学生不及格,优秀率要达到百分之几十以上的应试检查  相似文献   

20.
严君 《上海教育》2008,(20):5-5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应试”在很多地方还是占主导地位。而作为素质教育推广的重要的校外教育场所一少年宫、少科站等,却并不为太多人所理解。这不光反映在很多家长身上,不少学校也认为校外教育是在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