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进生”就其表现特点一般为:一、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在校表现相对比较差,受到的批评相对较多,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二、逆反心理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后进生的言行态度比较偏激,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比较差,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二、逆反心理较强。他们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上,一些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敢于争论,而有些学生却面目无神、默默无语、似听非听,有人称他们为“灰色儿童”,也有人称之为“后进生”。何为后进生?在教育界有诸多的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判断学生是不是后进生,从整体上讲,应从德、智、体、美、劳五育上综合判定。所谓后进生就是在受教育阶段,未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其主要特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完成教育、教养与训练等方面的任务。这些学生学无兴趣,言无知识,做无能力,争无斗志,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变革的需要。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跟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②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后进生的言行比较反常。例如,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融立 《家长》2012,(6):29-31
“中等生”既可以成为“优等生”的“后备军”,也可能成为“后进生”的“预备队”。孩壬走向何方,关键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成绩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不会挨老师的批评。他们可能会被教过他们的老师忘记名字,其某些言行也经常被家长无意中忽视。然而,他们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中等生”。  相似文献   

5.
抓住“闪光点”。是班主任对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法宝。但面对后进生的现实问题,最令班主任头疼的是,在后进生身上难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班主任的心理定势问题,因为后进生的“行为后进”总让班主任产生习惯性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改变对后进生的认识,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调整班主任的心理,是做好后进生教育的前提。运用“三镜”策略可以让班主任调整心理,为成功转化后进生提供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自从任教以来,面对许多后进生,有过很多的烦恼,也有过很多失误,对他们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或对他们冷嘲热讽,严厉斥责,导致这些后进生失去了自信,学习上马虎草率,纪律上松散懈怠。总结工作中的种种失误,正确地从“教书育人”的本职考虑,从教师的良知出发,转交教育思想,对后进生多点爱心、多点理解、多点帮助,想方设法点“石”成“金”,让后进生也变成可造之材。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的形成,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复杂的社会、家庭背景的因素,因而对他们有时也不应该求全责备。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态度,奉献出自己的一颗爱心,再加上科学的工作方法,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他们的不足之处是可以矫正的。以下是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林超宁 《广西教育》2007,(6A):41-42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其实,后进生之所以暂时落后,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差,而是因为他们不能自控。只要教师对他们有信心,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多做过细工作,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和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落后的学生,他们一般具有学习不用功、精力充沛、好动、兴趣广泛,以及言行具有明显的情绪性等特点。后进生的心理比较复杂,处于自甘落后的境界,因此,在面对正常的学习生活时,养成不易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的不良现象,长此以往,必然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尽管职业学校中“后进生”在集体里所占的比例不多,但“后进生”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视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对校风建设及班集体良好风气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他们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或认识活动上存在某些缺点等非智力因素外。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正确与否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教学得法,“后进生”大都能得到转化;同时,“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光靠课外拼命补课,而应该进行“综合治疗”。“后进生”大多缺少教师的爱或父母的爱。教师要用感情的泉水,拭亮孩子心灵的窗户。热爱“后进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感染他们,教育他们。因此,教师要经常同“后进生”聊天谈心,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在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建立融洽的感情。“后进生”学习一有困难,教师就要热情地帮助他们。对“后进生”,要以表扬为主,因势利导,尽可能给他们板演、回答问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我们清楚,一个班集体里常常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后进生,他们或在思想上或在学习等方面存在着欠缺或不足。后进生具有过渡性和暂时性的特点。教育者绝不能把他们看成“大祸害”,歧视、冷落、训斥和抛弃他们。如果教育不当那么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形成逆反心理,更加变本加厉地去违反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秩序,打架闹事,甚至违法乱纪。  相似文献   

13.
让后进生抬起头来走路①变“双差生”的称呼为“后进生”“双差生”是人们对他们品德、能力、智力的定性称呼,这些同学对此称呼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而“后进生”则意味着在进步过程中暂时落在了别人之后,可塑性很大,可变性很强,比较客观,心理上易于接受。因此,从...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人上一百,各形各色”。在班级学生中,有好差之分。我们这里所说的差生,又称后进生.他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品行差;二是学习成绩差。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而向全体学生,当然也包括这些差生在内,他们毕竟是班级中的一员。要想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这是一项比较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是必须有一段时问的过程。现在,不少的学校都建立了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对遵纪和违纪的学生实施赏罚.然而,实施这样的手段对差生来说,“罚”往往不起作用.他们需要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其中教师与之谈话、沟通是改变差生的重要渠道.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就此问题现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后进生”制约着当前素质教育成效,从解放“后进生”心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加强师德教育几方面提出了促进“后进生”进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兴会 《小学生》2011,(3):48-49
“后进生”在社会、学校、家庭都是不受欢迎的。由于他们敏感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因此心理变化极为复杂。“后进生”在每一所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鉴于“后进生”在学校中的心理劣势,对“后进生”心理错位调适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增强教育艺术,使“后进生”在爱与真的水乳交融中,在理与严的反复锤炼中,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浇灌,早之甘露的滋润,赤诚之心的感化,换其心,动其情,激其志,导其行。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中大量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或有道德和行为问胚的学生,他们就是教师眼中的“后进生”。后进生因功课不好,或屡犯错误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责骂,渐渐地,他们失去了自信.对学习和各种活动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如果教师忽视他们或随意地视他们为“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热爱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重视后进生,为他们架起一座座走向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黄奉平 《教书育人》2001,(15):34-35
对后进生教育中,我们往往加班加点地为后进生补习功课,师生、家长都付出了努力,而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除了少部分后进生在智力上、学生方法上存在问题外,大部分后进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一、后进生的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白眼,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较低,常有一种“我不行”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使学习活动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活动的失败或不良…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把一些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如今,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而代之以后进生、暂时后进生、潜能生或待优生等。虽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但是却不能回避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后进生问题。因此,要教育这些后进生使他们走向正轨,就必须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及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制定一套对症下药的矫治措施,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韩少丽 《小学生》2011,(2):29-29
后进生是每个班主任都要面对的,尽管他们情况各异,但相同之处都是给班级工作拖了“后腿”。因此,如何转化他们是困扰每个班主任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不应被冷落、遗弃,应该多给他们一点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