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世纪的西欧在长达数世纪的封建化过程中 ,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这种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土地等级所有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2 )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3)领主与农奴是两大对立阶级 ;(4 )封建领主制直接导致了西欧各国的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2.
通常,把魏、晋南北朝的田庄主土地占有形态,看作是没有变化的同一种形态.要有变化,那也是从唐朝开始。我认为南朝的田庄主土地占有形态,和唐朝是一个类型,和汉、魏已自不同.唐朝的庄园制度源自南朝.南朝田庄制度的变革,是中古土地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索,以就正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一庄园制度的起源庄园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农业生产的基层单位,也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基层单位。“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庄园上的土地,普通分为三部分:(一)领主自用地,(二)农民们的份地,(三)庄园居民共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西欧的修道院在经济上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后期逐渐走向衰落。原因在于它以封建庄园制为基础,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而解体;它的封建化、世俗化倾向侵蚀了其神圣的职能;与罗马教廷之间的依附关系,使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异己力量,其巨额财富成为世俗权力集团凯觎的对象,是民族国家剥夺打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庄园是英国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基层生产和管理单位。一个典型的封建庄园体现了英国封建制度的主要方面,可谓中世纪英国社会的浓缩体。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的一切重大变迁几乎无一不在其组成细胞的庄园打下烙印。而庄园制度的瓦解是中世纪后期英国乡村社会经济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改变了英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导致了英国整个社会结构的重组,是资本主义在英国得以发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反映了欧洲民族大迁移后的历史现实。本文试图分析史诗中宗教矛盾、民族矛盾与封建社会因素的融合,进一步探索西欧封建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伊俊鹏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1):40-44,57
略论日本武士的兴衰伊俊鹏日本的武士属于封建统治阶级。武士出现在庄园制建立之后。经镰仑幕府、室叮幕府和德川幕府而得到发展,德川幕府后期武士的作用下降,明治维新后逐渐衰亡。日本土地的私有化是日本武士产生的原因。公元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在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9.
由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代替分散的封建割据的君主制,是中世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西欧,法国表现得尤为典型.恩格斯曾指出:"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那么,法国典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具有什么特征?它对法国近代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法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强化,如  相似文献   

10.
行会,是封建社会城市经济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和欧洲中世纪的各国,都曾普遍出现,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欧洲的行会制度是“第二类型的所有制” (即“工具所有制”);它的形成,标志着社会在所有制方面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而我国的行会,不仅在整个封建社会后期都一直存在,其影响还延续到近代,在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史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封建国家那样强盛,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往往有优秀的、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巨著产生。生活在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反映了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的情况。所以恩格斯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论汉代地主田庄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统治为了巩固封建政权,采取了诸如“复故爵田宅”、奖励军功等各项政策措施,培植了大批豪强地主。豪强地主通过侵夺民田、接受封赏等各种方式主动或被动获得大量土地,并最终形成地主田庄。由于田庄具有经济自给自足、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劳动生活有所保障、有利于田庄所在地区的社会稳定等许多特点,使得汉代地主田庄得以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论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是随着均田制瓦解后,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而形成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封建租佃关系,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唐代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土地租佃契约形式被普遍采用,且内容齐备,权责明确具体,这表明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驰,不平等天平开始向平衡方向倾斜,产权关系更明晰,土地私有制得到真正确立。唐中叶以后,以租佃关系为基础的庄园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关系转折的重要标志,大土地私有制成为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一般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田庄     
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就不断产生大田庄。但经过隋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后,唐代初年,拥有大田庄的门阀地主暂时减少。在均田制推行的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基础虽未有任何程度上的动摇,但土地集中的情况还不严重,因而唐初的田庄也比较稀少。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及土地兼并的发展,地主占有的土地大量增加,所以田庄亦日益形成。开元、天宝以后,大田庄遂在各地纷纷出现。唐代田庄有属于地主政权及皇室者,前者为封建国有性质的田庄,由庄宅使,宫苑使等管理,亦可割  相似文献   

16.
【单元导读】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对于欧洲、日本尚处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庄园制的确立)时期而言,中国封建制度明进人高度成熟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封建思想化成就突出,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古代日本的“家”指家族公社或家族的共同住地,它往往兼具血缘和地缘的双重要素;“宅”既是地方首长(村首)家族的共同财产,又是亲族共同体在更大范围土地上经营农业的据点;“屯仓”是公元4世纪以降倭王家族在各地陆续设置的私有土地,中央豪族的私有地则称“田庄”。“家”、“宅”是土地公有制的产物,“屯仓”、“田庄”则是典型的大土地私有制,这两种土地形态在公元4至7世纪中期长期并存,尽管当时前者较为普遍,但后者却代表阶级分化、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更富有生命力。“大化改新”时期推行“班田收授法”,意在取缔大土地私有制,但终因逆历史潮流而很快瓦解,土地私有制也突破以往的模式,进入庄园制时代。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中世纪的晚期,掀起了向海外猎取黄金和财富的狂热,因而导致海上新航道不断发现。这对于欧洲各国,特别对于处在世界航道中心的西欧各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欧洲封建社会后期,日益发展的新的生产力和占统治地位的旧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同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行会制度以及各种特权制度之间的矛盾,在新大陆发现之后,就更加尖锐了。欧洲殖民者,从殖民地劫掠了巨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涌进了欧洲以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初步讨论唐朝法律里的几个问题,即:唐律是保护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唐律是等级制社会的法是特权法,唐律反映了父权家族制,唐律反映了东方专制主义的特点,以及唐朝刑法里反映的阶级斗争。一唐律是保护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唐朝初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內容。均田制的主要精神是:(甲)一般农民和工商业者的土地是由国家授给的。  相似文献   

20.
公地制是一种曾经在欧洲农村长期、广泛存在的,以村庄为单位的土地生产经营制。在19世纪建立的公社学说,其中就涉及到了公地制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这方面的成果,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社学说。公地制度作为一种在欧洲比较典型的土地经营方式,它能够如此长期而广泛的存在是与其经营的优点分不开的。虽然公地的经营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在中世纪时期,公地制度无论是在经营效率上,还是在应对自然条件上,其进步性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