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与现代中国伟大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鲁迅的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任何作家所不可比拟。他的思想艺术的某些特质,在现代文学整体面貌上打下了鲜明的印记,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是“鲁迅时代”的文学。1918年5月《狂人日记》的发表,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1923年8月出版小说集《彷徨》,收小说11篇。这些作品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时代思想领域的巨人,在我国文学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文章尤其是小说,对进步思想的传播和政治文化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他对我国的国民性有着深刻地剖析,对时代问题有着敏锐地洞察。钱杏邨在《死去的阿Q时代》中,指出鲁迅的文章已经脱离时代,思想落后,暴露弊端。客观而言,钱杏邨的论断实质上存在两面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文学的发展情况。一、现代文学概述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春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文学以一九一七年发难的文学革命为开端。自此,中国古代文学终于被现代文学所取替,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锐利的矛头直指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聋发聩的战斗呼声,形式上也运用了现代文学的体式和手法,显示了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小说特征,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鲁迅、郭沫若和五四作家群以自己的文学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划分出古代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鲁迅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潮流的基础,郭沫若则以他热烈的反抗的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为中国新文学开辟浪漫主义潮流的先河,获得中国新文化开拓者和奠基者形象,并以巨人的形象跻身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繁复多样的风格流派中,现代抒情小说独具特色。 现代抒情小说从二十年代开始得到发展,鲁迅的《故乡》开辟了抒情小说的源头,被称为“东方的伟大抒情诗”。从鲁迅、郁达夫到废名,奠定了抒情小说的基本模式;沈从文的小说则完成了抒情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飞跃,《边城》标志着抒情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肖红的《呼兰河传》则在抒情小说艺术上另僻蹊径,孙犁的《白洋淀纪事》灌注了时代的精神,是对抒情小说的一个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谁?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中说,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一切开端的开端”。套用这句话,我 们也可以说,鲁迅是中国新文学“一切开端的开端”。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天才创造者,出 色的中国现代白话文的创造者。他不仅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又是新兴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开拓者。特别是他创造的杂文文体,将思想、情感、形 象和逻辑高度统一,将科学分析能力和艺术想像能力高度统一,揭示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危机 、民族性的异化、存在的荒诞,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一般来说,艺术家与思想家的思维方 式不同…  相似文献   

7.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呐喊》里的许多篇章,都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中学课文中的范文,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等成了世界现代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所以研究鲁迅,少不了《呐喊》,更少不了《(呐喊)自序》。读《自序》,不只让人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之痛,更让人领悟出一位伟大作家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8.
主题推荐     
<正>《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他发现国民思想的落后才是最需要医治的。他希望通过文学改造人们的"国民劣根性",于是写下《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振聋发聩的"呐喊"。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实践,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宋之的成长在鲁迅小说影响不断扩大的20、30年代,社会变革和主观上的追求使他在思想上和文学观念上深受鲁迅的影响,从而自觉地学习鲁迅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积极实践,主动创新,创作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作品。尽管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戏剧方面,但优秀的小说作品为其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地位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赵吉文 《课外阅读》2011,(10):319-319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先生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称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也不过份。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曾经收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有《孔乙己》、《社戏》、《故乡》、《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祝福》等。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及初中学生实际,要学好鲁迅的文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尤其是表现妇女主题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的妇女形象,多角度地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到的深重压迫,特别是思想和精神上受到的毒害,集中反映了“五四”人性解放的思想,而又把对妇女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社会解放的思考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喊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鲁迅先生这方面的作品,也是对近年来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  相似文献   

12.
小说创作是鲁迅前期文学活动的主要方面。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成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世界大师之一。他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广阔道路。一、现实主义创作意图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开始创作小说。他创作小说的意图首先是为了改良人生,改良社会。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  相似文献   

13.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鲁迅小说中的杂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新文学园地中,现代小说和白话杂文几乎是同时产生的。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而杂文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学事业,反映了他最高的文学才能和思想修养。在当今世界上,人们一提起杂文,总是把它同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尽管鲁迅自己谦虚地说,他的作品中,“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只有五种: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性、思想  相似文献   

15.
鲁迅多方面的综合创造,尤其是在小说上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极其宽厚的基础,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其深邃的思想深度、敏捷的洞察力,赋予小说表现深切的特点,独特的小说样式则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另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呐喊》和《彷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创作的两座丰碑,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迈入现代社会这一历史进程中的艰难与曲折,体现了鲁迅对中国历史传统和近代中国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与深刻观察。同时,作品也展示了鲁迅自身在重大的现代社会变革面前复杂的精神状态、内心矛盾和切身感受。在推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五四文学革命时期,鲁迅作为思想先驱者的代表性是不言而喻的,他既感受到了自己受西方文化影响所形成的现代先进思想与中国社会传统思想的悲剧性对立,又深深意识到了这种社会传统思想与从小置身于其中的自我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上的联系,其内心深处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之间在特定历史时期构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就其具体作品而言,以觉醒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孤独者》、《在酒楼上》、《伤逝》等篇既体现了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考察与探索,也熔铸着鲁迅所代表的一代思想先驱者内心深处无比沉重的悲剧情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在文学理论方面,他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上的《论短篇小说》,作为现代小说理论的启蒙读本,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渗透、影响的作用。鲁迅1919年亦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可谓最符合胡适短篇小说理论的典范文本,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匠心独运的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8.
鲁迅农村题材小说的特色被誉为文字巨匠和世界文豪的鲁迅,用一篇《狂人日记》,便根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结束了几千年古典文学雄田文坛的历史.这位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不仅仅是为新的文学里程碑炉上一锹土石就把建碑任务留给别人的“奠基”人,而是继续营造新文学这一巨大工程的领导者和建造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拓荒开来的标帜.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紧接着又以《孔乙己》、《药》等作品,紧锣密鼓地向旧文学旧道德展开了激烈的宣战和斗争,为新文学的前进助威呐喊,冲锋陷阵,充分显示了这位文学大军中的导驻前驱的威力…  相似文献   

19.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川鲁迅这两部小说集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卓越贡献的文艺评论家。茅盾的文学道路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不是以创作小说为开端走上文坛,而是首先以独具慧眼、精到入微的文艺评论引起新文学界的重视的。在茅盾大量有关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对鲁迅小说的评论,时间很早,数量最多。从二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