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声音商标在我国《商标法》上无疑是一项新生事物,其实施与保护都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它的动态性与不可视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实施与保护的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关于声音商标的保护实践较少,应在结合《商标法》实施现状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国家的声音商标保护纯熟的立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完善我国声音商标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制度是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商标的保护。本文就我国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期望能够使驰名商标的认定符合驰名商标保护制度设立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商标法律保护体系,但对商号特别是驰名商号的保护立法却严重滞后.通过对我国驰名商号保护立法现状及其必要性的分析,提出我国应采取驰名商号主动认定为主,被动认定为辅的原则,将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原则延伸至驰名商号,对驰名商号实施跨地域、跨行业的特别保护,健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姓名商品化权的确立是进一步强化商标管理的需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主体擅自抢注自然人的姓名作为注册商标,而自然人的权利受到侵犯后,由于侵权责任成本过低、侵权认定困难、法律威慑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姓名商品化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通过分析研究李子柒姓名商标被抢注一案,从确立姓名商品化权商标法保护制度、明晰商标法保护认定标准及增设商标法惩罚赔偿机制等方面来探究商标法对姓名商品化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地理标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地理标志的特殊性质使得它无法被纳入现行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制度。同时地理标志作为一种标示商品来源的制度,与我国的商标制度并无本质的区别,由此不必要在商标制度之外单独建立一套地理标志制度。笔者建议采纳一种新的保护模式:即在现行商标法的体制下,取消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法的二级客体纳入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保护模式,增加地理标志为商标法的一级客体,使其与普通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并列,成为商标法所保护的一类独立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2018修订)加强了对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适应了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需要,但在立法位阶、保护范围、侵权认定、法律责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提出,一要提高立法位阶,制定《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法》;二要扩大保护范围,将域名、境外举办的奥运会相关标志、特定指向性的文字组合纳入保护范围;三要细化侵权认定,引入“混淆可能性”作为奥林匹克标志侵权判定的核心要素,具体化隐性营销的侵权认定,增加合理使用条款;四要完善侵权、行政与刑事3种责任的具体内容和责任衔接问题;五要构建多部门联合监管以及增加禁令、仲裁作为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7.
立法目的乃是一部法律的金字塔顶.我国新商标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商标管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贯彻计划经济的产物.纵观世界各国的商标法律,多数国家都没有把"商标管理"作为立法目的,相反倒不难看出其立法宗旨在于保护商标权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涉及未经许可的网络转播体育赛事节目的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如何保护体育赛事节目制作者的网络转播权,我国司法实践对此存在较大分歧,基于对我国相关案例不同观点的归纳与梳理,争议焦点集中于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属性认定和对应权利的选取。独创性问题是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属性认定的难点,适用何等权利保护体育赛事节目网络转播权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我国应当以《著作权法》为主体构建良性法律保护体系,采用著作权与邻接权相结合的二元保护机制,通过修订《著作权法》,扩充著作权客体,增加信息网络传播权、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权能内容,从而有效保护体育赛事节目制作者权利。  相似文献   

9.
对《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进行了全面审视,在肯定《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现实作用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是否为我国的“国际义务”、奥林匹克标志权利属性认定、《奥标条例》融入我国法律体系、标志和权利人有关疑问、奥林匹克标志侵权救济途径等问题。认为《奥标条例》需要完善。但从现实需求和有关理论发展水平方面考虑,目前并非修订《奥标条例》的最佳时机,2012年或2016年奥运会之后考虑修订《奥标条例》才比较实际。在此之前应密切关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深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逐步积累奥林匹克标志保护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域名与商标的争议已成为实际法律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和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域名与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问题,不仅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也是保护我国的域名与商标、促进我国网络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