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叶挺将军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叶挺被国民党反动派无理关押五年多。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我党几经交涉,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一致要求立即释放叶挺和其他被扣同志。经过反复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于1946年3月4日释放了叶挺。1946年4月8日,叶挺将军奉命飞赴延安,途中因飞机撞山坠毁,不幸牺牲。过去一直说飞机失事是天气原因所致。2002年9月9日,叶挺将军的长子叶正大在广东惠阳市参加纪念叶挺诞辰106周年的活动中,才向乡亲们说出飞机失事真相——  相似文献   

2.
马福 《兰台世界》2012,(25):18-19
叶挺(1896—1946),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在其光荣而伟大的革命生涯中,叶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与浩然的革命气节。1914年,年仅18岁的叶挺被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录取,开启了他30多年的戎马生涯。1918年,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第  相似文献   

3.
叶挺将军座机失事真相近六十年来一直是一个谜,国内对此事件猜测不断。最近,一位曾参与谋害叶挺将军的台湾老兵临终前的忏悔,揭开了该事件的谜底。  相似文献   

4.
柯云 《档案时空》2003,(9):22-23
1927年12月中旬,国民党向全国各地发出通缉令,文告写道:“活捉叶挺赏大洋5万,提到首级者赏大洋2万。”叶挺面对残酷现实,却来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虎口脱险叶挺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巧妙地躲过敌人的追捕,暂时逃往香港,继续开展地下工作。于11月又领导广州起义。由于叛徒告密,起义遭败。一时整个广州城处于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粤系军阀张发奎更加猖狂,穷凶恶极地下令“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人。”在羊城四周各个要塞布下天罗地网,一定将叶挺像当年伍子胥一样堵死在“昭关”之内。敌方从情报中获知叶挺必经珠江逃离…  相似文献   

5.
叶挺将军作于狱中的《囚歌》极有名。说起这首诗的面世,与郭沫若先生有直接的关系。叶挺与郭沫若结识是很早的。北伐时期,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行政秘书长等职;叶挺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战争的紧张与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友谊。  相似文献   

6.
叶挺的手杖     
《新闻世界》2008,(3):50-50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人们看到他总是随身携带着根手杖。大家对这根手杖充满了好奇,不禁纷纷猜测起来。有人说,手杖里面藏有长剑;有人说,那是一支长枪。而叶挺对人们的种种猜测总是笑而不答。有人专门去问叶挺的内勤警卫,但警卫也不明真相。直到后来.人们才从新四军军部首长的保健医生张岗那里揭开了这支手杖的秘密。原来.这枝手杖是叶挺在德国时的一位友人所赠。  相似文献   

7.
一见倾心1922年春天的一个明媚早晨,叶挺应邀到同盟会会员李章达家做客,忽然听到对面楼梯上传来清脆  相似文献   

8.
何如伟 《海南档案》2007,(3):27-28,26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纪念日子,今年是80周年了。  相似文献   

9.
叶挺,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任第一支队副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秋天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军事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0.
曾在国民政府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的叶挺,在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后担任新四军军长,但却与副手项英矛盾重重,权力处处受制,军事战术屡屡受挫。情绪低落的他曾三次向中共中央以及蒋介石请辞军长之职…… (一)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相似文献   

11.
建军80周年特稿如果一支部队能够折射解放军全军的历史及其精神,叶挺独立团一定榜上有名。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现代化正规军,从南昌起义开始,它在整个红色历史中一直发挥关键作用,是解放军建军的核心力量。它还是解放军三军绝大多数部队的源头。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80年历史,而"铁军"——叶挺独立团,则比全军还年长两岁,已经临近82岁华诞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了南京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叶挺城战役》一书,得益非浅。尤其其中关于叶挺城(盐城)战役的一组新闻报道,更使我感受颇深,久久不能平静。叶挺城——盐城,“皖南事变”后,曾为新四军重建军部  相似文献   

13.
这张照片是叶挺将军于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驻地拍摄的。叶挺将军随身携带的三件宝--手枪、手杖和照相机。他总爱拍些纪念照片,或送报刊发表,宣传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成长发展,或存作军史资料。正是由于他的这个爱好,先后有几百张具  相似文献   

14.
介绍叶挺的生平和崇高的革命品格。叶挺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在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深受党和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5.
叶挺(1896-1946),原名叶洵,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22年任孙中山的卫队团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1926年北伐战争中,率领独立团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获得了"北伐名将"的声誉,所部被称为"铁军".北伐军进入武昌后,任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  相似文献   

16.
叶挺将军,从我少年时代起,在我脑海里就一直镌刻着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他的事迹象神话,流传民间。叶将军冤狱五年,这不平常的岁月,丝毫没有减退他坚韧不拔的英雄性格。叶挺将军出狱第四天,我在笼罩着白色恐怖的重庆,会见了他。那天早晨——一九四六年三月八号,我遵照有关同志头天晚上的约定,来到重庆中三路二六三号中共代表团。我在门前停立片刻,便拾级而上。满墙红绿色的“欢迎叶挺将军出狱”的大字标语,多采多姿,使我分享了革命队伍中无限温暖和无限幸福! 登上台阶,往左一拐,约摸走过十五米左右的距离,就来至楼前。一位值勤同志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叶将军昨夜四点才睡,请等一会再来吧!”我连忙说:  相似文献   

17.
一陶铸,湖南祁阳人,1908年生,18岁离家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当年底,参加了张太雷、叶挺等同志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后,陶铸潜回湖南,利用其兄  相似文献   

18.
颜昌颐,1898年出生在湖南省安乡县白螺湾的一个书香世家.1919年夏天,在长沙明德中学毕业.受五四运动影响,为寻求真理,这年12月,他与聂荣臻等一批有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春,颜昌颐回到上海,经邓中夏、陈为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9月,受党组织派遣,他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翌年8月,由于新建的黄埔军校急需一批军事干部充实各方领导,中共中央决定让叶挺、聂荣臻、王一飞、颜昌颐回国.颜昌颐回国后参加了组建中共中央军委的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迅速发展壮大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一支部队能够折射解放军全军的历史及其精神.叶挺独立团一定榜上有名。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现代化正规军,从南昌起义开始.它在整个红色历史中一直发挥关键作用.是解放军建军的核心力量。它还是解放军三军绝大多数部队的源头。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80年历史,而“铁军”——叶挺独立团,则比全军还年长两岁.已经临近82岁华诞。[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叶挺独立团的前身即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本文将从1924年由徐成章、廖乾吾、周士第等第一批共产党员改组铁甲车队谈起,对周恩来建军思想的作用展开论述,为我党早期军事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